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许源源等关于有效治理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观点建议
返回列表
查看: 891|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许源源等关于有效治理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观点建议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60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607876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4-14 09: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许源源(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研究员)陈前恒(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宋茂华)湖北文理学院教授

11.jpg
  疫情带来农村地区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风险
  第一,农产品产销不畅,导致部分低收入、贫困群体收入受损,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一方面,农产品运不出去。疫情发生后,各地实施严格的交通封锁,只允许医护、防疫、水电、市政、防疫物资配送等人员及车辆通行。这些措施对切断疫情传播有积极作用,但是也给农产品运输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农户种植的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不能及时运送到销售地,造成农产品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农产品销售市场受阻。为响应政府抗击疫情的号召,一部分集贸市场和超市、城市宾馆、酒店关门歇业,造成农产品销售面临“中梗阻”、市场需求下降的困境。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大量农产品错过了最佳销售时机,直接导致销量下滑、价格下跌。
  第二,从事畜禽养殖业的贫困群众因疫情而受损严重,部分养殖户因疫致贫、因疫返贫。一方面,饲料供应得不到保障。封村堵路、饲料厂不能如期开工等,导致畜禽饲料供应不及时,无法满足基本需求,养殖户面临“等米下锅”的窘境。由于饲料短缺,部分养殖户急于出栏,被迫接受压级压价的不利市场条件;运输困难造成部分已达到出栏期的畜禽产品压栏,增加了养殖成本。另一方面,畜禽加工、销售面临严重挑战。暂停活禽交易、关闭屠宰场等措施导致养殖户的出栏畜禽无法屠宰、销售,养殖户资金回收难。农户希望抓住猪肉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恢复生猪产能、扩大养殖规模的愿望受阻。
  第三,春耕春播面临困境,如若因疫情错过春耕,将给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体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出现更多的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立春过后,各地迎来春耕春播。由于疫情影响,春耕春播面临劳动力不足和物资短缺两大矛盾。一方面,由于物流受阻和多数农资经销商关门闭市,春耕春播所需要的农药、种子、化肥得不到保障,导致春耕物资短缺;疫情推动物流、生产成本上升,抬高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价格,农户春耕春播成本攀升;另一方面,春耕春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农机作业服务,但是,疫情阻碍了人员流动和农机跨区作业,造成春耕春播劳动力严重不足,农户的春耕春播遭遇用工难、购买农机服务难的双重困境,农户的春耕春播不能按时进行。
  第四,受疫情影响,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机会减少,直接导致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劳动力务工收入来源减少,出现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等现象。对于很多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是农户脱贫销号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受疫情影响,农民外出务工的机会明显少于往年,非农就业收入明显降低。其中,对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农村低收入、贫困群众的影响尤为严重。一是出门难。疫情防控要求广大群众居家不外出,因此即便有就业机会,由于在居住地难以办理出行证,只能被迫放弃。二是地域歧视。很多用工企业出于自身保护,明里暗里拒绝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农民工,造成这些地区的农民工在就业市场受排挤。三是就业岗位减少。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多为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农民工就业最集中的部门,一些中小企业关门歇业,用工需求减少,大大缩减了农民工就业机会。
  第五,受疫情影响,参与扶贫项目的企业业绩下滑,将影响扶贫任务的实现,进而影响部分贫困户的收入,导致已脱贫的贫困户出现因疫返贫。受疫情影响,大部分承担资产收益扶贫任务的企业因用工难、用工贵以及市场销售受阻等原因,经营业绩锐减,影响其对贫困户的资产收益分红;吸纳贫困劳动力进行本地就业的“扶贫车间”难以开工,影响贫困人口增收。
  如何防止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第一,重点排查出可能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群体,寻找原因,精准施策。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驻村帮扶队的作用,重点对低收入、贫困农户进行排查,分析其因疫情致贫返贫的可能及原因。对因疫致贫返贫可能性大的低收入、贫困农户,进行精准施策,切断致贫、返贫的根源。
