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程实: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识别
返回列表
查看: 769|回复: 0
收起左侧

程实:新质生产力的微观识别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9-11 09: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程实
工银国际经济学家 徐婕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着生产力从传统模式向 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转变。本文运用复杂系统理论,探究复杂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首先,复杂系统理论强调系统整体行为的非线性和涌现性,这为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与微观识别奠定了理论基础。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内部多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自组织和非线性互动,促使企业从传统生产力向更高效、更高质量以及更具创新能力的状态转变。其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多领域的创新协同作用增强了整个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适应性。再者,资源配置效率对新质生产力的稳定性至关重要,高效的资源配置能提高企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进而提升整个经济系统的韧性。最后,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发展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而且与企业的长期财务表现呈正相关关系。通过在微观层面识别企业内部的关键要素及其相互作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这不仅能推动企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出符合高效、智能、绿色、可持续等特征的新业态新模式,还能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甄别具有潜力的投资机会
复杂系统理论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理解。 复杂系统理论是一种研究由众多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构成的系统的方法。它强调系统整体行为与组成部分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即整体特性无法简单地从部分的行为中推导出来(Anderson, 1972)。复杂系统具有自组织现象、非线性互动和涌现性(Strogatz, 2001),这些特性在经济学中帮助我们理解市场、企业及整个经济系统如何通过多元因素的互动产生复杂且难以预测的结果。首先,复杂系统的一个关键特征是自组织现象,即系统在没有外部特定指令的情况下,能够自行从无序状态转变为有序状态(Kauffman, 1993)。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过程中,自组织现象尤为明显。例如,在新兴产业中,企业通过自发的合作与竞争,形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产业集群,这些集群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复杂系统中的非线性互动意味着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叠加。微小的变化可能引发巨大的连锁反应,体现出“蝴蝶效应”的特点。换言之,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可能产生复杂的反馈回路。例如,企业在某个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突破,可能会通过供应链的上下游传播,极大地提升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水平。最后,涌现性指的是系统整体表现出的特性无法简单地从个体要素的特性中推导出来(Simon, 1962)。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正是这种涌现性的体现。新质生产力是企业内部各要素(如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绿色发展等)之间复杂互动的结果。这些要素通过相互作用,推动企业从传统生产力状态向新质生产力状态跃升,形成了全新的经济动力和竞争优势。这种涌现性表明,整体系统的行为和特性不仅仅是组成部分的简单总和,而是通过复杂的互动和协同作用展现出新的能力和特征。
11.jpg
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非线性效应。在复杂系统中,技术创新不仅直接提升了企业和行业的整体生产力,还通过多领域的协同作用进一步放大了其影响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这种创新不仅在单一技术领域产生直接效果,还通过跨领域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整体经济系统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例如,一家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其产品创新率,还可能通过技术扩散,带动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Griliches, 1992)。在这一特征上,新质生产力的识别可以通过一系列微观指标来实现,其中研发投入和专利数量是两个关键指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反映了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而专利数量则直接体现了技术创新的成果。学术研究表明,Hall 等人(2013)研究发现,在高科技行业,每增加1%的研发投入,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可以提高0.1-0.2个百分点。不仅如此,通过复杂系统的多层次互动,技术创新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系统的演化。例如,信息技术的突破不仅优化了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还改变了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从而推动经济系统向数字化转型。这种转型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对生产力的直接提升,还反映了系统内多元互动的深远影响。因此,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更是多元互动和系统演化的体现。
资源配置效率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稳定性互动。新质生产力不仅依赖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环境,还与资源的合理配置密切相关。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够增强企业的生产力,提升其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从而在整体上增强系统的韧性。学术研究表明,资源配置效率高的企业在面对经济波动时,往往表现出更强的抗压能力和恢复能力(Arrow, 1962)。这一现象的背后,不仅在于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成本和资源,还在于它们更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从而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这种高效的资源配置与新质生产力的产生密不可分,是企业在复杂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因素。为了评估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多个关键指标可以被使用,如运营费用和资产利用率。运营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越低,说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越强;资产利用率越高,表明企业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其资源(Porter, 2008)。例如,Kaplan & Norton1996)在制造业的研究中发现,资产利用率每提高1%,生产成本可以降低约0.37个百分点。这种效率提升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通过增强企业的适应能力,进一步促进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稳定性。不仅如此,在复杂系统的框架下,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还意味着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外部冲击,如市场需求变化和政策调整。当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优化时,整个经济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也随之增强。这种互动关系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是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产物,也深深地植根于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之中。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在更大范围内增强经济系统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企业和经济系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持久的活力与创新力。
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可持续性演化。结合复杂系统的长期演化理论,绿色发展不仅仅是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降低环境污染来实现的,更是提升经济系统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而“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绿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密切,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演进。这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推动了经济发展的质量转型。ESG(环境、社会、治理)综合得分是衡量企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高ESG得分的企业不仅在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方面表现优异,其长期财务表现也优于同行。这表明,绿色发展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企业在追求绿色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不仅实现了环境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还促进了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涌现。此外,绿色发展在复杂经济系统中扮演着关键变量的角色,它不仅推动了单个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还深刻影响了整个经济系统的演化路径(Matten & Moon, 2008)。通过对ESG综合得分的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绿色发展在复杂经济系统中的作用,这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可能性。(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