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连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应如何“发力”?
返回列表
查看: 66|回复: 0
收起左侧

连平: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应如何“发力”?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744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9 09: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4-5-9 09:47 编辑

——专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
本文首发在金融博览财富杂志第四期
1.感谢您接受我们杂志的专访。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目标锚定为5%左右,各项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特别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相关数据也显示,2023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11.4%,比上年提高25.3个百分点。那么,您如何看待过去一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特征?
随着全球需求趋势性减弱,中国经济恢复步伐取决于内需是否真正转暖。2023年,我国出口遭遇到较大冲击。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向下拉动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不管是在疫情前还是疫情中,这种状态都是较为罕见的。在外需萎靡导致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2023年中国经济仍能取得5.2%的增长水平,内需功不可没。2023年内需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消费大幅回升,并重新成为第一拉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这与疫情期间消费大幅放缓形成鲜明对照。二是在克服了房地产投资深度下行的不利因素之下,投资仍然较好发挥了稳增长的重要作用,其中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成为两大抓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9%,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2023年消费大幅增长受到一系列因素的推动。随着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型步伐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对内需的提振作用越来越小,扩大内需需要更多向依靠消费进行转变。2010年至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于GDP的平均贡献率约为52%,大于资本形成(投资),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这表明中国内需增长已向以消费为主要拉动力转变。然而疫情三年,消费遭受较大冲击,使得内需增长受阻,导致GDP增长显著放缓。2020至2022年,GDP三年平均增长4.5%,最终消费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25.1%,2022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仅为32.8%。因此,2023年消费取得大幅增长,较低基数成为重要助推因素。而服务消费表现出色,成为消费大幅增长另一大拉动因素。2023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4%,增速高于商品消费的5.8%和总体消费的9.0%;服务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023年,服务消费在总体消费中的比重为45.2%。疫情放开后,经济稳步复苏带动需求回暖,就业转好和收入改善,也对消费形成支撑。
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双管齐下,有效对冲房地产投资下行。近年来,尽管投资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已弱于消费,但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时,投资仍然能够较好发挥稳增长的关键作用。2020至2022年,投资对GDP的平均贡献率为48.3%,约为最终消费的两倍,成为疫情期间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23年,作为两大抓手,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较好完成了稳投资和稳增长的任务。尽管房地产投资下降9.6%,向下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9个百分点,但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5.9和6.5个百分点,拉动固定资产投资1.5和2.9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房地产投资带来的下行压力。资金充足和项目充沛成为基建投资保持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2024年1至2月基建投资增速进一步加快,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技改投需求持续释放、中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金融贷款支持力度较大和非房地产民间投资的有效改善等因素推动下,制造业投资增长超过疫情前水平。
2.我们知道,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年,完成发展目标任务殊为不易。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推动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重大举措。那么,据您分析,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下一步应如何“发力”?其中,还有哪些关键措施?
2024年,扩大内需需要从促进消费和扩大有效投资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促进消费主要依靠多措并举加快服务消费发展和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两方面落实。
在新发展格局下,服务消费的提质扩容对于增进民生福祉、促进消费升级、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经济发展规律、消费结构变化、人口规模和结构、数字化发展和服务贸易发展等方面看,推动服务消费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正在日趋成熟。近年来,尽管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超过农业和工业,但相较发达国家和不少发展国家来说,我国服务业仍有15-20个百分点左右的发展空间。我国服务业发展带动服务消费取得长足进步,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与主要发达国家服务消费平均占整个消费比重六成相比,我国服务消费仍有约15个百分点的差距,甚至我国这一比重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消费发展空间仍然较大。
服务消费与实物消费相比,在需求类型、供给方式、实现过程、评价标准和个体感受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需要以不同于实物消费发展的新思路来理解和拓展服务消费。一是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完善保障体系,提升居民服务消费能力。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扩大服务消费需求增长的基数和增量。三是稳步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幅提升农民服务消费能力。四是改革相关税制,提升中高净值群体的消费意愿。五是强化服务消费保障,优化服务消费环境,改善服务消费体验。六是放宽服务业准入门槛,推动服务业转型升级,培育服务消费新热点。七是加大公共服务领域减税降费力度和范围。八是加快服务消费系统性制度构建规划的进程,出台服务消费官方统计数据。
加快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有助于释放居民的潜在改善型消费需求,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增长潜力;还能推动消费升级,带来较为可观的消费增量。据统计,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一般占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总额比重在35%左右,能对消费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政策部署意味着今年促消费政策将在重点领域提前发力,尤其是汽车和家电等传统耐用消费品的以旧换新,将会成为今年促消费稳增长的一个重点工作。目前我国以旧换新耐用品消费市场规模巨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汽车和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已从单纯的增量时代进入到增量和存量并重时代。2023年,汽车保有量约3.36亿辆,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主要品类家电保有量超过30亿台。一些家电已使用了十几二十年,更新换代的需求和潜力很大。根据测算,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有望带来3500至4000亿左右的消费增量,带动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提升0.7个百分点左右。
3.有专家指出,2024年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需要进一步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和投资关键作用。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元,比2023年增加200亿元,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那么,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投资将发挥哪些作用?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方面,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和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投资结构和扩大有效投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投资的根本任务是合理配置社会生产力,调整一定时期国民经济的需求水平和供给能力。投资既能增加生产能力,又对生产构成需求,对经济增长兼有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效应,是可以在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的增长引擎。投资从短期看体现为需求来影响经济的发展,从长期看则更多地体现为供给效应。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双重效应,使得投资不但影响着短期的经济发展,而且对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遭遇黑天鹅事件或大环境错综复杂时期,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更为直接和明显,具有很好的针对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不仅可以直接拉动制造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还因投资的相当部分会直接转化为消费资金而拉动消费需求。
