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夏粮早稻丰收到手,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大面积单产提升取得明显成效;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7044万吨、同比增长1%,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5%,蔬菜水果供给充足;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全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达3301.6万人;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40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同期实际增长6.3%……10月25日,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兴旺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前三季度,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势头,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如何全面、客观、理性看待前三季度的农业发展数据,背后又释放出哪些信号?委员们给出了这样的解读。 ●今年粮食产量有望再创新高 当前,秋粮收获进度已过八成。今年夏粮产量2995.6亿斤,比上年增加72.5亿斤,是近9年增产最多的一年;早稻产量563.5亿斤,连续4年稳定在560亿斤以上。“我国粮食产量在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的基础上,今年预计首次突破1.4万亿斤。”张兴旺表示。 张兴旺介绍,今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顺利,虽然局部地区气象灾害较重,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一定损失和影响,但从全国面上情况看,今年全国农业灾情是近几年来较轻的一年。从各地反映和专家的测产情况看,绝大多数省份增产,个别省份因灾减产,算大账,秋粮增产明显。加上夏粮和早稻,全国粮食将再获丰收。 “从基层而言,各级政府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红线意识、底线思维进一步筑牢,这是推动粮食年年丰收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表示,宏观上看,有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长牙齿”的硬措施,有利于稳定粮食产量。从微观来讲还要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产量的稳定性。比如说,要进一步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减灾抗灾能力,以应对极端恶劣天气;要增强科技种田的普及推广,向增产增效方面发力,让农民感受到“科技种田、越种越甜”的幸福感;再一个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规模化种植,以规模化促标准化,达到集约节约使用土地资源,减少因墒沟、地堰、地边等浪费的耕地面积。 在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局长赖应辉看来,尽管今年早稻生产因不利天气干扰,产量受到一定影响,但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的结果,是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结果,是持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结果,是全国粮食系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的结果。“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已对秋粮收购工作作出部署,河南、江苏等产粮大省已启动2024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赖应辉透露。 针对粮食生产存在的不足,如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保障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赖应辉表示,下一步,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全会提出的“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要求,采取综合措施,建立长效机制,提高种粮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畜牧业平稳增长低迷势头有望扭转 “菜篮子”产品供给和价格关系千家万户。近期,肉牛奶牛生产形势成为了养殖场户关注的话题。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今年以来全国“菜篮子”重点品种供应总量充足,市场运行基本正常,当前的价格水平低于去年同期。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增长4.8%。10月上旬全国蔬菜在田面积同比增加140多万亩。 “农业农村部9月底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出台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明确了一揽子政策措施,内蒙古、新疆等主产省份出台养殖补贴、生鲜乳喷粉补贴等政策,缓解生产困难局面。近期经过多方的努力,养殖亏损的情况有所减轻。”张兴旺说,下一步,将通过引导养殖场户科学调整牛群结构、提高母牛种用性能和繁殖效率、强化饲草料供应保障、强化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帮助节本、提质、增效。 “尽管整体产量增长,但畜牧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阶段性‘过剩的烦恼’”。在全国政协委员、回盛生物董事长张卫元看来,2023年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养殖盈利不及预期。今年以来,除生猪价格反弹、市场明显改善外,其他畜产品如牛羊肉、生鲜乳市场依然低迷。这种情况反映出,畜牧业的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是并存的。周期性问题主要源于供求关系的波动,受到季节性、生产周期及宏观经济的影响;而结构性问题则体现在生产模式相对落后和技术应用不足等长期性难题上,这些问题限制了行业的整体升级和发展。 随着中国消费市场的成熟,消费者的偏好更加多元化,对畜产品的品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对畜牧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卫元表示,国内畜牧业正处在从数量扩张向质量优化转变的关键阶段,这一过程既要保证供应的稳定性,也要注重效率和竞争力的提升。此外,畜牧业的发展还面临着重大动物疫病的风险,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采取措施如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养殖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增强产业链整合能力等,来促进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张卫元建议。 下一步,如何让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张卫元表示,一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链协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支撑。为了提高整个畜牧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可以借助行业协会的力量,组织兽药企业与养殖企业之间的合作。二是利用大数据,构建预警机制。畜牧业受市场供需影响较大,特别是在疫病防控方面需要及时的信息支持。建议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的预警系统,定期发布关于畜禽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市场动态和预警信息。三是提高兽药行业准入门槛,促进标准化建设。为了提升畜产品质量,必须加强对兽药企业的监管,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对于不具备相应研发能力和生产条件的企业,应当限制其进入市场,深化兽药产品标准化建设,以减少低质量产品的流通,保障养殖端用药安全。 ●千方百计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今年秋粮和全年粮食能再获丰收,天帮忙是客观条件,政策好、人努力是关键。”张兴旺强调,全国粮食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确保粮食稳定安全供给的弦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千方百计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有效落实存量政策,抓紧谋划推出增量政策,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年度任务,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积极贡献。”张兴旺表示。 那么,如何全面完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年度任务?在王传喜看来,农产品价格稳定是民心工程。这牵涉两个方面的利益问题,一方面是种植户,农民种植的农产品渴望有高收益;另一方面是广大的消费者,消费者则渴望农产品质好价稳。处理好这两个方面的矛盾,平衡好供需关系是促进农产品平稳运行的重点。从这个出发点来说,既要保农民收益,又要保价格稳定。他建议,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价格补偿机制,特别是地方特色农产品,让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这一过程实现更好的收益转化。同时,加强农产品“产加储销”全产业链建设,注重科技运用,畅通流通环节,促进农民多元增收,还要加强中间环节的监管,防止恶意竞争、炒作等影响农产品价格稳定的因素。 “秋粮收购是推动粮食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保障粮食市场平稳运行、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关键步骤,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赖应辉表示,以秋粮收购为契机,继续做好今年的粮食安全工作。他建议,一是要从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出发,确保种粮农民利益。在当前的粮食收购过程中,相对于收购主体,种粮农民是弱势一方。各收购主体要坚持国家粮食质量标准,实事求是地按规定比例扣杂质、扣水分,不少扣,也不得多扣,不得压级压价,不得拒收基本符合粮食标准的粮食,把方便留给农民,把服务留给收购主体。目前,政策性粮食收购相对规范,收购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市场化收购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二是要更加关注市场化收购过程中的质量把关。要加大新收获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力度。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超标粮食,不是种粮农民造成的,也不是收购主体造成的,地方政府要主动承担超标粮食的收购和处置费用,并监督相关企业严格按超标粮食处置程序进行处置,严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来源:人民政协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