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贺雪峰: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吗?
返回列表
查看: 674|回复: 0
收起左侧

贺雪峰: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吗?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326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3-3 10: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贺雪峰(《中国乡村发现》学术委员、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专家委员、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院长,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一、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看,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还是反过来中国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其实是无解的。
  过去有一个关于“大河有水小河满”还是“小河无水大河干”的讨论,从形式逻辑上也同样是无解的。
  主张整体大于部分的人更倾向赞同“大河有水小河满”,而主张解放个性的人更倾向赞同“小河无水大河干”。
  改革开放前,新中国一穷二白,集中力量才能办大事,通过整体力量的集中使用,才能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突围,才有可能实现赶超型现代化。改革开放时期,集体对个性的压抑已显著影响了个体积极主动性的发挥,从而让“小河没水大河干”变得特别应景。
  毫无疑问,农村没有实现现代化,就不可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因为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化要以其各个部分均已现代化为前提,不然,这个现代化就是不完整的或不完全的。也是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
  不过,中国现代化内部各个部分显然不是均质的,而是有所差异,有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的。
  当前中国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是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从二十世纪以来的世界发展史看,除亚洲“四小龙”以外,几乎没有不发达经济体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先例,即使侥幸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也往往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停滞,政治动荡,社会不稳定。
  中等收入陷阱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内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长放缓,不同阶层可供分配的利益增量减少了,阶层与阶层和阶级与阶级之间的冲突快速增加;二是国际上一定会有围堵。世界发展金字塔塔尖国家要维护他们既有位置,必然会联合起来围堵正在赶上的中等收入国家。
  “四小龙”是在特殊地缘位置、借助特殊国际条件、外加正确内部战略才侥幸成功的。不过,“四小龙”都是不大的经济体,最大的韩国人口才刚过5000万,不到中国人口的百分之四。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实现现代化,变成发达国家,进入到世界发展金字塔塔尖,就意味着金字塔结构的改变,金字塔塔尖国家围堵中国几乎是必然的。
  因此,无论是从国内条件还是国际环境来讲,中国现代化都会面临巨大挑战,不可能一帆风顺。
  二、中国实现经济赶超和现代化,目前的关键有两条:一是保持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二是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产业升级,实现在世界产业价值链的向上攀升。
  中国只有既保持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又不断通过科技进步,攀升产业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中国才能真正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
  这是一场竞赛,也是力量较量。只有用高超战略、集中主要力量,中国才有可能在这场竞争中胜出。
  无论是制造业的竞争力还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都集中在城市,城市是中国经济增长极。当然,这并非是说农村不重要,因为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正是有一个稳定的农村,中国才有能力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各种不确定性。
  当前中国农村仍然有2亿多农户,有8亿多农户籍人口。户均不过十亩地的小规模经营格局目前仍然没有改变。
  从农业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户均不足十亩耕地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而从农业对2亿多农户的重要性来讲,小规模农业甚至老人农业对农民却十分重要,因为正是小规模农业为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农户(尤其是老年农民)提供了农业收入与农业就业。
  当前中国农村正处在史无前例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往往是年轻子女进城而中老年父母留村;农民的家庭策略是全家合力进城,却保留农业收入和农村退路;他们不是一次性搬家进城去了,而是保留城乡之间“进可攻、退可守”的机会结构。
  农民进城是要在城市体面生活,如果无法在城市获得体面生活,农民还可以退回农村。
  也就是说,中国农业虽然是小规模的,农村虽然还没有现代化,却可以为2亿多农户提供“进可攻、退可守”的进城基地,只要农村的家仍然在,农业还可以返回,农民就敢于进城去打拼。农村成为缺少进城机会农民的基本保障和进城失败农民的最后退路。
  正是一个并不现代的农业和农村,为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提供了基本保障。又正因为农民有农村这个退路,可以缓解城市压力与矛盾,缓解阶层紧张与冲突。
有了农村这个稳定器,中国就有了应对现代化进程中各种不确定性的缓冲和纵深,国家就有了集中资源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条件,突破国际既得利益结构的围堵也就有了可能。
  三、中国现代化的核心是突破国际既得利益结构的围堵,目前的重点就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上面。一旦中国可以在产业升级上突围,中国现代化就大局可定,中国就可以实现全面现代化包括农村现代化了。
  中国产业升级的含义是产业利润大幅度增加,第三产业因此就有更多机会,农民进城就比较容易找到稳定就业与较高收入,也就可以在城市体面安居了。大量农民进城,留守农村的农民就有了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可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指日可待了。
  这个意义上,中国现代化才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当前中国现代化的主要矛盾在城市,在科技进步,在产业升级。一个并不现代的农业和农村为中国现代化提供了缓解国内阶层紧张、集中资源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
  回答农村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谁是前提这个问题,需要懂得辩证法,真正深入到中国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与具体路径中。只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得到正确方案。
  四、前面说了这么多,听起来好像是一个哲学问题或者逻辑问题,实际具有重要的实践含义。比如,前不久刚刚成立国家乡村振兴局,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现在的问题是,目前阶段的乡村振兴究竟是服务于中国现代化,还是中国现代化重心就要放在农村农业上面?在2035年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乡村振兴的重点究竟是为大多数农民提供基本保障和进城退路,还是要建设美丽乡村?其实践含义是十分不同的。
  如果认为农村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前提,则目前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建设强富美的美丽乡村。如果认为中国现代化是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则目前乡村振兴的重点就是强基础,补短板,保底线,真正以强富美为目标的乡村振兴就得等到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后再来大规模开展。
  我个人认为,在2035年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之前,乡村振兴不能好高骛远。一个不很现代却对绝大多数弱势农民很友好的农村,很重要。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1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