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中国经济沿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
返回列表
查看: 14|回复: 0
收起左侧

中国经济沿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886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前天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今天的中国,自强不息,充满活力。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为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今天的中国,踔厉奋发,欣欣向荣。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章,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改革开放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新时代新征程,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充分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创造活力,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将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蹄疾步稳推进改革
   前海石前,游人如织;沿江高速,飞虹跨海……深圳前海,这个“特区中的特区”,一派生机勃勃。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用改革的方法破解制约发展的难题,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前海,已从昔日的泥泞滩涂,蝶变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崭新地标。
   回首过往,改革开放足音铿锵,发展故事日新月异。
   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就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
   这次全会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次全会提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330多项较大的改革举措。
   这次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蓝图绘就,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2022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一大批改革举措相继落地,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日益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完善驶入“快车道”。
   历史,往往在变革中开启新篇章。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八部门推出25条具体举措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相关政策措施进一步提振经营主体信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达1.84亿户,其中民营企业超过53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2.3倍和3.9倍。
   风雨沧桑,大道无垠。
   全面深化改革十多年来,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
   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挖掘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总量扩大和质量改善,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618”网络购物节期间,国潮服饰、家电家居、数码产品等广受消费者青睐,销售额、订单量再创新高,尽显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强大韧性。
   龙年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9%;春节档票房突破80亿元,创同档期纪录。端午假期,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和游客出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6.3%、8.1%。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态势。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稳中有升,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升级类消费需求有效释放,线上消费占比持续提高;服务零售继续较快增长,出行文旅消费持续活跃。”国家统计局贸经司首席统计师袁彦说。
   消费市场恢复向好,国内需求持续释放,离不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供给和需求是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也是我国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的重要着力点。
   “把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经济运行规律和外部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部署。”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说,把握关键着力点、坚持系统观念,让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将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全面深化改革这些年,改革在破除阻碍、推动创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系列科技体制改革举措密集落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优惠政策激发信心与活力,极大释放了创新引擎的动能。
   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3.3万亿元,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2.64%,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改革创新,不仅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力推动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概念,引发海内外高度关注。
   无论是广袤原野、繁华都市,还是研发场所、生产车间,处处涌动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热潮。我国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2023年经济总量超过126万亿元,粮食总产再创新高,就业、物价总体平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经济增速稳中有升,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质量效益稳步提高,民生得到有力保障,市场预期总体改善。2012年到2023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从9.4%、28%提高到15.7%、33.6%;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45.5%提高至54.6%。
   “随着各项宏观政策持续落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研室副主任李超说。
   广袤的中华大地上,全面深化改革正释放出磅礴伟力,助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开放,是我国把握历史大势的抉择。
   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到推动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黄浦江畔,八方来宾齐聚“四叶草”。
   在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人形机器人等超400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各显神通;全球超过3400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数量达289家,按年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进博会“汇全球、惠全球”,尽显开放魅力。
   此外,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等国际经贸盛会成功举办,取得丰硕成果,展现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的决心。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涌现出一大批产品质量硬、技术水平高、用户体验好的车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958.7万辆和949.5万辆,连续9年居全球首位。
   “实践证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关键在于顺应客观规律、充分尊重市场竞争、坚持在开放中求发展。”李超说,中国汽车产业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合作中发展壮大,同时我国也没有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圈起来”让中国企业独享,而是积极欢迎全球汽车企业共享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今年5月25日,满载镍钴锰酸锂、汽车配件、百货、液晶显示板等货物的X8157次中欧班列(西安—马拉舍维奇),从我国西安国际港站开出,驶向欧洲。这是累计开行的第9万列中欧班列。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外商投资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自贸试验区提质扩容至22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高水平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十多年来,深化改革不停顿,扩大开放不止步。
   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568亿元。开放,不仅让“中国号”巨轮驶向更加广阔的海域,也令世界分享发展红利。
   “培育内生动力必须依靠改革开放,‘统筹’二字强调相辅相成,突出相互促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说,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有利于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更好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江小涓认为,要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以开放促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将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经济复苏和稳定注入更多确定性,为各国投资者深耕中国、赢得未来提供更大空间。”商务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中国将落实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深化多双边合作,不断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推动G20等机制达成更多务实成果,让经济全球化成果更好惠及各方。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同时,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上升,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表示,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激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活力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
   “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郑栅洁说,加快完善数据产权、交易流通等制度,健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政策。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融通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
   新时代新征程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改革开放必将迈出新步伐,经济高质量发展必将取得新突破,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将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将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将更加完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必将大幅跃升。(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