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韩强(北京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在全球化进程加速推进的今天,“全球视野”正在成为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不仅外语类高校,对于所有高校来说,都要更加重视“全球视野”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必须适应这一需要,以“全球视野”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把道理讲准、讲深、讲透、讲活,离不开全球视野。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而无产阶级的解放需要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相互支持和配合,才能最终取得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胜利,因此,《共产党宣言》发出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把“坚持胸怀天下”作为其中的重要一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从整体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基本道理,讲清楚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而真正讲清楚这些道理,教师没有全球视野是不可能的,在教学中不运用好全球视野也是不可能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站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高度,善于进行中外比较,能够从不同国家的成功与失败中找到正确答案,这样才能真正引导学生,说服学生。
更好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必须掌握全球视野。人才是具有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特殊群体,与时代相同步是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如果脱离时代,只是沉迷于自己的主观世界,这样的人才很难发挥作用,也难以得到认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和世界,认清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也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中国从世界发展中得到更多收获,也让世界从中国发展中得到更多启示,从而使两者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把个人的才干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如果缺乏全球视野,就难免会陷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难以借鉴于我们有益的经验。
把人类创造的有价值的知识为我所用,必须具有全球视野。对于讲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这体现了用学术讲政治的重要意义,彰显了学科学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要把思政课讲好,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成好,根本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学理、哲理讲清楚,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说服人,要做到这一点,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难以实现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全球视野可谓无处不在,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诞生以及在西欧主要国家、苏联及中国传播发展的规律,从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奠定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发展、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经验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中外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比较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更要时时进行中外对比,以把握社会变革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只有运用好其中的全球视野,才能真正把各个学科的道理讲清楚,把相关各门思政课的道理讲清楚,也才能让学生易于学习和接受。
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全球视野的养成与运用正在成为师生的共同需要,也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共同课题。在这方面,外语类院校可以先行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凝练“思政课+外语+国际视野”的思政课特色和“马克思主义+外语+国际视野”的学科发展方向,进而为高校思政课建设积累经验,使全球视野成为引导学生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来源:国家治理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