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陈丽华: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返回列表
查看: 428|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陈丽华: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思路探讨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6-1 09: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陈丽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

  2021年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物流强国”首战之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数字经济与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转型融合发展,构建“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是推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内生动力。自2018年起,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部署,商务部等8单位在全国多城市、多企业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商务部等8单位决定在试点基础上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工作。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转型,成为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供应链、提升我国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水平、培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抓手。
  中美日供应链结构与模式分析
  美国供应链结构与供应链模式
  美国的供应链模式是以大企业为主体,用合同将不同企业紧密连接起来,通过合同带来的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实现资源、信息、平台的共享,企业之间不再仅仅是竞争关系,而是在竞争存在的同时,达到利益共享,建立一种竞争利益共享关系。美国企业多以“合同制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引入多家供应商充分竞争,签署合同后严格执行并通过一系列指标管理供应商。待合同期满,再次以竞争的方式选择供应商。美国模式本质是一种“压榨模式”,压榨供应商的价值而非培养供应商,获取短期收益。在美国模式中,市场是成熟且有效的,法律体系是完整全面的,以法律合同为基础,形成了具有较高法律因素的交易环境。
  在美国的大企业模式下,其规模优势显而易见。而同时其科学化的管理制度、“恪守合同”的契约理念为其在制度化管理、科学化决策上奠定了基础。但因为其巨大的体量和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性,致使“船大难调头”,转型成本高。
  日本供应链结构与供应链模式
  日本的供应链模式是以大企业为主体,通过承诺保证供应链的存续,企业之间形成了交叉持股的利益共同体,并形成了企业群体。日本企业多以“负责制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利用社长会、综合贸易商社和主体银行的作用,大企业相互交叉持股,形成同盟。日本供应链模式是终身供应制,并且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一对一服务,供应链形成了闭环,在自己的体系内自我实现,所以日本供应链模式也缺乏竞争优势。日本模式本质是一种“培养模式”,不同于美国模式那样压榨供应商,而是客户与供应商协同合作,培养供应商,实现长期获益。在日本模式中,市场也呈现出成熟有效的特点,但和美国不同,日本模式则以承诺为基础,因此主要依托的是强大的道德体系,形成了道德因素占主导的交易环境。
  日本模式主要依靠信任道德约束形成良好有序的供应秩序,并且通过企业之间的互相渗透、相互参股将企业捆绑成更为稳定的利益同盟。但这种体系闭环在带来长久稳定的供应链关系的同时,却牺牲了市场应有的竞争与活力。
  中国供应链结构与供应链模式
  中国的供应链模式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群落集聚的模式集中在某个特定区域,形成集群式供应链。中国企业大多是以“最低价为核心”的供应链管理模式,中小企业数量庞大,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区域行业聚集密度高,企业竞争异常激烈,迫使中小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压低价格和成本,拼一场“低价战争”。现有的中国供应链模式本质是一种“豆芽菜模式”,不重视供应商关系、不重视科学的供应链管理方法,而是为了拿到最低价不断更换供应商。在中国模式中,市场是竞争性的,交易环境在法律因素和道德因素上都有体现,但当前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而道德的约束也不具有强制性。
  不同于美日等国供应链模式以大企业为主体,中国供应链模式以中小企业作为主体,具有成本优势,“船小好掉头”。集群式供应链还可以形成区域产业优势互补的局面。然而,中国现有供应链模式还存有一些劣势:
  单个企业规模小,整体弱。企业规模小,有管理成本低、决策快的优势,但也有生产总值小、抗风险能力弱、管理水平不高的劣势。由于单个企业规模小,为提高竞争力,往往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中小企业集群经营,形成规模巨大的区域产业集群。中国同行业众多的小企业往往聚集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经营产品相同或相似,形成“扎堆现象”。
  供应链中生产商和企业供应商通过市场机制动态选择。中国企业之间是现交易,通过市场动态地选择供应商,无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的供应链管理建设与管理多学习于美国,尚未形成自身的服务体系。中国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形式都借鉴了美日等国已有的理念和技术,尚未发展出自身的服务体系。中美日供应链模式及优缺点对比可由表1直观展现。
