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人才振兴   李俊杰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研究
返回列表
查看: 169|回复: 0
收起左侧

李俊杰等: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研究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5-20 09: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俊杰,男,北方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志超,男,北方民族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助理研究员。


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多年以来,东西部结对关系经历了3次调整,结对关系调整前后,决策覆盖的省份有所差异,出台的具体举措也各有侧重。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党中央将“东西部扶贫协作”升级为“东西部协作”。2021年,东西部协作关系经历了第三次调整,东西部协作范围扩大为东部8个省市与西部10个省区市。东西部协作这一独具中国智慧的、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结合起来的协同发展方式,破解了经济学中“零和博弈”“囚徒困境”等经典难题,为西部受援省区市脱贫攻坚提供了不竭动力,“闽宁模式”“沪滇模式”也为东西部协作提供了样板与示范。在新的历史阶段,推进共同富裕成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共同富裕目标下的东西部协作面临着新难题、新任务。因此,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西部协作的科学发展理念,集中力量推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努力推动东西部协作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这一论述明确了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东西部协作正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对共同富裕这一政策理念的研究,国内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对共同富裕政策形成的历史溯源,认为“共同富裕”理念的生成是中国历史文化、马克思主义和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影响的结果。二是围绕共同富裕的政策内涵,梳理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集中体现,认为共同富裕具有共享性、共建性、全面性、差异性和渐进性的基本特征,并存在三个共识,即平均主义的贫穷不是共同富裕、两极分化的富裕不是共同富裕、同时同等富裕不是共同富裕。国家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为东西部协作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术界的研究方向也从“以扶贫援助为主、发展协作为拓展”,转变为“以发展协作为主、扶贫援助为补充”,并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梳理了“闽宁模式”等东西部协作治理典型案例,二是总结了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的作用机制,三是明确了共同富裕导向下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机理,四是从“国家—地方—社会”三个维度剖析了共同富裕目标下区域发展的有效机制东西部扶贫协作治理已成为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的重要议题。聚焦新形势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的时代要求,有三个问题值得讨论:其一,如何跳出单一行政单元的城乡地域空间融合逻辑,发挥跨行政单元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的治理优势,促进共同富裕视阈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其二,如何摆脱脱贫攻坚期“央—地”纵向协同治理机制的路径依赖,擘画共同富裕视阈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框架;其三,如何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差距,对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共同富裕进行路径前瞻。因此,本文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目标,构建以“东西部协作机制赋能乡村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东西部协作机制研究提供新的范式参考。
一、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的时代要求
(一)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起点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2023年,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31.9亿元,县均投入资金5187万元,东部地区积极推广本地乡村振兴经验,帮助西部地区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1155。下一步,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要保持协作政策的总体稳定,坚持“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稳慎退出”的原则,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力以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充分认识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性,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准确把握形势任务的“三大变化”。一是帮扶工作对象从脱贫群众转向所有农民。在毫不放松抓好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稳定增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的前提下,把工作对象转向所有农民,让包括脱贫群众在内的广大农民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越走越有奔头。二是工作任务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现在脱贫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已经全面解决,过渡期的工作重心需要从解决脱贫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转向扎实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三是工作措施上从支持脱贫县脱贫摘帽转向促进脱贫县自身发展。脱贫攻坚期间主要采取帮扶的手段支持脱贫县摘帽,用发展的办法提高其内生发展能力还不够,需要强化系统观念,引导政府、市场、社会各类资源,推动脱贫县更多依靠自身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加快缩小发展差距。(二)以缩小东西部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收入差距为导向共同富裕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为三大主攻方向。