扩大有效投资需要明确重点投资方向。构建新发格局需要建立起符合双循环背景下高质量发展理念要求的有效投资逻辑。这一逻辑的关键内涵在于要将扩大内需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既能满足扩大内需要求,又能够符合供给侧改革方向,同时还能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投资。这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要的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投资。有效投资既要以经济效益为主,又要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因此投资新投向可重点关注氢能、商业航头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同时应继续加大对数字化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力度。还可介入健康、养老、助残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领域的投资。近日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提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方案》中提及的设备更新领域都是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于一体的,也都具有较高的有效投资价值。
扩大有效投资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目前来看,今年的资金支持力度相对较大。既有中央预算内投资7000亿元,又有去年增发大部分在今年使用的1万亿国债,还有即将发行的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资金一方面对各类有效投资形成重要支撑,另一方面有很强的撬动社会资金参与的功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随着经济的稳步复苏,民企的经营环境也会不断改善。在政府扩大资金投入的带动下,以民间资本为主的社会资本的参与积极性和力度也会进一步增强,从而为有效投资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4.我们知道,扩大国内需求,其中一个关键是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其中一项是“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那么,在增加居民收入、改善社会预期方面,应如何“下大力气”?有哪些重点方向?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变化不大。工资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由2013年的56.9%下降至2023年的56.2%。要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首先需要改善和扩大就业。应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稳岗扩岗企业、就业培训机构等的税费减免与财政补贴支持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制度,支持自主创业。针对性加大对吸纳就业较多行业企业的信贷支持,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信贷支持计划,以低息或免息贷款支持青年创新、创业。在经济走向复苏的同时,大幅增加就业并改善就业结构,是当前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首要举措。
长期以来,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长较为缓慢。目前人均财产性收入占人均总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在10%以下,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甚至不超过3%。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存在快速提升的空间,其重要途径是加快推进农村住宅流转交易。城镇居民住宅是可交易是资产,而农村居民投入资金新建的住宅却没有交易的市场和制度,不能作为资产用于银行贷款抵押。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如果通过改革创新,允许农民住宅流转交易和抵押,将大幅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常农村住宅造价平均大约是城镇住宅销售价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若按比较公允的价格和最低的流转速度估算的话,每年可能会产生上万亿的住宅流转价值,从而能大幅增加农民以及已经在城镇的流动人口的财产性收入,提升整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增强其消费能力。浙江等地区正在进行住宅流转交易的改革试点,希望能尽快取得经验,及时推广。
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途径。一个时期以来,每年大批公司上市,融资大都实现预期目标,但股票市场指数却始终徘徊在3000点附近。投资者不能在市场交易中获利就难以增加这方面的财产性收入,从长期看也难以支撑融资进一步发展。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约有大2亿股民和7亿基民,持有约40万亿的股票和基金。若其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净值增长10%,就会带来4万亿的资产增值,产生较为明显的财产性收入增长效应,快速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并增强其消费意愿。
应进一步优化和延续税费优惠政策缓来解微观主体压力,增加中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收入。应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持续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减免中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缓缴或降低社保费,提前退税,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降低用电、房租、物流费用等。
民营企业提供了约80%的就业岗位。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有助于增加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而优化和提升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则将改善民企的市场预期,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一是要有公平的环境。国企、民企需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歧视性做法。二是给予民企更多优惠政策。针对许多中小微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弱和经营能力较差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采取财税优惠的支持方式;另一方面可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比如说在信贷投放中提供低于一般水平的利率,从而减少民营企业的经营负担和成本。三是需要有针对性的举措解决民营企业的困难。针对融资时无资产抵押物问题,可健全和完善针对性的中央和地方两级担保基金体系,为中小微民营企业相应地提供担保。探索改革银行体系,考虑通过建立专司中小微企业其中主要是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部门,给中小微企业提供财政补贴下利率水平很低的贷款,以弥补商业性金融运行中对中小微企业支持的不足。
5.其实,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将给很多行业带来深远影响,并出现不错的投资机会。那么,在您看来,哪些行业将首先受益?对投资者来说,哪些板块值得重点关注?为什么?
着力扩大内需包括促进消费增长和增加有效投资。结合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期发布的重要政策文件以及相关领导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发言来看,以下几大板块值得关注。从消费端来看,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部署意味着今年汽车板块和智能家居板块会有不错的机会。其中智能家居市场需求将逐步回暖,设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6.5%。从投资端来看,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有望成为资金投资的布局重点。具体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战略新兴产业方面,包括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政策强调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实施“数据要素×”行动计划,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综合来看,未来新材料、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板块值得关注和布局。
在未来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达5000亿元,“人工智能+”板块具有良好发展前景。以量子计算技术为代表的量子科技板块有望成为我国在全球科技产业中开辟的新领域和制胜的新赛道。生命科学与新兴前沿技术相互融合、相互依赖,生物产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性逐步凸显。我国高度重视该领域基础研究,研发投入持续高增。“十四五”期间,国内生命科学研究投入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据预测,2019-2024年国内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投入资金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3.8%。按照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我国未来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进一步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因此未来绿色低碳和节能板块也有望继续得到资金青睐,值得重点关注。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