11.jpg
  通过对比中美日三国的供应链现状可以看出:中国的供应链企业仍然以“规模小、整体弱、扎堆经营”为主。发展具有自身供应链特色的供应链服务体系是我国供应链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该体系能够整合供应链中散布的中小企业资源和产能,整合市场端的需求,从而形成集中化的资源管理和决策。
  市场不确定下的国内外企业优势与劣势
  在高度的市场不确定性下,我国中小企业相比于外国大型公司具有几点优势:
  其一,我国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掉头”的特点,而国外大型公司普遍转型成本过高。这是因为对于大企业而言,实施新的管理理念、认可和接受供应链管理变革都需要获得高层管理人员的一致支持,在执行过程中会遭遇到许多难以克服的障碍。庞大的组织架构、运营流程和业务使得大型跨国公司在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难以迅速作出决策。反观中小企业,其组织机构简单、管理人员少、易于协调,可以及时作出运营决策。中小企业业务重组的难度较小,易于转产,从而能够比大型跨国公司更快地根据市场不确定性作出反应。因此,市场波动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而言是逆风翻盘的机会。
  其二,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我国可以迅速集中资源、汇集力量、做出调整。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我国面临短期内防疫物资的缺乏。但是,在我国“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的双重作用下,市场迅速形成力量进行调整。这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和中小企业易转型的特点形成的。
  其三,我国人力资源规模优势明显,生产效率高,中国中小企业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反观国外发达国家,其劳动力成本较高,专业化水平也很高。但也使得国外大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转型成本较高。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下游市场的不确定性普遍存在,而中国的中小企业有着“易转型,调节灵活”的特点。因此,针对下游市场不确定性强的客观情况,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有一定优势的。借助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智能化、公共性特点,可以从全局角度更有效地为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思路和转型契机,盘活供应链产能,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
  我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的困境
  中小企业小散弱的特点明显,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冲击
  中国中小企业具有占比高、经营规模小而单一、业绩不稳定的特点。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质量。在全球疫情的影响下,中小企业遭遇严峻挑战,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初发阶段清华、北大联合调研995家中小企业的结果,只有9.96%的企业账上现金能维持6个月以上生存,85.01%的中小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此外,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一些外向型中小企业的订单大幅减少,导致出口业务亏损,并且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可能会使得企业进一步投资的意愿降低,失去未来发展动力,还可能牵连到上下游企业的稳定发展,对供应链体系产生不利影响。
  容易出现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无法发挥集群效应
  中国的中小企业扎堆经营,同行企业、同类企业的地理间距非常小,经营品种同质化严重。此外,由于价格透明度高,竞争非常直接和激烈,迫使企业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水平,可能影响提高技术投入和单个企业扩大生产规模。现阶段,许多中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内部都没有组织和管理,并无内聚力,集群内部成员对于集群的意识比较淡薄,内部企业相对孤立,没有形成相互合作、密切配合的生产网络,成员企业之间信息共享程度较低,不利于集群产业链的结构性改革和发展。
  上下游动态选择,难以形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企业之间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受多种限制因素的影响。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需要建立在企业双方高层领导持支持态度的基础上;需要契合双方企业的战略与文化,在合作伙伴间建立统一的运作体系;需要合作企业之间良好的信任关系,实现资源、信息、平台共享,相互提供技术支持。这些无不需要选择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从而降低中小企业扩张的成本,提高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降低企业经营管理风险。中国企业选择供应商往往比较看重商品质量、商品价格、交货准时、供应商可靠程度等方面,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供应商们的各项服务水平也在发生着动态变化,导致企业根据市场动态选择供应商,不利于企业间信任关系的建立,难以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供应链受约于国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