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缩小“三大差距”,要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2023年,东部8个省市动员社会力量向西部10个省区市捐赠帮扶资金21.2亿元,动员5760家企业、1561个社会组织结对帮扶西部地区7452个村,东部8个省市帮助西部10个省区市73.1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47.8万人。下一步,东西部协作治理重点要转向缩小东西部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收入差距,为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夯实基础。一是推动收入分配公平,究其根本是发展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石,要把“蛋糕”做大,才有机会分好“蛋糕”。要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给各经济主体注入更多活力。二是缩小收入差别,通过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稳定市场主体来增加就业,要通过产业升级转型带动劳动者收入增加。三是缩小城乡差别,强村富民是关键。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继续创新强村公司、飞地抱团、片区组团等机制,不断探索强村富民的新举措、新办法。四是缩小区域差别,要继续完善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强化区域合作,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更平衡、更协调、更包容的有利局面;要优化产业结构,改善教育和医疗条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降低新市民群体生活成本,深化“弱有众扶”社会救助综合改革,制定实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综合保障等一揽子政策。(三)以协同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路径东西部协作机制是推动西部地区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实现自由流动,促进东西部市场大融合和国内市场大循环的重要抓手。2023年,东部8个省市与西部10个省区市共建产业园区741个,新增引导2510家企业投资1268亿元,采购、帮助销售西部地区农产品943.8亿元。下一步,在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的过程中,要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推动东西部生产要素大协作、城乡融合大发展。一是畅通商品流通渠道,推动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畅通商品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完善现代商贸体系建设,支持商贸流通设施改造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形成更多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财政、国资等产权管理业务系统以及各类产权电子交易系统对接联通,推动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互联互通。二是融入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制定出台低效土地利用处置办法,建立健全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机制,运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城乡闲置建设用地、工矿废弃地、国有“四荒”地,探索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实现形式;推动油气管网设施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推进油气干线的建设与互联互通;构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框架,深度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和运维工作,组织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三是建设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健全覆盖全产业链、全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追溯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主体参与制定各类标准,完善企业标准“领跑者”支持政策;加大对服务市场的预付式消费管理,探索建立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和反馈机制。
二、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逻辑
(一)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发挥主体作用转变1.发挥好政府的搭台引导作用政府作为东西部协作的主要力量,应积极推动市场领域的贸易发展和投资便利化。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政府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应不断完善协同体系制度,营造“重商和爱商”的营商环境,加强东部地区企业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对接沟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不断强化国家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领域的顶层设计,秉承东西部协作的科学理念,发挥东部省市在产业转移、产业链升级和产业链延伸方面的带动作用,加大对西部省区市的支持力度。西部地区要持续做好产业转移的服务和对接工作,明确和细化协作领域的工作重点,充分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在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搭台引导的政策效能。2.着力提升东西部协作的市场化程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彰显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分配制度改革关系到小康社会的质量和小康社会的实现。激发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鼓励各类企业在参与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协作的实际经营活动中自主决策,在市场繁荣发展的过程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良性协作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同时,用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拉动内需为经济增长注入持续动力。(二)由东部单向援助向东西部双向互动转变1.不断完善双向互动的顶层制度设计在脱贫攻坚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企业+社会”的帮扶机制,为西部地区在产业技术、项目资金和人才配置等方面注入了强劲发展动能,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的持续改善,成为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的生动实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消除绝对贫困后,如何激发东西部协作新动能、助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由东部单向援助向双向互动转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成为新发展阶段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的重点。在双向互动的顶层设计方面,要不断完善协作机制,出台优惠协作政策,明确协作重点难点,对标对表逐步推动协作机制落实,确保东西部协作政策的长期性和统一性。2.