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赵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规律,平衡好增量与存量、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关系,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新征程上,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平衡好增量与存量、供给与需求、政府与市场、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关系,以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平衡增量提升存量优化关系 对大规模经济体而言,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需要充分培育提升增量、改造优化存量,通过二者互动互补更好提升综合竞争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呈现出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速度快、科技产业交叉渗透深度融合的特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和可能。科技成果的不断涌现、成熟和扩散,催生了大量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形成了众多效益好、带动强、消耗低的新兴细分产业领域。同时,不断创新和迭代的科技成果也在重塑传统产业结构和形态,通过促进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多空间和强大支撑。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过程中,无论是新动能还是旧动能,本身并无“高端”和“低端”之分,关键在于自身与科技创新的契合性和黏合度如何,以及能否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需要平衡增量提升和存量优化的关系,以增量培育为重要着力点,紧密结合原始创新成果、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时,也要依托我国工业体系完备、产业配套齐全、产品种类多和市场规模大的制造业系统性优势,从存量提升上入手,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供给侧驱动与需求侧拉动共同发力 从资源禀赋和动力机制看,通过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存在供给驱动型和需求拉动型两种主要模式。前者更多侧重于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产业化和市场化,是以技术生命周期演进为导向的线性过程。这种模式更多强调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和研发活动的关键性,即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理论突破以及重要技术方法的创新,对产业塑造核心竞争优势起到驱动引领作用。后者则强调,科技创新活动发展的方向与速度主要取决于市场潜力和市场增长,更加侧重于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对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的实质性影响。这两种模式在实践中并无优劣之分,往往需要结合实际、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首先要从供给侧入手,着重关注原始创新的短板环节,提升重要领域基础创新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开拓新领域新赛道的引领性技术。同时,需求侧的拉动同样重要。恩格斯曾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我国地域广阔,区域间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这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丰富而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并形成更多的物质激励和更广阔的试验场域,促进科技产品更新换代和研发活动升级。要鼓励和支持不同地区,特别是高水平科研院所、重大科研装置等创新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在夯实创新基础的同时,注重挖掘自身比较优势,将消费市场、产业发展与科技研发结合起来,以“用”带“研”,以“需”拉“供”,培育发展新动能。 更好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内容。为有效增强自身科技实力,各国普遍会加强政策引导,弥补市场失灵,对基础性研究和公共科研活动提供多元支持,推动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出现。经营主体基于追求利润回报而开展市场竞争是加速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微观基础。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为提高创新效率自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工作、设立实验室或联合研究平台,就是具体体现。当前我国正在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充分释放市场活力,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劲动能。 依靠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一方面,在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供给等方面积极作为,让政府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更好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各类创新主体紧密合作、创新要素有序流动、创新生态持续优化,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持续投入研发和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的积极性。 重点突破和全面发力并举 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要求。科技创新是一个动态、连续的过程。既需要短期内对一些关键技术和产业领域集中攻关、重点突破,也需要立足长远,循序推进,从集聚创新要素资源、营造良好创新环境等方面入手,凝聚合力、久久为功。其中,促进科技人才、基础设施、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的充分流动和优化配置是推动科学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转化的基础。此外,要使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绩效,还有赖于良好的创新环境支持。特别是对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的战略性科技项目和产业领域来说,良好的创新环境不仅会增强创新资源的转化效能,而且会增强创新主体的定力,为持续释放新动能厚植土壤。 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动能,要增强紧迫感,把握住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抓紧破难题、出成果、作示范,还要保持战略定力,重视涵养有助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态,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潜力。(来源:经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