  中国供应链发展初期阶段借鉴了美日等国供应链较成熟的管理模式,而具有中国特色的供应链体系不能完全照搬美国和日本的供应链模式。具体而言,美国供应链模式以大企业为主,可以通过合约作为大企业之间的信用背书和联系的纽带。目前,中国的企业之间也广泛形成了以合约为基础的相互联系的供应链结构,可以形成良好的信用背书,但是依然难以从全局协调供应链、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产能过剩等问题。日本以“家族式企业”为合作模式,企业之间具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形成了以“承诺”作为基础的供应链模式。而对于中国供应链,企业上下游动态选择,难以在短期建立以“承诺”作为基础的供应链模式。因此,建立一套适合中国供应链特点的服务模式迫在眉睫。
  在我国供应链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中小企业长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困境,包括:产能过剩、恶性竞争;上下游动态选择,而未形成稳定的上下游关系;受约于国外供应链的管理模式等。以上问题都说明,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供应链结构特点和市场特色的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是必要的,是我国供应链发展的历史选择。
  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破局思路
  在“数智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发展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其合理性及科学性,有助于解决我国数智化企业在全球供应链竞争中面临的诸多困境,助力中小企业顺利破圈。其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排兵布阵,应对外部挑战
  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将企业有机整合,实现“1+1>2”的效果。在面临外部挑战时,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有助于以一种更加完善的供应链布局形式、更加丰富的供应链渠道支持,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应对销量下降、货源不足等问题。中小企业集群供应链网络集聚,具有巨大的供应能力和生命力。在企业集群中,众多企业形成了规模优势或虚拟规模优势,企业间通过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
  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对我国企业排兵布阵,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应对外部挑战:
  供应链布局更加完善。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小散弱”的特点,使得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解决中小企业“小散弱”问题,最直接的破局思路就是将原本“小散弱”的企业重新排兵布阵,从众多独立的个体转变成为一个有机协调的整体,在此基础上形成资源互补、信息共享、渠道丰富、统一协调。原本的中小企业具有“豆芽菜”的生长模式,独木难支,反之将企业进行统一的协调,就对单个的“豆芽菜”提供了一种庇护,避免“豆芽菜”因处于孤立的状态而陷入生存困境,同时也将许多单个“豆芽菜”联合起来,成为一把“豆芽菜”,在受到外界环境突变时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供应链渠道更加丰富。获取供应链渠道的方式繁多,主要通过互联网、商业广告、行业经验等方式来获取供应链渠道的信息。对于单一零售商,销售渠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商业信息封闭性的影响,或因信息差导致供需不匹配问题。为企业排兵布阵,对渠道资源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利用数智化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丰富供应链渠道。通过平台整合各零售商的销售渠道,增添新兴优质销售渠道,对销售渠道资源信息集中管理,建立针对销售渠道的评价标准,再结合客户的需求信息,利用智能算法实现零售商与客户的精准匹配,在最大程度上解决消费者端供需不匹配、没有货源的困境。
  整合资源,发挥集群效应
  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对资源的整合,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集群效应:
  供应链资源更加集中。在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相对分散,处于比较独立的状态,企业间合作意识薄弱、资源分散,无法发挥集群效应。在集群产业链的内部系统中建立资源池,将集群的全部资源汇集在一起,集中高效进行管理,将集群中所有企业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资源合理调配给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或者其他权威组织机构可以作为管理者,加快集群产业发展规划的进程,正确引导企业进行良性竞争和相互合作的新气象,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手段完成对集群资源的集中管理,并根据市场动向对资源进行动态调配。
  供应链环境更加友好。集群产业一般都呈现竞争激烈的特点。一是地理位置相近,企业为争取临近资源和渠道,竞争不可避免;二是集群企业往往在建立初期有着相似的背景和条件,并且受到集群其他企业影响,可能会有很多企业发展为同类型的企业,经营产品同质性程度较高。竞争过于激烈有可能会导致恶性竞争的发生,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破坏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平衡。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调配,有利于促成产业集群效应。对于产业集群内的企业来说,可以借助产业集群发挥规模优势,弥补技术短板,形成战略合作,供应链环境更加友好。同时对资源的整合和集中调配也可以使得资源向需求更大的地方倾斜,通过宏观调控,避免对资源的垄断现象。
  集中决策,形成战略关系
