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四季度出口保持较好态势 投资发生积极性变化 消费增速加快 基本盘作用明显
第一财经:怎么来看四季度整体增长的亮点? 何海峰:如果展望四季度来看,首先我们的进出口还会保持比较好的态势;第二个投资也在发生积极性的变化;还有就是消费,刚才说了是我们的基本盘,消费增速也是比较快,支持消费的是,我们的可支配的收入增速是5.2%,比消费本身的增速还要高。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支出增速是5.6%,比收入还要上升。所以基于这三个方面的判断,我认为四季度特别是一系列政策推出,应该是保持向好,甚至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跃升。 9月是触底反弹低点 四季度政策继续发力更多文章
第一财经: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提到, 经济短期已经见底了, 9月份或10月是一个触底反弹的时间吗?能否给我们具体解释一下什么是“短期见底”?何海峰: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前边也专门做了相关的研究,9月份确实是边际改善的一个转换点。一方面9月份我们出台了大量的政策,也包括节后的政策。但是我们比较乐观的是希望9月份是一个触底反弹,但也有可能是10月份。因为我们看到了资本市场的向好,然后带来的财富效应,也看到了接续出台的一些政策。 投资上特别是基建投资, 9月份实际上已经发力了,四季度会持续发力;那么消费上会带动,然后投资上会改善;再加上出口还保持比较好的态势。所以很有可能9月份是触底反弹的一个低点。如果四季度要是能够达到超过5.2%、5.3%的这样一个增速,全年应该能够实现5%这样的目标。
应进一步关注价格因素变化
第一财经:您的研究团队还提到了尤其要在四季度关注一下名义增长的回升? 何海峰:名义增长回升实际上是包括对于价格的考虑。因为价格的变化有两个,一个是CPI,一个是PPI。PPI这段时间一直在走弱,但是CPI是在上升的,所以考虑了价格之后的名义增长是比较重要的。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我们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增速要快得多,是5.2%,而且我们的名义的支出是5.6%,比它更高,所以从消费基本盘以及我们相关在投资政策上的财政安排,发改委的安排,结合外部的需求,所以名义是非常重要的。 政策目标从偏重投资到消费投资并重 对经济活动的流动性支持更加精准
第一财经:本月 20日,央行年内第三次下调了 LPR。从9月24金融系统发布重磅政策,到LPR第三次下调,能不能给我们梳理一下金融政策的具体思路是什么样的?从宏观到微观,对整体流动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 何海峰:刚刚闭幕的金融街论坛上,潘功胜行长强调,中国的宏观政策的目标要做一些调整。过去可能偏重投资,现在投资和消费要并重,特别要更多转向消费;第二个就是提到了我们要把资本市场纳入到考虑的范围,推出两项结构性的工具,并且和证监会还要继续配合。 金融监管总局这边,李云泽局长专门提到了对于房地产、对于闲置的土地,对于商品房化库存相关的政策性金融资源,商业性金融资源的利用,这些政策是一个总结。当然更前边我们9月24号从央行这边降准降息,然后存量房的贷款利率,首套房的利率,资本市场的工具,包括我们金融总局对科技金融,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两重两新的支持。 所以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综合的金融政策,当然也包括资本市场的政策,是从我们的消费,从我们重点领域的投资,甚至包括民生都做了非常大的支持。这些对我们实体经济的支持就体现在流动性的精准性和针对性。只有当实体经济的流动性改善,包括它的资产、资金的支持能够跟上之后,实体经济才会有明显的改观。 不排除还有更多货币政策调整空间
第一财经:我们看到到目前为止,降准降息都是9月24号潘行长当时已经提到的,我们去落实的过程,接下来您认为还有没有一些可能超出当时924发布的一些政策预期的货币政策来出台? 何海峰:不排除可能还会有超预期的政策出台,但是它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外部的环境,外部的经济环境,外部的金融环境,特别是美国的大选,以及联储的相关决策是有关系的。按照目前的观察,美联储11月份降息的可能性在下降,但是从年内来说它还有可能会降息。所以我们看到不确定性和大的全球金融环境会给我们提供一些空间。 但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国内自己的基本盘,我们的经济的走势,特别是投资的走势。那么投资和消费一样,要成为我们拉动内需最重要的力量。 两项创新型工具改变了经济预期机制和政策作用机制
第一财经:刚才您也提到了,这次央行有两个创新型的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最近政策开始在路上之后,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它更大的作用是在给资本市场兜底。您怎么来看? 何海峰: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兜底的政策。因为所有的金融政策它都是为宏观经济整体来服务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它的重要意义我觉得应该这样看,它会改变我们的经济社会预期的机制和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 社会的预期,大家知道最重要的主体是居民和企业。从中国居民来说,财富存量正在从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换。所以资本市场市值、估值的变化会影响大家的预期,社会的预期会通过资本市场的投融资来改善。这一次创设这种结构性的工具,就意味着央行从政策机制上开始更加现代化,把金融资产特别是股市纳入到它的考虑范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政策机制上的变化。所以我不认为它是一个兜底的作用,但是它后边两个作用更加重要,对社会的预期,对政策机制的这种转变和调整。 基建投资在筑底回升过程中仍扮演主力军角色
