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个个练就造福人类的“绝技”!青年农业科学家站上“C位”
返回列表
查看: 377|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个个练就造福人类的“绝技”!青年农业科学家站上“C位”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3568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6-28 09: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孙眉

  “保障国家安全、推动科技进步、解决‘卡脖子’问题,是每一个科技工作者肩上的责任。”“做科研就是要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要在短时间内集合力量,快速拿出科研成果。”“农业青年科学家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中国农学会2020年青年科技奖颁奖现场,51名农业青年科学家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今天的青年科学家就是明天的团队领军人才,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后备军”,必须从青年抓起。“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曾对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寄语:“愿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兴农报国,造福人类。”
  勇于探险展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青年担当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典故,没想到在昆虫界居然真的存在这种现象。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经过20年研究,终于证明烟粉虱在进化过程中“窃取”了宿主植物的基因用以“解毒”。这一项“独门绝技”使得烟粉虱能够取食600多种植物,危害全球农作物。4月1日,《细胞》将以封面文章正式出版这一成果论文。这将为新一代靶标基因导向的烟粉虱田间精准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提供全新思路。《细胞》杂志的专业审稿人说:“该研究代表了植物—昆虫互作研究领域的重要进展,阐述了新颖的抗性机制,并解释了烟粉虱具有惊人的多种农作物寄主适应性的原因。”
11.jpg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郭兆将在蔬菜大棚中调查甘蓝害虫发生危害情况。
  此项研究参与人研究员郭兆将告诉记者,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进程中,关键核心技术是一场需要坚决打赢的攻坚战。这就需要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带着相关领域往前走。勇做探险家,真正能开创新的研究范式、技术范式。
22.jpg
  图为中国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克剑研究员正在温室观察无融合生殖杂交水稻的生长情况。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剑近年来致力于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创建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的研究。王克剑带领团队利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建立可固定杂种优势的水稻无融合生殖体系,成功获得杂交水稻的克隆种子,实现杂交水稻无融合生殖“从0到1”的突破。在他看来,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打好种业翻身第一仗就是要秉持坚定的信心。但近年来,在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审定中,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创新性和突破性品种很少,这需要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做出突破。
  “有种子就有希望,对于育种家而言,制种也非常辛苦,每一粒米都包含了育种家以及农民的辛勤汗水。”王克剑说,年轻科学家在科研工作中要树立比较高的科学目标,年轻科学家代表的全球视野、科技积淀以及家国情怀让人感到欣慰,年轻人的发展要和国家的命脉紧密结合。
  孜孜求索面向产业化和人民需求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攻关要面向产业化和人民需求,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33.jpg
  图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所所长燕继晔研究员正在田间调查瓜类疑难病害。
  “基础研究关键在选题,问题本身可能比答案更重要一些。”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燕继晔主要从事果蔬作物病害的发生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在国内率先诊断和定名了葡萄上的重大新病害——葡萄溃疡病,从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层面明晰了该病害的防控技术体系并在国内大面积示范应用。他告诉记者,帮助果农挽回损失解决种植难题是一件幸福的事,科技创新是一项值得坚持甚至奉献终生的事业。
44.jpg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朱紫祥研究员正在实验室对病毒感染样本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分析。
  中国是世界公认的养猪大国和猪肉消费大国,在寒冷的冬春气候里,养猪场很容易爆发口蹄疫传染病,严重影响养殖场的运行管理,并造成经济损失。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朱紫祥研究员立足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需求,围绕口蹄疫病变异、感染致病和免疫逃逸的科学问题,研发创制了系列口蹄疫等烈性动物传染病的疫苗和诊断产品,在全国广泛应用,有效控制了我国口蹄疫等疫病的流行,为畜牧业健康发展、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仰望星空高站位培养为民情怀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一直朝着它前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科研人员,我们要勇往迈进、把握青春、圆梦青春。”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沈玉君说。
  20世纪90年代,农村房屋破旧、道路泥泞,田间村头到处堆放着秸秆、垃圾、粪便。这种真实景象是80后沈玉君对农村环境的印象,也成了她的动力之源。她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变废为宝”。
55.jpg
  图为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沈玉君(右一)正在指导研究生对粪肥样品进行检测分析。
  沈玉君及团队创新研发的清洁堆肥技术装备已经在河北邢台、廊坊等多地建立了示范工程,就地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在多个省市推广应用,累计为农户提供了260万吨有机肥,解决了780万吨畜禽粪便的污染问题。“我希望我们的技术和想法,可以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越来越科学。”沈玉君说。
66.jpg
  图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姚宗路研究员实地开展调研玉米秸秆特性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姚宗路长期围绕农作物秸秆能源化利用展开科技攻关,研发了成型设备压辊、环模等关键部件,发明了连续式热解炭化设备,研制了秸秆能源化利用系列装备,提高了秸秆能源转化效率,为国家打赢蓝天净土保卫战,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技术保障。“年轻科研人员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踏踏实实干每一件事,而且干到底。这是非常重要的理念。”姚宗路说,中国科学技术要自立自强,年轻科研人员要有足够的学术敏感性,能够掌握最新的科学和技术的前沿动态。要把我们的科学论文和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要有自信心,更要增强民族自信力。(来源:农民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7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