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梁丽丽(宿迁学院商学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是两支不可或缺的金融力量。如果通过银保互动机制创新,推动二者深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势必会形成巨大合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际上,混业经营是世界各国金融发展的主要潮流,国内也有此趋势。银保互动机制正是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的初始阶段,也是迈向银保合作的最高阶段——金融控股集团内银保一体化模式的必由之路。2018年4月8日,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这为银保合作向纵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为银保互动机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由此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分别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及银保互动机制两个方面对以往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在分析现有研究不足的基础上,对后续研究进行展望,既能促进有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银保互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又能为相关监管部门和经营机构提供决策借鉴。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银保互动机制研究的文献综述
(一)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
十九大伊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话题便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并持续成为理论研究热点。就现有文献看,相关研究聚焦于金融如何服务乡村振兴,分别从金融、农村金融、银行业与保险业等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如下:
1.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研究
王曙光和王丹莉(2018)从乡村振兴与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的关系等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指出乡村振兴亟需金融支持,除了信贷和农业保险以外,还需要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农业产业基金以及农业期权期货市场。杜志雄和惠超(2018)针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新要求,提出了金融解决对策,如支持农民的创业、消费等需求等。
2.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
吴比(2017)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金融的需求出发,围绕乡村振兴战略20字方针,提出支持农户生产生活贷款需求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陈放(2018)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建构,如完善农村金融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创新农业保险制度等。
3.银行业助力乡村振兴研究
梁丽丽(2017)指出银行业应找准支持乡村振兴的三大重点,即现代农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完善网络服务平台,创新产品与服务。谢亚光等(2018)提出调整优化信贷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创新产品和服务,增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李志珍(2018)建议商业银行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创新业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缩短信贷投放链条,服务乡村振兴。
4.农业保险促进乡村振兴研究
谢瑞武等(2018)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下完善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如强化银行、保险、财政三方联动,使农业保险由保成本转向保收入。陈放(2018)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商业保险的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引导和促进各类保险机构到农村地区设立机构和开展业务,并开发适合乡村振兴需求的保险产品。
(二)银保互动机制研究
1.内涵及扩展研究
银保互动机制的基础是银保合作,而后者并非新概念,发达国家称其为银行保险,Dorlisa K.Flur(1997)和Harold D.Skipper(1999)以及George Stone(1999)分别从服务业务、营销方式、经济组织等三方面加以解释。国内早期称其为银保融通,即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通过有限合作,实现互利互惠。众多学者对银保合作的内涵基本达成共识,即“银保合作=银行卖保险”。郑伟和孙祁祥(2001)认为在合作过程中,保险公司负责产品设计,而商业银行负责产品销售。张洪涛(2002)提出,银保融通的实质是“借助银行卖保险”。
2001年,我国成立了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主营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率先推出了贷款信用保险,但应用范围相对较窄。曾鸣等(2006)提出开办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的设想,并设计了由政策性保险向商业性保险转变的发展路径。实践与理论的共同探索将银保合作的内涵拓展至“银行信贷+信用保险或者保证保险”。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探索建立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由此,银保互动机制概念正式提出,用以特指“通过农业保险来分散农村信贷所蕴含的风险”。随后,银保合作的概念逐步淡化,而“银保互动机制=农村信贷+农业保险”的认识深入人心。刘祁祥(2010)、黄明(2014)、黄梦琳(2014)、贾丽华(2016)等学者关于银保互动机制的研究均基于此。
2010年,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涉农信贷与涉农保险合作的意见》,鼓励借款人投保财产保险,同时投保人身保险、涉农贷款保证保险。银保互动机制的内涵因此而扩展,即“银保互动机制=涉农信贷+涉农保险”,其中涉农保险包括农业保险、财产保险、人身保险及保证保险。
张永梅(2017)提出实现“信贷+保险”农村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具体方法,但对银保互动机制内涵方面并无根本性的突破。梁丽丽(2015)针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创造性地提出“双保险”的构想,将银行互动机制的内涵进一步拓展,即“银保互动机制=涉农信贷+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但是相关研究不够深入。
2.对银保互动机制中的保险功能研究
Pomareda(1986)证实了农业保险可以提高信贷机构经营绩效的理论假设。Yamauchi(1986)和Kraft(1996)论证了农业保险影响农业净收入的概率分布,具有稳定收入的功效,从而提高了农户的借贷信用水平。Binswangger(1996)指出在一定程度上保险与抵押物同效,既能降低贷款人的风险预期,又能提高贷款人的收益预期,从而提高贷款申请的通过率,有助于扩大贷款规模。