  第二,保障农畜产品流通渠道顺畅。在保障有效阻断疫情蔓延的前提下,引导农村地区科学防控,对于不合理的封村堵路,该拆除的拆除,该开放的开放,保障货畅其流;建立农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解决滞销问题。贫困地区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畅通农畜产品销售渠道,发挥农业经营主体作用和电商平台优势,通过上门收购、定点采购、电商销售等方式,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农畜产品“销售难”问题。
  第三,帮助农村可能因疫致贫返贫群体做好春耕春播工作。积极发挥产业指导员和结对帮扶人的作用,在做好疫情防护的前提下,进村入户上门配送种子种苗、化肥、农膜等农资,引导农机进村到田,帮助低收入、贫困农户解决春耕中遇到的难题。发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专业优势和规模优势,提供统一的机械化服务,协助低收入、贫困农户开展春耕春播工作,在抗击疫情的同时,按时完成春耕春播任务。
  第四,解决低收入、贫困户就业难和产业发展难的问题。加强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的精准对接,采取“点对点”方式,引导贫困劳动力分批有序返岗;通过协调防护物资、原材料以及帮助筹集资金、招聘工人等方式,引导“扶贫车间”有序复工复产,优先安排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增加防疫消杀、社区巡查、卡点值守等疫情防控临时公益性岗位;鼓励帮助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群众利用自有田地发展小庭院项目、小养殖项目、小作坊项目等“短平快”项目。调整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寻找适合低收入、贫困农户发展的产业,待疫情结束,组织农户发展新的产业,替代受疫情冲击的产业,实现“堤内损失堤外补”,将疫情对产业发展的冲击降到最低。
  第五,对参与扶贫的企业,给予优惠的财政、金融等政策,提升企业帮扶能力。优先解决承担扶贫任务的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遇到的复工申请审批慢、农民工出村返岗难、防控物资无保障等实际问题,推动其尽快复工复产。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带动贫困户脱贫成效显著的扶贫企业,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或贷款贴息。给予承担扶贫任务的企业返还或缓缴社保费等优惠,缓解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第六,对可能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农户及时实施兜底保障措施。开展防贫保险工作,提高“易致贫低收入户”和“易返贫脱贫户”抵御风险的能力。及时将符合条件和标准的已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农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或建档立卡贫困户。重点关注家里有确诊人员的农户,及时给予救助帮扶。密切跟踪已经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愈后的身体状况,对于那些罹患后遗症的低收入、贫困农户,应加大医保救助力度和兜底保障,防止其未来因疫致贫、因疫返贫。
  可持续脱贫要切实将健康因素融入精准扶贫全过程
  第一,推动全民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所有民众,特别是贫困主体都要将健康摆在重要位置,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旦贫困主体、脱贫者或低收入者无法保证其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心理压力过大等,就会存在患病风险,并可能受病情影响而返贫,这时就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及时进行干预。总之,不仅要用物质标准衡量其是否贫困,还应将健康标准贯穿于扶贫的全过程,为贫困主体筑牢预防和抵御各类风险的第一道屏障。
  第二,建设健康社区,培育社会资本。贫困主体的健康权会受到“物质和社会环境,包括饮水和卫生、住房条件、基础设施、交通和城市规划、空气质量和社会资本”等因素影响。健康社区的建立,除了要在物理和自然环境上符合健康标准外,更应该形成包容和谐、互助共享的良好氛围,使每一位社区成员,特别是贫困主体和易返贫主体在受灾或受困时都能第一时间从社区获得帮助。此外,还应该通过社区来引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形成热爱健康、追求健康、促进健康的社会氛围,增强社区所有成员抵御风险的能力。
  第三,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保障贫困主体的健康权。此次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地区出现医护人员、药品以及各类生产生活物资短缺的情况,一定程度上会加重贫困群体的生活困难程度。此外,疫情期间交通出行、生产经营、教学活动受到限制,影响到就医、就业、求学等方面,这些因素叠加起来都可能加大一个家庭的生活困难程度从而导致返贫现象的出现。因此,要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特别是提升农村医疗和养老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尽快建立起成熟可行的分级诊疗制度,在每个区域配备足够的医疗护理人员,提高对老年人和地方病、慢性病患者等群体的护理照料水平。
  可持续脱贫要以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为中心
