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朱胜晖(教育学博士,河南师范大学校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研究背景和选题价值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充分证明,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基于中国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定位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制定并践行具有中国特色的“三农”政策,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民教育政策作为“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农民教育理论与农民教育实践,一方面起着促使农民教育理论制度化、法规化、策略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起着对农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面向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新任务,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农民日益增长的参与乡村建设的主体性需求与农民自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如何更好地发挥农民教育培育农民主体性、激发农民全面发展内生动力的功能,不仅有赖于农民教育政策的正确引导和规范,更需要农民教育政策自身的修正与创新。因此,迫切需要对农民教育政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构建起一个架构合理、运行高效、农民满意的高质量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引领农民教育实践高质量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边际贡献
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立场与研究方法论,首先从农民教育政策观念与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政策主体与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政策内容与农民全面发展、农民教育政策过程与农民全面发展等维度建构了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的“四维一体”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基于对220份农民教育政策的文本分析和49位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利益相关主体的深度访谈,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问题进行解构。最后,面向建设中国特色农业强国的现实需求,提出了农民发展友好型教育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关注农民作为农民教育政策主体人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作为“农民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方式”的本质特征,重点关注农民作为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目标主体、参与主体和评价主体的主体地位。第二,建构了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的“四维一体”理论分析框架,全景式呈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发展现状,突破了已有研究多为具体的农民教育政策研究的局限,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农民教育政策的研究视野。第三,从农民教育政策观念、农民教育政策主体、农民教育政策内容、农民教育政策过程等维度提出了农民发展友好型教育政策体系的优化路径,为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教育政策体系的优化提供了参考。
三、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发现,中国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发展仍有不少需要完善之处。其一,农民教育政策观念“短板视角”主导。农民教育政策观念仍旧延续这样一种思路,即农民教育发展落后,所以,要进一步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机制、建强队伍等途径推动农民教育的健康发展。其二,农民教育政策主体格局碎片化。农民教育政策制定主体碎片化,农民教育政策目标主体碎片化,农民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碎片化。其三,农民教育政策内容结构供需错位。农民教育的供给总量不足,农民教育的供给结构不优,农民教育定位存在偏差。其四,农民教育政策过程有效性不足。基层政府、农民参与不足,农民教育政策执行存在偏差,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机制。
当农民教育政策体系存在的问题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叠加,农民发展遭遇困境。第一,农民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农民精神贫困现象仍然较为严重,农民参与农民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农民发展水平整体较低。第二,农民发展的保障机制存在缺陷。农民教育权益保障立法滞后,农民教育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农民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第三,农民发展的片面性倾向较明显。农民教育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仍大有市场,农民教育内容片面化,农民教育对象片面化。第四,农民发展的终身性乏力。农民教育主要聚焦于即时的和单项的学习项目开发,农民老年教育发展滞后,农民学历教育与农民非学历教育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协作。
建设农业强国对农民教育政策体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民教育政策观念要更加强调农民主体性,农民教育政策主体要更加重视整体性建设,农民教育政策内容要更加突出需求导向,农民教育政策过程要更加关注全生命周期。因此,本文建议,新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民教育政策体系优化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第一,聚焦农民主体性培育,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研究制定《农民教育促进条例》,切实保障中国广大农民的受教育权;制定并实施农民教育国家标准,以具有权威性的标准引领农民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乡村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农业资历框架。第二,构建“大农民教育”工作格局,筑牢农民教育政策的利益共同体。统一思想认识,建立五级书记抓农民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民教育统筹协调机制,提升农民教育政策的执行力;推广运用农民教育清单制,调动基层政府参与农民教育政策实践的积极性。第三,健全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农民教育政策内容的供需平衡。坚持办好农民职业教育,助力农民农村物质富裕;进一步完善农民创新创业教育、农民综合素质教育和农民学历教育,助力农民农村精神富裕;做大做强农村老年教育和妇女教育,让全体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第四,完善农民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推动农民教育政策过程的持续优化。出台农民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建立农民教育的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建设一支专门的农民教育评价人才队伍。
四、研究、写作、投稿、修改过程和心得体会
与《中国农村观察》结缘是在三年前的春天,当时是自己第一次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发表文章,《中国农村观察》“求真见诚,开放包容;学术为本,立足前沿”的办刊理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初成于2023年4月,第一时间就投给了《中国农村观察》,后历经3次大修、2次修订、1次通读、1次勘误,最终得以在第2期发表。借此机会,要特别感谢《中国农村观察》,在论文发表竞争如此激烈的当下,仍愿留出22个版面给一个新人来阐述自己不太成熟的观点!感谢审稿专家对论文修改完善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感谢导师刘义兵教授一直以来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对研究工作的全方位支持!“始生之物,其形必丑。”敬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不吝赐教!(来源:《中国农村观察》2024年第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