深入推进双方优势互补“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东西部协作应深挖地区优势,推进东西部地区在区域协调、创新发展、乡村振兴和生态平衡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结对省区比较优势,促进结对省区互补发展、联动发展、双向发展,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多层次协作,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形成优势互补、功能清晰的区域经济布局。(三)由扶贫协作向深化全面合作转变1.深化产业协作、劳务协作和消费协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东西部地区在深化产业协同、园区共建、劳务输转等方面成果显著,东西部协作逐步由扶贫协作向全面合作转变。新发展阶段,西部省区市解决欠发达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要进一步抓好产业、就业、消费三个重点。协作双方要将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与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对接,探索谋划产业扶贫的“长远之道”,向更深层次的产业合作迈进。东西部地区互通校企合作、用工招聘、就业信息等政务平台,为西部地区劳动力创造就业增收机会,为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企业稳岗稳产作出贡献。深化消费协作,开拓基于数字技术的新型协作模式,拓宽“西货东输”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保障脱贫地区群众稳定增收。2.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为深化东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拓宽协作交流领域,如期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要不断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东西部协作,提升协作治理水平。加强两地商协会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村企共建”行动,引导企业与移民重点帮扶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建。深化两区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合作,积极鼓励慈善机构、行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在捐资助学、医疗救助和社会公益等领域开展协作。组织动员结对省区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专业人才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目标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框架
(一)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乡村振兴1.遵循政治经济学逻辑,正确识别治理机制的“路径依赖”作为我国治理绝对贫困的重要手段,东西部扶贫协作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二十多年来,东西部扶贫协作这一系统工程,细腻描绘出西部地区脱贫攻坚的时代画卷,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方案”。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要遵循政治经济学逻辑,在坚持党的领导和共同富裕的导向下,承接基于“脱贫摘帽”的东西部县际扶贫协作治理现有组织基础,正确识别脱贫攻坚期“央—地”纵向协同治理机制的“路径依赖”。脱贫攻坚期“央—地”纵向协同的东西部治理机制,需要应对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产业梯度转移滞缓。受市场要素流动、产业资本集聚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管理体制的影响,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并未向中西部大规模转移,部分中西部省份更倾向于跨越式布局新兴产业。二是资源要素优势互利互补动力不足。受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和中国经济面临的结构性和周期性问题的影响,当前深化东西部协作存在优势互补动力不强的效能制约和实践挑战。三是对口帮扶设施建设不完善和公共服务供给滞后。部分脱贫地区农村道路和给排水设施建设的标准偏低,水改厕和垃圾处理等人居环境治理尚未全面完成,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仍相对薄弱。2.明确乡村功能定位,实现城乡协同治理的“空间链接”空间属于地理学范畴,是包括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区位分工及基础设施等多方面的生产力空间和生产关系空间运行综合体。空间治理是指根据不同空间的主体功能定位,通过资源的空间配置实现国土空间的有效、公平和可持续利用,促进各地区间相对均衡的发展。东西部协作机制赋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就是要发挥其空间治理优势,将东部地区的资源要素合理对接西部乡村地域空间,提高西部乡村振兴自主性和区域内外联动性,促进西部地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治理本质是“城—乡”空间治理的链接拓展,乡村振兴不仅要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发展问题,更要解决工农业平衡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融合发展的空间问题。东西部协作有利于东西部地区在产业链条、资金技术、劳务输转等领域实现协同治理,在生产供给、消费分配和生态治理等方面实现互惠互补,形成优势互补和市场链接的东西部协作机制,从而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因此,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协同治理的“空间链接”,明确西部地区乡村功能定位,有机整合乡村空间、城乡空间和县域空间高质量发展,促进城乡之间各要素的高效流转衔接,是新发展阶段整体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乡村空间价值实现和可持续转型的重要手段。3.发挥县域空间治理优势,推进县际协同联动的“组织嵌入”东西部地区通过建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责任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推动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贫困地区获得足够的财政支持。2016年银川座谈会召开,中央要求抓紧推进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更加广泛地构建社会动员参与机制。为保证“央—地”政府目标设定和行动落实的一致性,在考核评估和激励问责机制作用下,“央—地”政府间纵向协同关系逐渐变强。若继续沿用强关系的纵向协同压力机制推进乡村振兴,受限于行政机制的扩张惯性,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会被弱化,从而影响东西部协作市场要素流动效率。2021年,东西部扶贫协作扩展升级为东西部协作,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县际横向协同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在“央—地”纵向协同治理的组织结构中,县一级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既承载中央和省市规划方案和政策安排,又将规划方案与政策安排传递落实至乡镇,延伸到村落。在实现“县—乡(镇)—村”政治功能衔接的同时,发挥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载体作用和空间治理优势,推进东西部县际横向协同机制与乡村振兴政治功能融合。