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价格下跌,一方面消费者得到实惠;但另一方面,牛肉产业承受较大压力。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指出,今年以来,活牛和牛肉价格持续下跌,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生产经营压力加大。 多名专家预测,国内牛肉价格将持续低位运行。下行压力下,肉牛养殖户受到哪些影响,面临的现实难题又该如何破解? 牛肉降价,产业链承压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一家大型超市,光顾牛肉档口的顾客络绎不绝。“比之前便宜多了,现在牛腩一斤才30元,之前至少都50多!”前来买牛肉的顾客张女士说,因为牛肉价格下降,家里最近猪肉都吃得少了,改买牛肉吃。 统计显示,牛肉消费价格自2023年2月份进入同比下降状态,今年3月份起同比降幅明显加剧,6月份同比下跌13.4%。 与消费者张女士的感受不一样,价格持续下行让养牛十几年的张万贵很头疼。61岁的张万贵是山东省阳信县流坡坞镇南街村的养牛大户。他对记者表示,去年五六月份时卖一头牛还能赚1500元到1600元,现在卖一头牛倒赔一千多元。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河北省隆化县偏坡营乡白银沟村。“一赔就是多少年的心血啊!”当地养牛大户刘凤林向记者感慨。当地出栏价格从去年3月份开始下跌,去年6月份开始跌幅明显,目前出栏价格已降至12元/斤,“损失很大,卖一头牛基本要赔7000多元,就算以后行情变好了,没八年十年也赚不回来。” 不仅是养殖户,肉牛屠宰企业也感受到了压力。河北承德北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对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的肉牛屠宰业务量基本与往年一致,但利润承压,“我们收牛的价钱是低了,但屠宰后产出的牛肉产品销售价格也在降,各个加工环节的成本却没有少。”该负责人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认为,由于畜禽生产周期较长,生产环节对价格的反应相对较慢。活畜禽又很难长期压栏,难以像工业品一样快速调整。尤其是当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时,生产端容易陷入被动。他预测,下半年牛肉供给仍将处在高位,牛肉价格重新进入上涨通道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 卖还是不卖,养殖户陷入两难 几位养殖户向记者讲述了当下的困境。选择现在低价卖出,就是认赔亏钱;不卖,就得养着牛、喂着饲料,意味着更多沉没成本。 张万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养牛需要玉米、豆粕、麸皮等,但这些饲料原料价格均未下降,混合饲料和玉米豆粕等成本合计1.45元/斤,一头西门塔尔牛每天吃15斤饲料,养一头牛一天的成本约25块钱。综合测算,母牛价格10元/斤,公牛14元/斤才能收回成本。但近期市场价格,母牛出栏价8块多一斤,公牛11块多一斤。 除此以外,养殖户还要面对贷款到期的压力。 为匹配生产周期,近年来,多地推出针对肉牛养殖生产经营的贷款产品,多地贷款周期由常见的1年期间延长至3年。 这在当时对养殖户形成了激励。刘凤林给记者算账:“贷款时盘算得很明白,牛养出来后卖掉赚了钱、还贷款,接着再贷款、再补栏。” 可当遇到价格下降、销路受阻,良性循环形成了断裂。“牛卖不出去,贷款又到期,就麻烦了。”刘凤林说。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春认为,本轮牛肉价格下跌持续时间长,部分养殖户还款压力激增,资金周转困难,开始被动减产或退出养殖,甚至一些优质的基础母牛被提前屠宰,“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肉牛养殖的根基,亟需采取应对措施。” 市场变化,供需逐渐失衡 专家指出,导致本次牛肉价格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供给相对过剩。 时间回溯到几年前,养牛作为富民产业获得不少村民认可。“效益最好的是2018年、2019年。”张万贵回忆,养牛早的几个家庭在那时候获得丰厚收益。在这种示范作用下,更多村民当起养殖户。据悉,他所在的山东省阳信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肉牛养殖加工集散地,全县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从事肉牛行业。 世界肉类组织副主席、中国肉类协会会长陈伟表示,近几年,在前期市场需求强劲、政策大力支持等因素影响下,我国肉牛养殖规模持续扩大,牛肉产量加速增长。 近年来,随着牛肉消费量增加,多地围绕肉牛养殖出台多项补贴措施,其中养殖规模补贴和饲料补贴较为常见。 例如,2021年4月,山东省阳信县发布了《阳信县支持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一条措施》,其中包括对新建标准化、数字化肉牛养殖设施,存栏达1000头及以上的,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并给予一次性20万元补贴。 