  第一,开展涉农知识培训,增强生计资源的获取能力。疫情期间,交通管制使得很多农民工无法正常外出,收入无法获得保障,出现返贫风险;同时,许多新生代农民工较少具备农业技能,一旦无法外出打工,很快就会陷入贫困。要避免此类返贫现象的出现,各地可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培训,让新生代农民工掌握必备的种植或养殖技术,培养其在本地开展农业生产的能力;疫情结束之后,通过线上和线下等多种渠道、在地和外地等不同形式开展涉农培训,从而进一步提升农民的生计资源获取能力。
  第二,开展商业能力培训,挖掘贫困主体的发展潜力。疫情限制了人口流动,但是民众基本的服务需求并不会减少,因此可以通过培训相关的商业能力,避免返贫现象的出现。如,通过推动贫困主体、低收入者或者可能的返贫者学习电子商务技术、汽车驾驶技术、商业采购等知识,从事代购、代销、转运等服务业,增加其收入渠道。还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挖掘贫困主体的谈判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提高其知识水平,开拓其发展空间。比如,这次疫情期间,沿海发达的江浙、广东等省份解禁后有大量的用工需求,而有些内陆省份却出台严格的限制流出规定。如果能够提高农民工的信息获取能力和谈判能力,那么通过及时与当地政府、用工地政府和企业进行良性沟通,他们就可以尽早走上作岗位。
  第三,提高市场开放程度,鼓励贫困农民就地创业。要避免疫情使部分人口返贫,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激励低收入者和可能的返贫者就地创业。比如,鼓励其发展庭院经济、家庭农场等,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方式稳定他们的生产信心,解除其后顾之忧,并且还可以从税收和支农资金等方面对其进行鼓励和扶持。在疫情期间,这些小的经济体和新经济业态受影响较小,实践证明,它们既可以发展生产、稳定就业,又可以支农惠民、巩固脱贫成果。
  可持续脱贫要创新扶贫方式
  第一,拓展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范围。此次疫情期间,来自广大农村和农民的大量农产品,保障了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由此看来,疫情也为农产品的推广提供了契机,对核心产地农产品的集中采购大幅增加。但从扶贫角度来看,如果贫困户或低收入群体生产的农产品不能有效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或者无法快捷地被人们所采购,那么他们就会丧失一部分获利空间,甚至加剧贫困状态。要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需要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要结合历史和地理优势,通过合理设计尽快打造地方特色产品,促进产品规模化发展,通过产品质量保证和电子商务推广建立品牌形象;要提高农民运用电子商务的意识和能力,保证他们能够及时有效地找准市场需求并迅速地将产品变成收入;还要通过合作社等多种方式带动广大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和低收入者参与电子商务。
  第二,创新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一直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疫情严重影响到旅游扶贫的效益。然而,疫情终会过去,旅游扶贫依然是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方式。具体可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推动旅游扶贫、产业扶贫与电商扶贫协同发展,通过特色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利用互联网将资源变成资产;发展数字旅游业,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发展远程旅游、精细化旅游和订单式旅游,通过虚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改善旅游体验;并在疫情期间优化旅游产品设计、提升旅游资源质量、储备潜在旅客、提高服务水平,为景区开放做好准备。
  第三,畅通劳务输出的渠道。劳务输出对很多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既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还可以解决地方就业问题。疫情期间,劳务输出在许多省份受到一定的阻碍,特别是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无法外出务工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很容易导致返贫。因此,农民工所在地政府一方面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与用工地政府沟通,通过合理的方式将农民工尽快输送到用工地;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开拓本地就业市场、鼓励农民工创业等方式留住农民,从而使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更直接的贡献。
  第四,培育专业性扶贫主体。这次疫情检验了社会力量的作用,一些具有扶贫济困职能和作用的组织和个人,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和社会组织,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其的认识;还有一些原本不以扶贫济困为重点的组织和个人,如商业企业、普通民众和商贩,也无怨无悔地参与其中,发光发热。社会力量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疫情激发了社会扶贫济困的内生动力,但是要持续地推动反贫困还应重点培育专业性的扶贫主体。比如,社区志愿者、社工和专业的应急救援、社会救济类社会组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需加大对这些组织和人员的培育力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其发展。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2723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