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童兵:马克思主义媒介功能观的建构和发展
返回列表
查看: 303|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童兵:马克思主义媒介功能观的建构和发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2-24 09: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童兵(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

  01、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报刊作为党的媒介的认知
  19世纪30、40年代在法国和德国形成了以布朗基、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这些人既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形成作出了贡献,又对早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转变和发展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称这些人的思想体系是“工人共产主义”。
  布朗基。“工人共产主义”的第一个代表是布朗基。在1870年9月普法战争期间,他创办了《祖国在危急中报》,人们几乎每天都能从报上读到他那充满战斗激情的评论。1880年,垂暮之年的布朗基又创办了《不要上帝、不要老爷报》,为工人共和国的目标辩护。这两份报纸的出版与编辑,充分表明这位“法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头脑与心脏”对媒介的看重与厚爱。
  卡贝。1840年卡贝在《伊加利亚旅行记》里提出了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次年,他将激进主义周刊《人民报》易名为《1841年人民报》,宣传伊加利亚空想共产主义理想。当时,信仰卡贝学说的人将近50万,卡贝对于贵族和王室利用“出版自由”出版的报刊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而对新的社会制度下出版的新型报刊充满着憧憬。他认为,理想王国出版的报纸是公众舆论的代表,而这种舆论是真正的“人间无冕之王”。这里,卡贝第一次把媒介分为贵族的媒介和人民的媒介两种。他对未来社会报刊理想的描述,是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对报刊理想最完整的表述。
  魏特林。他不仅是德国工人运动的组织者,也是德国最早的工人运动的宣传鼓动者。1841年9月,他创办了《德国青年的呼吁》(次年易名为《年轻一代》)。这是一份办给工人看的刊物,文章也由工人撰写,编得十分出色。他认为,为工人办报,就是从精神上满足工人需要的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他一生都在为满足工人对媒介的需要而努力,为办好工人媒介而尽心。魏特林的报刊工作学说,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产生过积极影响。
  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发生是出于社会化生产活动的需要。空想社会主义者正是从这里开始揭示人际交往及信息传播的意义。空想社会主义关于传播媒介的获取、保护和发展,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更加重视工人媒介,并开始研究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中的媒介功能观。
  马克思与恩格斯。马克思开展新闻传播研究就是从争取人民大众的出版自由权利破题的。他最初的一些观点同媒介创办权、保护权、使用权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在恩格斯和马克思看来,报刊是人的眼和耳通过大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即报刊是关于对象的反映,是人们表现现实世界的精神世界。马克思说,自由的出版物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一面精神上的镜子,“它是从真正的现实中不断涌出而又以累增的精神财富汹涌澎湃地流回现实去的思想世界”。由此他得出结论,报刊自己并不是对象本身,而只是关于对象的意见。报刊作为媒介存在的本质,马克思在这里讲得十分深刻和到位。
  马克思谈到报刊工作者的认识活动时,一方面要求报刊工作者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认知和反映现实世界,另一方面又强调一定的外部条件的必备性。他在分析摩塞尔地区的农民对报刊的需求时指出,既然已经证明,一定的现象必然由当时存在的关系所引起,那就不难确定,在何种外在条件下这种现象会真正产生,在何种条件下即便需要它,也不能产生。农民之所以迫切需要报刊反映他们的贫苦状况,就是因为他们的处境太悲惨了。这种农民的需求和欲望,是促使自由报刊去报道摩塞尔地区现实的“外在条件”,这种条件是促使报道主体记者反映“现实客体”农民的动力。
  新闻报道作为主体对客体反映的产物,同客体本身是不一样的。它是物质状态的客体(对象),变成了精神状态的思想产品。所以,马克思说,“使报刊变成人民的文化和精神教育的强大杠杆的,正是报刊可使物质斗争变成思想斗争,使血肉斗争变成精神斗争,使需求、欲望和经验的斗争变成理论、理性和形式的斗争”。出于对报刊这种极其重要特征的认识,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强调要排除外部条件的桎梏,废除书报检查,实行出版自由,疏通内部机制,保障主体能够正常运行,并有效地反映客体。这样,报刊作为主体反映客体的媒介功能就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02、列宁提出党的媒介必须坚持的原则
  报刊对于列宁来说,是他和他的政党最重要的工具和武器。在建党、夺权和建设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列宁把报刊运用得得心应手、顺利有效。
  在建党时期,列宁在《迫切的问题》一文中首先指出,着手建立和巩固党的机关报,就是建立和巩固党本身。在他看来,只有依靠政治报纸这种特殊的媒介,才能取得对党“真正的领导权”。由于俄国的情况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时期的德国不同,列宁在使用党报这一无产阶级特有媒介的过程中,提出了用好党媒的三个原则:第一,按马克思主义方针办报。必须本着严正的明确的方针办报,这个方针就是马克思主义。第二,直接展开同志般的论战。全俄政治报的使命是从思想上统一全党的认识,在组织上集合党的队伍。第三,从理论上阐明事件。党的报刊要在宣传和鼓动中处理好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的关系,要坚持从理论上阐明每一个事件,不能因为经济斗争而忘掉了政治斗争,那就是背弃了全世界社会民主运动的基本原则。
  列宁在建党过程中提出了报刊的党性和报刊工作的党性原则。他强调,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来说,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他指出,全部社会民主主义出版物,都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而党的出版物是有党性的,决不允许创办不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的报刊。党的一切报刊工作者必须坚持党性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他们必须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党报工作者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的同时,又被赋予充分的批评自由和讨论党的决议的权利,而且这两个方面是完全一致的。二者结合好了,党的报刊作为党的媒介的突出代表,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
  列宁后期领导党的报刊实行了媒介功能的变革,这是因为,苏维埃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报刊的主要功能已经不再是对敌斗争的工具、军事斗争的工具,而是对公民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在这个全新的变动之中,列宁提出了一系列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也不同于其早期的报刊任务和媒介功能。
  第一,在新的国家和党的任务面前,党和国家的媒介要少谈政治,多谈经济。第二,少发些知识分子的空泛议论,多登些生产建设的实际材料。少唱政治高调,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的、被生活检验过的共产主义建设事实,多用些生活中的生动的具体的事例和典型来教育群众。第三,少报道一些领导人的活动,多一些群众活动和劳动组织内部的公开报道。第四,设立“黑榜”,揭露错误。报刊应该成为我们加强劳动者的自我纪律、改变资本主义社会陈旧的、完全无用的工作方法或偷懒方法的首要工具。第五,组织竞赛,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建设新生活的热情。
