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4-7-29 09:19 编辑
卓成霞 周婧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近些年,困扰农村共同富裕最大的难题之一是如何破解“谁来种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谁来种地”问题,提出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的路径方案。从农村实际看,“谁来种地”这个问题,说到底,是愿不愿意种地、会不会种地、什么人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只有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才能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谁来种地”为什么成为难题。从表面上看,造成“谁来种地”的困境是老年人“种不动”与年轻人“不想种”的问题,实际上折射出如何让土地“效益多赢”的经营逻辑。大国小农是我国基本国情农情,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中,年龄50岁以下的仅占45.3%,大量青壮年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选择外出务工。为此,种地面临生产成本“地板”和收益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与经济效益偏低的问题叠加,“谁来种地”成为制约农村共同富裕的棘手问题。 一方面,种地成本走高与收益萎缩之间的矛盾。一些农户时常感叹,“种地养不活人”“做什么工作都比种地挣钱”“种粮一年不如外出打工一月”。据调查,从种子入地到产品收益的周期中,人工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种地成本增长速度远大于土地收益增长速度。时至今日,种地依然属于有些因素不可控的高风险行业,尤其是在遭遇极端天气或市场大波动的时候,收益更难以有保障,尽管农户能吃苦并不能保证有稳定收益。另一方面,种地主体规模小与专业化服务滞后的矛盾。农村种地缺少年轻劳动力,更缺少青年农业科技人才。同时,一些地方的种地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严重影响其专业化、市场化发展,削弱市场竞争力。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缺乏产前信息采集、市场预测,难以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直接影响种地人的积极性。 “统种共富”模式有什么优势。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创新探索农村共富的路径。其中,“统种共富”成为一个破解耕地细碎化、种地效益低、农民老龄化等问题的新模式。 一方面,从实践创新看,“统种共富”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按照“成本共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原则,探索“土地入股、集中经营、专人管理、以股分红”的土地集中经营模式,并构建“统一规划、统一农资、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购销”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变“单打独斗”为“大兵团”作战。另一方面,从乡村共富成效看,“统种共富”模式是新时代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结果,有效弥补了“共同富裕”与“谁来种地”的空白点,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自发性改革创新。 具体而讲,“统种”本质上是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和服务规模化经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群众收益。其中,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机械化的过程中,探索“小田并大田”,有效破解了农村土地细碎化难题。同时,服务规模化经营通过为小农户提供全程托管式服务或者半托管式服务,使小农户在不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前提下实现经营规模化,让农民收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土地资源最大化、经济效益最优化。此外,“统种共富”模式是解决农村问题的有效抓手,不仅能破解“谁来种地”的发展难题,而且很大程度上加快农村共同富裕的步伐。 如何大力推行“统种共富”模式。当前我国“统种”模式试点成效显著,成为解决“谁来种地”难题的有益探索。为此,在全国推广“统种共富”模式,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实现从“盆景”到“风景”的跨越。 一是增强基层党组织联农“统种”能力。建立“统种制”的责任体系,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支部责任全覆盖。一方面,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成员,建立“统种”绩效管理机制,将考核结果与村级工作经费、村干部补贴报酬直接挂钩。同时,加强党员干部“统种”系统化管理,制定并落实责任清单,种好“责任田”,形成“统种”责任闭环。另一方面,创新“统种”经营理念,形成党小组建在“统种”链、党员聚在“统种”链、群众富在“统种”链的“三链协同”模式,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益”、广大农民“增红利”,增强基层党组织“统种共富”的威信和能力,提升“统种”效能。 二是建立健全农村规模化经营制度。推动“统种”模式,必须强化各类要素支撑。首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自然地块“小并大”、确股确权不确地。在具体过程中,实施撂荒地大面积复垦工程,推广耕、种、收等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加快“共富”步伐。其次,通过入股经营、合作开发等方式激活资源资产,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统筹管理村经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村供销合作社,培育新型合作服务组织和服务体系。最后,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土地保底+效益分红”进行分红和二次利润返还。此外,设立“统种”专项资金,鼓励更多的村庄进行土地合作化经营。 三是加快扩展科技强农的场景应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主体、服务主体、应用主体协同创新体制,把智慧“统种”当成“新农活”,让自动机械变为“新农具”,使“人牛力俱尽”场景切换到“田间无人影、农机独自忙”场景。一方面,积极推广AI赋能智慧“统种”,让5G、卫星、大数据等硬核科技走进农田,使“体力活”成为“技术活”,从“靠经验”到“靠数据”,加大科技在整个“统种”生产链条中的应用。另一方面,探索成立“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集智能育秧、农机服务、粮食加工、产品包装等功能于一体,直接降低生产成本。 四是培育激励“老农人”向“新农人”转变。“统种共富”,关键在人。首先,尽快改变种地人老龄化的状况,促进农地向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新型农民集中,让拥有农业科技能力和“三农”情怀的“新农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力量。其次,构建“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机制,成立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委员会、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资源信息库和分类管理服务平台等,着力培养农业生产经营骨干,造就一批“统种”“群雁”队伍。最后,实施人才激励机制,通过编制管理、职称评审等,鼓励青年“新农人”进村,使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来源:学习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