3.银保互动机制的内在机理研究
风险分担与信息共享是银保互动的内在机理,对此学界普遍认同。刘祁祥等(2010)研究指出银保合作分担了信贷风险、优化了信息结构、降低了保险成本、提高了金融效率。祝国平和常燕(2014)发现农业保险有助于破解抵押物的困境、解决农村信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健全信贷风险分担机制、优化农村信贷的外部环境。
4.农村信贷和农业保险关系研究
众多学者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梁春燕(2010)研究指出农业保险有助于农村信贷“帕累托改进”的实现。李玲玲和胡琰如(2010)提出,二者存在互补耦合关系,应充分利用以促进相互发展。冯文丽和董经玮(2007)认为农业保险具有分散风险和补偿损失的双重功能,因而具有福利功效、信贷支持功效和政策功效。张浩和李前进(2010)建议通过开发融资保险新品种,延展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的互动空间。
5.银保互动机制的运行效率研究
众多学者运用实证方法研究银保互动机制的实际运行效率,但结论分歧明显。方首军等(2012)否定了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调关系,证实了彼此并非对方的格兰杰原因。祝国平和刘吉舫(2014)实证发现,二者之间关系微弱,且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向关联,农业保险并没能有效化解农业信贷风险。谢玉梅和高娇(2014)证实,与无保险条件与银保分离信贷条件相比,银保互动信贷条件下的农户净收入均值高、波动小,主要原因是信贷合约价格条件的改善。冯庆水和黄艳宁(2015)发现,银保互动机制支持农村发展的效率较高,但区域差异明显且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潘明清等(2015)指出,银保互动机制有利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提高银行贷款意愿,促进农村金融发展。
6.贷款保险定价研究
唐吉平和陈浩(2004)对贷款信用保险三种定价模式进行比较与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保险费率厘定的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较为合理的费率。胡斌等(2013)通过构建贷款保险期权定价模型,归纳了该模型的决定因素、应用价值和比较优势,发现贷款保险期限应处于一个合理的区间。胡斌和胡艳萍(2017)以RAROC为桥梁,构建了操作性较强的贷款保险模型,为贷款保险测算出符合当前风险管理要求的价格区间与价格标准。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一)现有研究的不足
1.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研究较多,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银保互动机制研究明显不足
关于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有研究存在三点不足:一是主要基于微观层面探讨,且集中于银行业方面,很少涉及保险业方面;二是少数有关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研究视域过窄,主要局限于农业保险范畴,而忽视其他类别的保险;三是缺少多维视角,鲜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银保互动机制研究。
2.针对银保互动机制效率评价的方法不少,但创新不足
大多数研究者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仅有少量学者进行实证研究,且主要使用时间序列计量风险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估计等传统方法,缺乏必要的突破与创新。
3.银保互动机制研究成果颇丰,但研究视角过窄
就现有文献来看,学界对农村信贷的探讨主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信贷需求,而忽略农民住房信贷需求、消费信贷需求等多层次、多方面的信贷需求;有关信贷风险的主要着眼点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自然风险,而忽略借款人的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担保风险,导致银保互动机制的相关研究囿于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的互动关系;对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对农村信贷的功能认识不足,鲜见全口径风险视角下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探索。
(二)研究展望
1.将银保互动机制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加以研究
顺应金融混业经营潮流,抓住银保监会成立的有利机会,通过构建银保互动新机制,实现合作共赢,推进进农村金融深层次创新,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当前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乡村振兴战略是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这表明当前银保互动机制的研究背景与以往迥异。因此,建议后续研究站在新时代背景下,将银保互动机制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国家战略进行对接,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2.加强实证研究,丰富银保互动机制效率评价方法
未来研究可以从研究方法方面寻找创新点,例如: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辅之以层次分析法来构建评价模型,并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利用非参数估计方法评价银保互动机制的实际运行效率,这在研究方法上将是一个突破。
3.基于全口径信贷风险视角,拓展银保互动机制的内涵
相关研究应深化对农村信贷及信贷风险的认识,前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经营贷款、住房贷款、消费贷款,后者不仅包括自然风险,还包括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甚至包括担保风险,从而使信贷风控要点更加全面。针对乡村振兴的多元化信贷需求,从全口径信贷风险视角将银保互动机制的内涵进一步拓展。为了提高其辨识性,建议提出“银保互动机制+”的概念。
4.探索“农村信贷+信用保险+保证保险”为核心的银保互动创新机制的具体对策
针对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需求,通过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合作机制创新,形成支农合力,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体化信贷、保险服务。建议借鉴机动车保险和财产保险,构建银保合作创新机制,一方面针对乡村振兴的生产经营需求、住房需求、消费需求等,统筹设计出“一揽子农贷”;另一方面针对农村信贷可能面临的人身意外风险、信用风险、经营风险及担保风险,推出“一揽子保险”。利用保险转移全口径信贷风险、弥补信贷损失,探索农村信贷风险管理的市场化新路径,从而解决商业银行助力乡村振兴的后顾之忧。
例如,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根据农村信贷客户的多重需求,进行综合授信,将农村信贷风险通盘考虑,开发“双保险”产品,即“信贷违约责任强制险”和“信贷违约商业险”,分别由借款人和商业银行购买,一旦借款人违约,由保险公司在限额内赔偿商业银行损失。同时,采用基于RAROC的贷款保险定价,并实行浮动费率制。借此实现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从而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动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