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玉米收成不错,我家种了50多亩玉米,预计每亩产量接近1500斤。从播种到收获,一直都有农技人员指导。”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种粮农民王春兰家的玉米地里,一排排玉米茎秆粗壮、穗大粒饱。
四平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核心区,依托“耕地中的大熊猫”的资源禀赋,创建了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是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命名的“中国优质玉米之都”。2023年,四平全市粮食产量达到96.14亿斤,其中玉米产量达到87.46亿斤,同比增长3.1%。今年,四平粮食产量有望挺进百亿斤,实现“二十一连丰”。
智慧农机田间穿梭不停,农民登台唱响丰收赞歌,丰收市集摊位前人头攒动,民俗非遗表演精彩纷呈……眼下,从东北粮仓到江南鱼米之乡,全国各地陆续迎来大面积秋收。据农业农村部消息,目前除双季晚稻外,大部分秋粮作物进入成熟收获期,玉米、大豆、中晚稻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偏好,全国秋粮有望再获丰收。
“种出好粮食只是第一步,如何卖得顺畅、卖出好价格,对我们种粮户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王春兰告诉记者。“种粮能赚钱吗?”每逢粮食收获,粮农的收益总会引发普遍关注。
卓创资讯分析称,今年9月中上旬,东北玉米市场供应宽松需求疲软,价格回落;中下旬下游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市场走货或不快,黑龙江及辽宁部分地区新季玉米上市或增加市场供应,预计中下旬东北玉米价格或难上行。
长安期货分析认为,当前陈玉米仍有剩余,新玉米逐步上市,未来有集中上市压力。而由于当前玉米市场价格弱势,市场抛售陈玉米心态明显,价格趋弱。整体来看,甩卖心态与质量不佳导致价格弱势循环。后续来看,一是当前价格因市场情绪与质量问题大幅下跌,后续接近种植成本线,继续下跌空间或有限;二是四季度消费呈现增长趋势,包括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回升以及深加工季节性降库周期结束;三是当前库存偏低,后续存在补库需求。但在集中上市压力之下,上方空间也受到限制。预计后续或以低位偏弱震荡为主。
河南省委咨询组研究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我国农户种粮收益低,主要是受以下因素影响:第一,农户种粮规模较小,大部分农户种植规模没有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规模化,导致机械化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仍然依靠社会力量完成,产业利益外溢,农户自身每年获得的收益有限。第二,我国粮食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且偏低。近年来,先后多次调整粮食收购价格,但是仍然不高,直接影响种粮农户的积极性。第三,粮食生产仍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像2023年河南等北方地区小麦收获季节遇到的“烂场雨”,让不少地区的小麦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导致农户收益大幅下降。
种粮收益好不好,直接影响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的种粮积极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主产区利益补偿上迈出实质步伐。
如何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让农民种粮有钱赚、能得利?张占仓建议,从政策上进一步鼓励种粮大户扩大种植规模,破解农户因为经济规模不足而导致的收益偏低难题。大胆探索“小田并大田”改革之路,加快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进程,让一般农户从兼业种粮中解放出来。提高种粮大户或专业种粮公司的社会保险水平。通过政策激励,提高种粮特殊补贴或保险保障能力,让种粮者抵御自然灾害的保障水平实现较快提升,真正为其确保年度收益不断增长、安心从事粮食种植提供更好的社会环境。
就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张占仓建议,对于全国粮食稳定调出大省与稳定调入大省,通过国家层面建立确保粮食供给安全评价机制。凡是粮食调入量超过本地需要总量15%的省份,必须与粮食调入占比最高的省份签署横向利益补偿协议,以国家规定的最高粮食收购价格计算调入总量需要的资金总额,直接补偿给调入省份。这些资金由粮食调出省份直接用于补贴当年的种粮农户、合作社或企业,确保种粮者愿意继续种粮。对全国六个粮食稳定调出大省加大财政助农发展支持力度。面对各行各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势,通过“三化”项目直接立项,支持种粮大省加快种粮行业的现代化进程,从根本上增强粮食生产的现代化能力。加快粮食种植的科技创新步伐。通过“种业工程”,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粮食新品种。全面推行无人机防控,大范围病虫害防治责任由地方政府设置专项资金承担。通过提高农产品产业加工能力,培育农产品品牌,延伸产业链等,大幅提高种粮地区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希望的田野上,耕耘着更多的希望。(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