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安論壇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 在更高水平提高粮食综合产能
返回列表
查看: 15|回复: 0
收起左侧

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主攻方向 在更高水平提高粮食综合产能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302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17 09: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吉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 李德明

贯彻粮食安全保障法,对于深入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吉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的殷殷嘱托,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依法履行粮食安全责任义务,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省粮食总产量连续3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2023年达到历史新高的837.3亿斤,正在向1000亿斤粮食综合产能稳步迈进,为在更高水平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吉林贡献。提升大产能 建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是东北的首要担当。吉林省深入落实国家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部署,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充分挖掘各要素、各环节增产潜力,尽最大努力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人的饭碗装进更多优质吉林粮。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毫不动摇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坚持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深入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推动保护性耕作适宜区域全覆盖,切实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开发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配套实施大水网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格局,力争到2030年新增耕地200万亩以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380.2万亩基础上,持续加大建设管护力度,因地制宜、因灾设防、因害施策,加快改造提升中低产田,补齐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等配套设施短板,积极探索整区域推进模式,力争率先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主攻大面积单产提升。全环节全链条挖掘“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增产潜力,大力推行“水肥一体化+密植”“一喷多促+密植”等重大增产技术,加快筛选更多耐密、耐盐碱突破性品种,集成运用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增产增效手段,总结推广粮食高产典型经验模式,推动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做强大产业 打造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利用地上地下、水上水下、山上山下等各种农业资源,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多业并举、产加销贯通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国家的粮仓肉库、百姓的中央厨房。做强加工业。聚焦农产品品质好、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强化政策支撑引领,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布局。做活做足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大头部企业内培外引力度,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加快从“卖原料”向“卖产品”转型,力争到2030年把农产品及其深加工和食品精加工产业打造成万亿级大产业。做优特产业。统筹推进参、菌、鹿、蛙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实行高品质人参“一参一码”,加快推动人参产业综合产值突破千亿元,保持黑木耳、鹿茸、桑黄等产业规模在全国领先地位。大力推进“千万头肉牛”“五千万生猪”“百万亩棚室”等重点工程,丰富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肉案子”。做响“吉字号”。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提升老品牌,培育新品牌,整合“小散杂”品牌,重点打造吉林大米、吉林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长白山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等七大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办好长春农博会、东博会等各类展会,组织企业参加域外产销对接活动,让更多吉林优质食品进千家万户、上百姓餐桌、装群众口袋。发展大科技 加速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必须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在农业生产各环节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振兴现代种业。建设玉米、水稻、大豆等6个关键品种育种平台,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选育推广多抗广适、高产优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新品种,力争3年内年种植面积超500万亩的玉米品种达到2个以上,5年内年种植面积超1000万亩的玉米品种达到2个以上,努力打造适宜北方生产应用作物品种研发繁育的“北育硅谷”。发展智慧农机。实行“揭榜挂帅”“军令状”制度,解决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卡脖子”问题,加快智能免耕播种机、粮食烘干机等研发创制,补齐坡地小型农机、多维移动无人驾驶农机等短板。坚持“优机优补”,不断提高智慧农机推广“普及率”、作业“覆盖面”,力争“十四五”末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5%以上。强化数智赋能。紧跟转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社会共享化、产业高级化新趋势,依托“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升级完善数字农业“云平台”,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和“数字村”,让数字“下田”、农事“上云”,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转型,拓展种业资源、农业机械、特色产业等农业数智化应用场景,实现农业生产从“看天吃饭”转向“知天而作”。推进大经营 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粮食产能提升的关键在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让生产关系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把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嵌入现代化大农业,加快农业生产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转变。发展主体。大力培育务农种粮主力军,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壮大三年攻坚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各类服务组织组建联合体。推广“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和专业化企业+规模经营主体”等经营模式,提高规范经营水平和带户能力。建强平台。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县级中心50个、乡级中心500个、村级站点5000个,精准对接小农户需求。深化拓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省试点成果,优化交易系统,简化交易流程,加强全过程风险防控,推动承包地流转等产权交易规范化、标准化。创新模式。大力发展“保姆式”全程托管、菜单式环节托管,开展整县、整乡、整村托管试点,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服务模式、升级服务质量。力争到2027年,全省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达90%以上。打造大生态 建设黑土地上的绿色大粮仓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原则,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展循环农业。坚持农用优先、多元利用,以秸秆还田肥料化和过腹转化饲料化为“双引擎”,加快推广玉米秸秆保护性耕作、水稻搅浆还田等技术,协同发展秸秆饲用加工和生物碳基产业,构建种植、养殖、加工立体式产业循环链。力争到“十四五”末,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发展绿色农业。以创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区为抓手,着力提升粮食生产“三品一标”水平,确保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聚焦“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开发利用宜渔稻田、泡塘和盐碱地,推广稻鱼、稻蟹、稻鳅、稻虾等稻渔综合种养技术,逐步打造1000万亩北方稻渔生产基地。发展低碳农业。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三新”配套等技术模式,构建农膜全链管理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体系,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生产低碳高效,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源:《农村工作通讯》)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2 | 帖子:476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