因此,将“央—地”政府间的单向协同机制重构为“央—地”纵向协同和县际横向协同的联动治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县际协作的市场效应,推动县际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的空间存量扩大和市场增量提升。(二)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区域协调发展1.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实现要素协作的“梯度适配”东西部协作是党中央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顶层决策。基于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的实际,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经济社会、治理水平和要素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区域要素竞争和动态控制过程中呈现明显的“择强向度”,在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划拨资金、转移产业和劳务输转的过程呈现明显的“扶弱向度”,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进程中需实现“均衡向度”。因此,东西部协作并非偶然式的政策结对,而是国家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制度设计,目的是推动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东西部协作的“梯度适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要素优化配置,它彰显了东西部地区之间多元竞合的结对帮扶关系,从协作机制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东西部协作机制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要改变原有的单向帮扶的线性逻辑,既重视西部地区的要素禀赋和发展需求,又关注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利益诉求,促进东西部经济社会的协同和一体化发展,达到合理化“梯度适配”状态。引导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适度疏解和梯度转移,完善产业“上中下游”市场化协作机制,实现产业优势错位发展,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西部特色产业集群。2.加快推动市场由大到强,实现要素循环的“流转高效”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背景下把东西部协作纳入新发展格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协作内容,完善协作双方联动机制,把西部地区潜在产业增长的“未来进行时”与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现在进行时”有机结合起来,精准对接西部地区产业发展需求与东部地区扶贫产业资源供给,实现东西部协作的长期化和制度化,加快构建东西部协作生产网络,在更高层次上做大“蛋糕”。因此,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任务。加快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一方面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要通过产业集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西部协作赋能区域协调发展,要在市场“由大到强”的加速转换中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循环,推动市场要素的双向自由流动,探索各类生产要素的市场化产业链接,促进西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东西部协作背景下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深度结合,实现东西部协作在生产、交换、流通、消费各领域和各环节有序循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3.健全协作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实现要素分工的“链条整合”东西部协作赋能区域协调发展,既要遵循原有的行政责任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又要以市场专业化分工协作来促进资源要素高效配置,进而在市场分工的基础上实现对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整合。“闽宁模式”是东西部协作的成功案例。“闽宁模式”原有的协作机制形成了“产业+园区”的产业合作模式,主要涉及种养业、旅游业、劳务加工业和电商产业等领域。推动“产业+园区”模式提档升级,加速东西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整合。一是延长产业链。推动东部地区企业参与到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的过程中,拓展和延长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链条,构建东西部协作的实践模式新格局。二是优化供应链。借助东部地区的数字技术优势,推动东西部地区产品和消费市场实现深度对接,培育产销对接、市场直供等多种模式智慧协同的一体化供应链,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三是升级创新链。产业链与创新链精准对接是应对全球产业链重构的重点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要基于市场比较优势变化对创新链进行动态调适,以创新驱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四要提升价值链。东西部协作促进了西部地区产品价值增值和价值链延伸,推进了产业分工协作技术创新,因此要深挖西部地区特有的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释放西部地区经济活力和优势产品价值。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框架见图1
11
图1  共同富裕导向下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框架
四、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共同富裕的路径前瞻
(一)推动“产业+园区”协作治理模式提档升级以西部省区市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承接东部省市相关产业梯度转移,鼓励结对省区企业“联姻”“改造”,推动产业融合协作治理模式提档升级。一是加强特色农业产业合作。鼓励东部地区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到西部地区参与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按照西部地区农业重点产业布局,推动建成一批绿色标准化基地,推进生产与加工、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二是加强新兴产业合作。鼓励结对省区重点企业共建平台应用推广中心,加速工业互联网技术产品创新,鼓励东部地区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智能制造系统方案解决供应商参与西部地区“四大改造”和产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建设,鼓励东部地区信创企业在西部地区设立子公司或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鼓励结对省区本土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双向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鼓励行业代表性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三是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依托结对省区旅游资源,强化双方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建设,提高旅游全产业发展、全流程服务、全媒体营销水平。四是加大共建产业园区合作力度。按照产业梯度转移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飞地园”“园中园”“两地双园”等模式,共建一批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科学谋定园区主导产业,强化特色优势引领,推动形成产业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格局;鼓励结对市、县级经济开发区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构建因地制宜的投融资管理机制、合作共赢的利益分享机制、同频共振的联合招商机制。