  供应链企业更加协调。中国中小企业之间很少有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习惯,往往是根据市场的动态来选择临时的上下游企业,当供应链系统中的各个企业实施单打独斗的形式,相互之间没有协调,不是为了一个共同的利益去运作,没有把自身放到整体中去,那么整个供应链系统就会低效、迟缓的运行。协调供应链各个环节上的成员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合约来实现。合约作为一种约束的载体,将上下游企业长期稳定地结合起来,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体系中,企业在专注于生产活动的成本和收益时,也应当重视合作为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长期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合作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合作也稳固了信任,企业之间彼此信任可以减少发生主观冲突的可能性,提升了沟通的效率,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企业之间可以共享彼此的信息、技术、资源,通过合作将研发成果进行转化和升级,共同开辟新的市场。
  供应链利润更加丰厚。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协调带来了企业之间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为供应链系统带来了合作共赢的新环境。供应链企业的协调发展等同于供应链集中化的决策,以整个供应链利益为共同目标来制定计划和方案,并以一系列措施保证决策顺利落实。以供应链整体的利益为目的来规划供应链各个环节上所有企业的动向,必定比企业原本单打独斗的经营模式带来更多的利润,对于绝大多数成员企业也会获得更多收益,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激励,也让企业更加相信供应链集中化决策的正确性,调动了企业参与集中决策的积极性,从而构成了良性循环。利润的丰厚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流动资金,企业对外界的抗性也有所增强,为企业的创新研发提供了保障。
  服务支持,形成自有体系
  产业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服务支持,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推进自有体系建设:
  供应链信息更加透明。在数智化转型的关键节点,应当抓住时代机遇,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传统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相结合,大力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促进更加先进的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推广。通过数智化决策对信息进行统一化管理,提供数智化平台对信息进行收集、分类、管理,透明化管理供应链信息并将信息向企业公开,企业由原本独立的信息孤岛转向信息共享,从而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管理中各个环节获取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有效缓解“牛鞭效应”对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融资更为便捷。中小企业一般都有成立时间短、资产积累少、自身规模小、投资风险高的特点。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明显弱于大型企业,按照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市场规律,中小企业融资较大型企业明显成本更贵。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展初期的瓶颈。通过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的服务支持,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作为担保,以服务为导向,避免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的限制,帮助集群产业更好实现融资需求,帮助中小企业平稳度过融资困难的瓶颈期,实现产业整体的协同健康发展。
  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全球供应链竞争的逐渐加剧,供应链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反映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推进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采用大企业或大企业联盟加数智化生态供应链模式与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支撑的中小企业排兵布阵模式相结合的新型中国供应链模式,为目前中国供应链模式补齐短板与不足,为中国供应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对比我国和美国、日本企业和供应链的现状,发现我国供应链体系存在以下特点:单个企业规模小,整体弱;中小企业集群经营;上下游企业通过市场机制动态选择。中小企业作为我国供应链的主要组成部分,面临着产能过剩、恶性竞争、技术受限等现实困难。因此,在全球供应链竞争态势下,完善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迫在眉睫。依靠数智化实现供应链的数字协同和网络智能的新型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很有必要。
  建立健全符合中国特色的供应链公共服务体系,有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供应链布局、更加丰富的供应链渠道、更加集中的供应链资源、更加友好的供应链环境、更加协调的供应链企业关系、更加丰厚的供应链整体利润、更加透明的供应链信息、更加便捷的供应链融资过程。本文阐述了数智化产业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以期为现有产业供应链体系提供新的破局思路。(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2年5月上)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