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地落地生根?
返回列表
查看: 149|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如何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大地落地生根?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676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7-3 09: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庄玉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研究员)
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传播力的重要性
为沟通合作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无论是古老的“丝绸之路”,还是如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无论是追溯历史渊源,还是立足现实需求,中国同中亚之间的友好合作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同中亚在文化交流之中了解彼此、相互交融、共同成长,发展成为同舟共济、睦邻友好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要充分发挥文化的魅力以及粘合剂作用,持续加深中国—中亚人文交流互融互通,加强双方文化互学互鉴。通过全面、立体地展示中国形象,持续提升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的认同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的知名度和话语权。通过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的全方位传播,让中亚五国乃至世界各国更加深入地感知中国、理解中国、接受中国、认同中国,为未来中国同中亚乃至世界各国之间更深远、更广泛的交流合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勾画共同价值同心圆注入强大动能。党的二十大报告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中国同中亚之间的友好关系历史悠久、基础牢靠、合作深厚、往来紧密。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有助于形成中国—中亚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为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中亚青年群体在文化互学互鉴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平等交流,携手打造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是缓解世界多重危机、拉近各国发展鸿沟、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良好示范样本,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最有说服力的实践行动。为携手并进书写辉煌未来汇聚青年力量。2023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中亚留学生的复信中强调:“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有为青年传承和发扬”,应“积极投身中国同中亚国家友好事业,弘扬丝路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中亚故事,当好友谊使者和合作桥梁,为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中亚良好关系构建过程中,青年既是见证者,也是传播者;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在中亚青年群体中持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有助于打开中亚青年新思路,推动中国—中亚在多个领域协同合作、共同发展,助力中亚青年以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让“丝绸之路经济带”在新时代焕发出旺盛活力和勃勃生机。中国—中亚青年携手并进,加强交流,共同绘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蓝图。

共建“一带一路”奠定坚实基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多以来,中国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国—中亚建立常态化的高层互访机制,中国政府同中亚各国政府之间的交流合作日趋常态化。以中欧班列为首的经贸活动带动中亚各国在工业、农业、能源、电子产品、日用品、数字科技产品、新能源产品等方面开展频繁贸易往来,不断激发各国贸易交往潜力,提升贸易质量和效率,带动经济腾飞。2022年,中国中亚双边贸易额比30多年前建交之初时增长了150多倍,达到了创历史新高的702亿美元,是“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成果。在经济贸易持续深化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交流也随之加深加强,中国与中亚人民的距离更近、友谊更深,中国与中亚青年间的往来交流也更为密切。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同中亚国家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在文化遗产保护、教育交流、卫生合作、旅游开发、艺术品鉴等多个方面开启多元互动的文化交流模式,共同绘制了新时代文化交流的崭新篇章。中亚13所孔子学院招生热度持续上升,中亚青年学汉语、讲中文已成为当地的新时尚。鲁班工坊落户中亚开拓了当地青年的中国视野,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中亚青年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也充分弘扬了中国智慧。同时,中亚青年赴华留学规模也日渐壮大。在完成学业后,部分中亚青年选择留在中国继续发展,部分返回本国积极传播中国故事与中国文化。此外,一些中国热播的影视、流行歌曲等艺术作品也被引入中亚国家,这些作品在中亚国家引起热烈反响的同时,丰富了文化多元交流的新形态。
11


2024年4月15日,参加2024年“汉语桥”上合组织国家青年学生春令营的来华青年学生在新疆师范大学学生(左)的指导下学习茶艺。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面临的现实挑战中国与中亚山水相连,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与中国新疆接壤,地理距离本是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主要优势,但高耸入云的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形成的巨大天然屏障对中国—中亚造成了一定的自然地理制约。中国西部地区广袤辽阔,中亚五国首都中,距离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丝路起点西安最近的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斯塔纳,直线距离达3070公里;最远的为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巴哈德,直线距离达4489公里。较远的陆路距离为文化传播带来一定的先天劣势。中亚五国与中国的语言文字存在较大差异。语言文字上的阻碍可能会为文化传播造成负面影响。根据语言谱系分类法,中亚五国中,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四国民众主要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另外一国塔吉克斯坦民众主要使用的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伊朗语支。中亚五国的语言文字均与中国的汉语存在较大差别。中亚五国民众除掌握本国语言外,主要掌握的外语为俄语,而中国民众主要掌握的外语普遍为英语。语言文字上的先天差异会明显地阻碍中华文化在中亚五国之内的传播。就历史发展而言,中华文化的形成与中亚文化的形成具有较大差异。此外,中亚地区现有民族种类已超过100个,且中亚各国的民族组成均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各国少则80多个民族,多则140多个民族,复杂的民族组成也产生了中亚各国独特、多元的文化。历史发展背景差异以及中亚国家民族的多样性特点导致中国同中亚之间存在较大的文化背景差异,为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的传播造成一定的影响。

有效路径面对诸多挑战与机遇,应准确把握时代脉搏,提炼和传承中华文化思想精华的同时,持续推动中华文化在中亚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第一,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绘制文化传播的钢铁生命线。中亚五国地处内陆,铺设便捷的陆路交通网络既是中国和中亚经贸互通的重要基础,也是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基石。中国—中亚公路、铁路网络的规划与铺设既可以缩短远距离地理地貌的时空交流距离,实现中国与中亚地区之间文化交流的高效链接,也可以促进中国—中亚青年在文化方面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中国—中亚的互通互信。以乌鲁木齐国际港区、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一港”“两区”及“五大中心”及口岸经济带等中国国内枢纽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以及以中欧班列、中亚班列为代表的国际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完善,构成了中华文化在中亚地区广泛传播的强大生命线。交通网络途经沿线的各个城市和枢纽都是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重要节点,共同绘制了中华文化在中亚传播的钢铁生命线。第二,持续提升中华文化感召力,展现令人向往的独特魅力。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历史悠久,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逐渐走向繁荣昌盛,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精神密码”。传播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及独特魅力,丰富对中华文化的全面和立体解读,激发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召唤力、感染力、凝聚力,使中华文化的传播逐渐演变为潮流型、自主型行为。传播中华文化,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原则。要持续开展“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民族音乐会展演”“环球丝路行”“中国—中亚文化艺术年”“美食节”“旅游年”等中国—中亚青年群体的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更多的中亚青年走近中华文化,打破文化交流边界,实现文化互学互通。此外,要持续在中亚国家建设中国文化中心,以“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举办中华文化艺术节,展示中华文化产品,打造品牌项目,塑造中华文化更加具象和立体的形象。第三,积极深化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搭建中国中亚青年全方位交流平台。教育具有基础性、根本性作用。通过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之间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合作,有助于为两方青年群体搭建活跃、高端、多元的沟通合作平台,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中亚来华留学生数量近年来大幅上升,加强在华留学的中亚留学生与中国青年学生的文化交流,可以帮助其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中华文化,深化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在华留学的中亚青年归国后将成为中华文化在中亚国家传播的最有说服力群体。同时也要支持更多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鼓励中国青年学子赴中亚国家留学交流,积极融入中亚青年群体,传播弘扬中华文化。此外,要利用好实践育人大课堂,通过开展“一带一路”中国—中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等,带动更多中国和中亚青年开展社会调研、实地走访,拓展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华文化传播注入青春力量。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2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