  在探索和践行媒介功能转变的过程中,列宁还就党对于社会主义新闻工作指导思想的调整,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第一,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列宁强调加强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强调苏维埃报刊必须成为战斗的机关刊物。第二,社会主义报刊依然具有宣传鼓动和组织的社会功能。列宁强调,报刊是宣传鼓动和组织的强大武器,是影响最广大群众的无可代替的工具。第三,公开报道的原则。列宁把公开报道视为党报同资产阶级报刊的一个重要区别,作为报刊“有力量”的一个标志。他强调,只有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第四,讲真话的原则。列宁强调,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如实报道我们的错误缺点,是社会主义新闻工具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原则。他特别强调,真实性不应当依据其该为谁服务而变化。我们允许组织好对事实的选择,但必须做到事实完整而真实。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又一种新型的新闻媒介——无线电广播诞生了。列宁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瞻远嘱与政治敏感,以极大的革命魄力和火一般的热情,欢呼与支持这一人类传播史上的奇迹的出现,并且指出无线电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是千百万人的群众大会。
  03、毛泽东同志对媒介的重视和中国特色媒介政策的构建
  毛泽东。从媒介观的视角考察,毛泽东认为报刊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换言之,报刊是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经济的产物。这一分析比先行者更加深刻,视野也更加广阔。毛泽东不仅高度重视媒介的功能,对于中国特色的媒介政策的研究和构建,也颇有建树。
  毛泽东始终强调,党的报刊的作用,就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为此,他强调报刊宣传应注重研究实事和真理,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也为此,为了掌握和运用好党手中的媒介,就要发动群众参加报刊工作,于是他拟定和提出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同时,在把报刊作为一切有力的舆论工具的思考之中,他又提出了“舆论一律又不一律”的舆论工作方针。毛泽东还特别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方针,反对“书生办报”的主张。由此,毛泽东对报刊这一党手中特殊手段的媒介的性质、功能和运作机制,作出了更为全面、更具新意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在毛泽东之前和之后的各届领导人,对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介的功能都有关注与评述,取其要者有:
  李大钊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历史是过去、旧的、社会状况的写真。现在的新闻,就是将来的历史。我以为新闻事业,是一种活的社会事业。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新闻媒介与社会活动的关系,即新闻媒介是社会生活的载体。
  刘少奇强调,报纸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党又依靠报纸把人民的活动和情绪反映给党。千座桥、万条线最重要的一个就是报纸。
  邓小平谈到媒介的社会功能,他认为中国社会生活中应该避免大民主,实行小民主的重要性。所谓“大民主”,就是大规模的风潮和闹事;所谓“小民主”,就是认真执行我国宪法所规定的民主制度,使人民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和其他民主权利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障。邓小平说,如果没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来大民主。群众有气就要出,我们的办法就是使群众有出气的地方,有说话的地方,有申诉的地方。这种“小民主”的办法,包括让民众自由利用我们国家的媒介发表意见。
  04、习近平总书记对媒介功能的新认识和媒介政策的创新建构
  习近平新闻舆论工作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他认为,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他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要承担起这些职责与使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重要前提和首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重视使用报刊等传统媒介,并对传统媒介的特征和运作机制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媒体和互联网问世后,又对其特点与机制进行了深刻总结。在谈到互联网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新空间,越来越成为获取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很快,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我们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信息资源深度整合,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我们要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促进资源配置优化,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推动创新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他强调,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我们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保障互联网安全和国家安全,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实现“弯道超车”。
  在对发展局势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形势下媒介功能的认知有了新的提升,对媒介新功能有了新的思考,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媒介功能观推向了新的高度。首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媒姓党的新观念。他说,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阵地,必须姓党,必须抓在党的手里,必须成为党和人民的喉舌。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其次,新闻媒体要把自己在新时代的功能履行好,就必须按照媒体自身的特点,针对新的传播环境和传播要求,扎扎实实地落实、执行。特别要注意,新闻媒介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质结合起来,更好地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及时把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最后,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从舆论引导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媒介的功能。新闻媒介是社会舆论的发射器,也是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为使互联网更好发挥作用,要增强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和威慑能力,保障网络媒体的各项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2年1月(上))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