有市场需求,有政策补贴,肉牛养殖户自然多了起来。但当市场环境生变,情况也随之发生转变。 2019年后,牛肉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放缓,至2023年我国牛肉消费增速为4%左右。与此同时,我国牛肉供给持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农业农村部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牛肉产量提高至753万吨,进口数量为274万吨,牛存栏量达1亿509万头。值得注意的是,在农业农村部于2021年4月发布的《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中提到,2025年我国牛肉产量目标产量为680万吨。可以看到,2023年我国牛肉产量已比这一规划高73万吨,超出约10.8%。 杨春表示,在市场价格持续低位运行阶段,帮扶措施应进行调整。他建议,各地可根据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目标定位,适度调整政策的支持力度或帮扶模式,以缓解养殖户当下难题,稳定我国肉牛养殖产业发展根基。 进口牛肉量增价减,也是重要因素 进口牛肉的低价冲击也是本轮牛肉价格下跌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前数年,我国进口牛肉数量逐步增加,增速整体比较稳定。但在去年,进口牛肉的价格发生转折。 一般来讲,进口货物数量增加,对应进口金额也会随之增加。但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我国进口牛肉总量约269万吨,进口金额约1187亿元;2023年进口牛肉总量增长至274万吨,进口金额却下降至1000亿元。进口牛肉总量增加,但对应金额下降,进口牛肉价格呈现下降趋势。 陈伟认为,进口牛肉价格下降与进口国家变化有关。近年来,我国从巴西和阿根廷进口牛肉量逐步提高。据中国肉类协会数据显示,至2023年,来自两国的进口牛肉已占我国进口牛肉总量的62%,近170万吨。 进口牛肉价格低廉的主要原因在于养殖成本低廉。以巴西为例,该国肉牛养殖主要以草饲为主,巴西草地、牧草资源是我国的十余倍,且草地分布和肉牛养殖区基本重合,天然具备低成本养殖条件。此外,屠宰企业规模化程度较高,加工成本进一步下降。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进口牛肉数量已达144万吨,同比增长17%,其中5月份的同比增速超过3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兴肉菜市场,一位牛肉摊主告诉记者,近期菜市场上涌入大量进口牛肉,导致牛肉价格下跌较多。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原院长曹建民表示,应辩证看待牛肉进口。一方面,进口牛肉涌入平抑物价,满足了消费者需求,同时倒逼国内相关产业提升产业效率;但另一方面,对国内肉牛产业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他建议,应协调平衡国内牛肉供应和国外牛肉供应,防止短期过度集中进口,为国内产业调整赢得时间。 破解困境探索 针对当下困境,受访专家认为,当务之急在于稳住养殖户信心,针对具体问题因时制宜调整支持政策。 杨春建议,应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响应肉牛养殖户实际金融需求,简化贷款程序,适当放宽贷款申请条件,降低融资门槛。对于即将到期或已到期的贷款,灵活采取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期还本等方式。 记者了解到,相关措施陆续出台。6月2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提出要主动争取金融机构支持,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推动存量贷款无还本续贷或合理展期。 据悉,河北省隆化县农村信用社已根据养殖户活牛存栏量等情况进行续贷,以“借新还旧”的方式实现贷款展期,养殖户不会留下不良记录,也没有加息或罚息。山东省阳信县近日组织相关银行、属地政府召开协调会议。今年以来阳信农商银行通过续贷、“借新还旧”方式办理贷款3937万元。 除了调整政策支持力度,受访专家表示,长远看也应从源头调整产品供给结构。 朱增勇认为,提供稳定的、具有良好品质的牛肉是提升价格竞争力的关键。他判断,牛肉产量增速未来可能会下降,培育优良品种、提升养殖效率、优化养殖模式等方式可能会替代粗放简单的提升产量。 据悉,在本次全国性牛肉价格下降过程中,部分高品质牛肉产品(如高青黑牛肉、鲁西黄牛肉、吴川黄牛肉等)未受到明显影响。有的甚至在计划增加产量,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 陈伟表示,牛肉产业的发展要平衡好提质和增量的关系。“这既要通过‘看不见的手’,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促使养殖场户合理调整养殖规模、优化牛群结构;也要依靠政府的力量,及时出台科学的产业政策,发挥好政策引导作用。”(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