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经济修复超预期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返回列表
查看: 385|回复: 0
收起左侧

经济修复超预期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455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7-2 10: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江聃

  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行至年中,近期一系列宏观经济数据表明,国内经济运行积极因素日益增多。多份研究报告提出,目前国内生产端的修复基本完成,总需求进入修复轨道。
  6月以来,多个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更新全球经济展望,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明显优于其他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展望都认为,中国将是今年唯一一个出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惠誉在最新报告中,将中国今年GDP增速预期从此前的0.7%上调至1.2%。
  虽然中国目前仍面临经济下行较大压力,但形势逐步转好,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经济运行持续回暖
  在经历受疫情冲击带来的生产经营短暂停摆后,经过各方努力,当前国内经济生产端的修复已基本完成。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5月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实现年内首次正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改善。此前,工业增加值增速、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速先后转正,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两个月保持正增长,且增速逐渐向疫前水平回归。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PMI连续四个月运行在景气区间。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俞建拖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市场对经济反弹的预期也经历了阶段性变化,一开始总体乐观,疫情开始全球大流行后又变得相对悲观。但实际上外需下降没那么大,国内疫情防控取得经验后也更加有序和精准,因此,二季度的经济走势总体略好于大流行后的悲观预期。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晓光表示,以复工复产为先导、供给修复为标志的复苏完成,充分展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对照此前一些预测,生产端恢复速度比预期要快。
  从需求侧看,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5.87%,商品零售额规模接近上年同期水平,汽车、家具等住行类商品零售改善,投资降幅明显收窄。当前经济形势逐步转好。
  政府还强调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据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介绍,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各地区、各部门围绕着纾解企业困难、畅通供应链循环、支持产业链的协同复工复产、推动重大项目的复工等方面,精准有力地出台了八个方面逾90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效果已经显现。同时,新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瘦身”,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
  第三十六届东盟峰会上,东盟十国领导人一致同意,携手致力于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并继续加强与中国等伙伴国的合作。东盟还同意力争在今年年底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向世界传递维护自由贸易、深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从生产、需求、营商环境到对外开放、国际合作,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六保”底线奠定有利基础
  国内经济修复何以取得当前的成效?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近期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表示,短期看“六保”至关重要,只有守住“保”的底线,才能拓展“稳”的局面,才能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4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六稳”基础上,首次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突出了“六稳”、“六保”,要求守住“六保”底线,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今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对冲疫情影响,比如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强化金融机构对稳企业的支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推动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等。
  刘晓光表示,迅速战胜疫情并成功守住底线是理解中国经济疫后修复特征的基本起点。疫情以来,我们守住了不发生大规模失业潮的底线、守住了不发生社会秩序动乱的底线、守住了不发生企业破产倒闭潮的底线、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守住底线为经济修复奠定了有利基础。
  不过也需要看到,市场并没有等来期盼的“报复性消费”,消费同比增速仍未走出负值区间,生产端和需求端增速的差距还在扩大。刘晓光表示,需求端恢复比预期要慢。同时,总需求不足的矛盾制约了经济复苏进程。
  经济修复的可持续性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的判断,经济快速恢复动能明显放缓,感染风险下降推动的经济反弹基本接近尾声。
  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接受采访的人士都谈到,国内外形势仍然相当复杂严峻。王一鸣认为,疫情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程度的不确定性和中美摩擦的不确定性,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需要高度关注。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下半年各方面工作仍将围绕就业展开,“三驾马车”的运行情况是决定就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当前基建投资加速的趋势不改,今年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政策安排中,扩大有效投资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两新一重”(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将是今年基建投资的重要内容。
  刘晓光认为,除了基建投资,全面扩大内需还要加快重启居民消费,以及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但由于疫情敏感而需求恢复较慢的产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针对当前居民部门对疫情救助政策获得感不强的情况,尤其是前期已出台大量针对企业的救助扶持政策措施,建议新一轮的扩大内需方案应主要直接从居民入手,为“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低收入家庭”和“贫困人口家庭”提供三个层次的居民消费补贴,这也相当于增加三层的民生保险。
  农民工群体也是“六稳”和“六保”的关键群体。俞建拖表示,大型和特大型城市不同于一般的城市,拥有最多国家政策资源,汇集了来自全国的优质生产要素,在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上有不容推却的义务和责任。大城市有更好的财政能力,也拥有最多的潜在就业机会,完全应该并且能够在这个时候更好地发挥作用。城市发展要提高包容性和共享性,大城市要发挥表率作用,为农民工发展提供空间。
  5月至今国内货币政策发生一些微妙的边际变化,陆家嘴论坛等多个重要会议释放谨慎的政策信号,使得市场预期有点纠结。刘晓光认为,货币政策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总量政策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给予市场稳定的预期。防范资金空转等套利活动带来的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则应在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入手。
  从中长期看,王一鸣表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需求端最重要的是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包括“两新一重”。在供给端要着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