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1.125] 芒种时节,麦浪翻滚,田野一片金黄。山东阳谷高庙王镇方先运的责任田里,小麦长势喜人,套种的玉米也已有10公分高。“小麦大垄套玉米种植模式,经过我们三年的改良探索,如今不但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而且产量年年攀升,今年有望实现吨半粮。”方先运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这三年的改良成果。
小麦套种玉米,曾经是山东农户们多年之前的种植模式,但因无法实现机械化播种费时费工以及大水漫灌易倒伏等原因,逐渐被遗弃,现在普遍的种植模式为小麦收获后玉米机播。聊城市农业科学院与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如今探索出来的小麦大垄套玉米种植模式,是在其“麦田大垄套辣椒直播技术”基础上改良而来。
方先运(右)与李海涛一起观察小麦玉米的长势。
记者了解到,自1990年代初,阳谷县高庙王镇一带开始种植朝天椒,采用在小麦行间套栽辣椒苗的模式。方先运是阳谷先运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通过多年的研究与探索,创新出一套“麦田大垄套辣椒直播技术”,经过3年推广种植,实现了“种子丸粒化、播种精量化、水肥一体化、植保绿色化”,亩效益超过了万元。
为了使阳谷朝天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应对辣椒重茬病带来的危害,方先运在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几年前就在试验新的种植模式,连续种植三四年辣椒后种植一季玉米,慢慢探索改良出如今的小麦大垄套玉米种植模式。
“小麦播种时预留套种行(大垄),所以我们称之为小麦大垄套玉米种植模式。”方先运详细介绍道,5月20日左右用专用玉米精播机械套播上了玉米,利用种子包衣、肥水滴灌、增加密度、适时晚收等措施,改变了麦后直播玉米“光、热、气、肥、水”浪费严重的缺陷,这样大幅度增加玉米的有效积温,玉米产量显著提高。“第一年玉米产量就达到了1500斤,去年达到了1700斤,今年我们在聊城市农业科学院专家的指导下,继续开展小麦大垄套玉米高产攻关试验,争取达到玉米亩产2000斤的记录。”方先运说道。
聊城市农业科学院科研中心负责人、山东省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聊城综合试验站站长李海涛,全程参与到该种植模式高产攻关试验中。李海涛告诉记者,套种模式的“复活”,首先是得益于机械化的普及和水肥一体化滴灌技术的开展,这解决了之前套种的难点,同时将套种存在的优势展现出来。
“玉米在5月20日左右机械化直播,铺设滴灌带,采用玉米密植、水肥精准调控技术,在没有麦秸覆盖、水肥好的条件下,玉米增产很显著。”李海涛介绍,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可以实现大面积节约用水,解决了部分机播玉米大水漫灌浪费水源的问题。
玉米增产显著,小麦产量有所减少但并不显著,品质却得到了提升。“这三年结果看,一亩地最后小麦产量要少一二百斤左右。小麦整体密度小,但分蘖率高,茎秆强劲,增加了抗倒伏能力;通风透光好,穗多粒大饱满,出的面粉更多更好。”方先运信心满满地说,在科技创新的加持下,小麦亩产突破1000斤,玉米亩产突破2000斤。
由于玉米播种提前了20多天,去年9月15日就实现了机械化采收,利用最后的高温天气,9月20日晒干后全部售出。“玉米产量1700斤,正好是玉米青黄不接的时候,卖了1.35元/斤,其他大田的玉米9月底10月初采收,因为温度逐渐降低,要等到年后晒干才能出售。”方先运告诉记者,这也解决了玉米晚收小麦播种不及时的问题。
“小麦玉米套种模式,还有一个隐患点是有可能存在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李海涛带领着团队人员一直密切关注着,也进行着预防,这三年来看并未发生。“这个种植模式目前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希望能趟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打造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样板,为吨半粮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李海涛表示。(来源:大众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