(二)强化“消费+就业”协作治理模式创新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向重点帮扶县倾斜,促进脱贫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稳定就业。一是拓宽消费协作渠道。支持在东部地区设立西部地区名特优农产品集散中心和专馆;西部地区鼓励引导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赴东部地区开设特色产品直供点,开展优质特色产品展示展销活动;推动东西部地区商超、电商平台、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接,建立商超消费帮扶产品专区,助推西部地区名特优产品进入东部地区城乡消费市场。二是搭建消费协作平台。结对省区共同举办产品展示会、博览会、贸易洽谈会等活动,支持西部地区建设全国“数字供销”示范区,搭建“线上+线下”的消费产品直购平台,东西部地区轮流开展“西货东输”等促销活动,努力实现合作共赢。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吸纳就业、订单式收购、收益分红等途径,帮助农户增收。实施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强化品牌宣传,创新和优化品牌宣传形式。规范平台建设,强化产品认定,建立推荐目录,对消费协作产品供应商实行质量准入和退出制度。三是拓宽就业渠道和开展就业培训。持续推进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等就业导向型培训模式。完善结对省区劳务协作体系,建立用工信息实时分享机制,为西部乡村家庭劳动力务工提供有力支撑。对在东部结对省市就业的西部籍脱贫劳动力,由结对两地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合作给予“一对一”帮扶,帮助其稳定就业。引导东部地区企业、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区优先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就业。支持在脱贫地区建设东西部协作帮扶车间,拓宽就业渠道,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四是创新就业协作方式。将西部结对省区市“四类人员”作为就业帮扶的重点对象,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优先提供就业岗位,落实西部地区脱贫人口跨省就业补贴、交通生活补贴、培训补贴等政策。(三)探索“资源+服务”协作治理模式打通要素双向流通渠道,把西部地区的资源、劳动力等优势,与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高效嫁接,构建完整的东西部协作产业链、供应链,为结对省区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同时,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升级提质。一是促进资源互补。以“点对点”方式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管理。推进结对地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信息共享互认,开展工程建设项目跨省区远程异地评标。二是加强科技合作。创新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吸引有实力的技术成果持有者到西部地区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独立创办或与区域内企业合办科技型企业。吸引优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到西部地区创办独立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三是加强教育领域协作。支持东部地区高校和基础教育优质学校承担西部教师队伍培训工作。深化职业教育合作,建立国家“双高”、省级“双优”共研共建机制。支持东部地区省属高校与西部地区高校多领域交流合作。支持双方高校、职业院校就本地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开展校校、校企、校研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交流。四是提升医疗卫生协作水平。支持西部地区实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支持西部地区开展重大和高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支持西部地区市级和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与东部地区各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结成协作“对子”。支持东部地区科技社团组织与西部地区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帮扶共建,推动西部地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新实效。
结  语
在新的历史阶段,西部地区仍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主战场,是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薄弱环节”。东西部协作成为加强区域合作、优化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以实现“治理相对贫困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为导向,构建以“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乡村振兴”和“东西部协作机制重构赋能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为共同富裕导向下的东西部协作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参考。要跳出单一行政单元的城乡地域空间融合逻辑,充分发挥跨行政单元东西部协作赋能共同富裕的治理优势,正确定位共同富裕视阈下东西部协作机制的重构逻辑,实现以下“三个转变”: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发挥主体作用转变、由东部单向援助向东西部双向互动转变、由扶贫协作向深化全面合作转变。为此,要持续深化共同富裕导向下东西部协作的前瞻性研究:第一,加强脱贫攻坚期东西部纵向协同治理机制“路径依赖”的研究。新发展阶段,推进东西部协作要正确理解和克服产业梯度转移滞缓、资源要素优势互利互补动力不足、帮扶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滞后的现实挑战。第二,加强缩小区域城乡差距和群体差距等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的研究。新发展阶段,推进东西部协作需要努力实现治理目标、治理方式和治理方向的转变,进一步破解东西部协作机制赋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面临的各种难题。第三,加强东西部协作推动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研究。要厘清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和逻辑机理,东西部协作如何赋能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共同富裕目标实现所需回答的关键问题。
编辑:刘一
文章见《中州学刊》2024年第4期“经济理论与实践栏目“区域共同富裕研究”专题,因篇幅所限,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