第一财经:还有我们很关注的就是财政政策,这次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化债这方面。是否意味着可以对基建投资抱有一定的预期? 何海峰:刚才我们谈了企业,谈了居民这样的重要的经济主体,实际上地方政府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力量作用是非常大的。 地方政府承担了比较多的这样的一些事权,但是它的财权上、财力上不够匹配。基建投资在经济筑底回升过程中要承担一个主力军的作用,就需要有更多的支持。当然我们看到一揽子增量政策出来之后,9月份的基建投资边际上比8月份已经回升了。所以地方政府的负担减轻之后,那么发展就会摆上议事日程。如果从投资这个角度上,基建也会迎来一个爆发。 新老结合是本轮基建投资明显特征
第一财经:这次整体的基建投资跟我们过去的每一轮或者每一个周期会有什么不同吗?毕竟我们以前还是有一些无效的基建投资,现在如果再靠基建拉动的话,会跟以前有什么不一样的方向吗?
何海峰:现在基建投资我觉得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新老结合,过去已经形成的一些存量不能让它浪费,所以要对它进行改造提升;另外基建投资我们还是要迎接数字经济,所以在5G,在整个社会经济的数实融合上会加大相关的力度,当然也会支持我们的更新型的一些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这样的一些基本的环境。
专项债收购闲置商品房是边际性的突破
第一财经:叠加了很多政策,其实都是为了促进房地产投资回升。您刚才也提到了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商品房的新提法,这个对于促进房地产高质量的回升,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何海峰:这项政策实际上是做了一些边际性的突破,但是我们要看到更大的是房地产产业的发展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从市场上看是供求发生了改变,但是房地产空间还是很大的。刚才我们也提到城镇化,我们现在的城镇化率是66.16%,跟相关的国际发达国家80%以上水平相比还有一些空间。 第二个落实到我们居民的过程中,我们改善性的需求,对于住房的品质要求还是有空间的。但是前一段时间房地产企业,也包括相关的购房户遇到了一些困难,那么这些困难要解决,要不然就会成为拖累。所以我们这次专项债在闲置土地的回购,对存量房的消化做出突破,实际上也是要甩掉包袱,尽快让市场转变,让新的房地产产业发展机制建立起来。 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作用 未来政策将更具灵活性
第一财经:聊聊整个政策机制的问题,这次的整体的政策这么大力度的出台,协调又比较好,这是不是未来我们可能的政策发展的趋势,或者说是政策机制工作的方向? 何海峰: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非常有意思。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它有两个特点,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第一个就是要有它的预判性和储备,实际上这一次我们在预判和储备上已经做得比较好了。比方说7月30号说到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发生分化,9月26号实际上是提前了一个多月就召开了对于季度经济形势的研判,要求加力推出增量的政策,所以从预判性、准备性上已经做好准备。 第二个就是刚才我们提到了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也非常重要。因为经济政策甚至社会政策,有的时候它可能发挥机制的过程不一样,这样会造成我们的目标效果会不一致,所以加大它的协调,增加它的内在一致性非常重要。
当然,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是相互作用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和期待中国的经济政策金融政策将来的协调一致性会更加完善,走向一个新的政策的高度,它的反应能力应该也会更快。 2600点将成为历史 股市将反映经济韧性
第一财经: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市场,一揽子政策出来之后,市场确实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涨,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又出现了调整,给我们预判一下接下来对市场的展望? 何海峰:首先我认为我是一个比较客观,当然我也是比较乐观。从市场来看,2600点应该是成为一个历史,为什么后边的发展会好于前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的经济的韧性,经济的基本面在这儿,因为股市说到底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的运行,我们基本面在,再加上比较及时的综合发力的一揽子政策,这是一个。 另外还有一个是我们的资本市场的体制、机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们的新新“国九条”、“1+N”等相关政策都在落实,中国的资本市场引来了一个新的黄金时期,只不过市场的反应相对滞后了一点,但是它还是来了。当然我个人期待它是一个长牛、慢牛,是一个健康牛,是一个持续牛。(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