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今年7月即将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次会议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发展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要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 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中国经济时报:2021年1月31日,中办、国办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提出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高标准市场体系。目前,已过去三年多时间,如何看待《方案》实施以来取得的成绩?哪些领域还需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 郑新立:三年多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一方面,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开办企业比过去容易多了,市场主体迅速增加;另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努力打造更好的投资和营商环境,加强市场监管,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尽管我们在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中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建设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土地市场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围绕建设包括土地市场在内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中央文件多次部署,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改革进展相对缓慢。 第二,资本市场满足不了企业尤其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融资需求。资本市场在支持高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加大资本市场改革力度。 第三,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建立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同《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尚有一定距离。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科技创新中的潜力和骨干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实现要素在城乡市场之间合理配置、双向流动、平等交换 中国经济时报:在构建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要素市场方面,您认为目前还存在哪些制约因素?应从哪些角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郑新立:建立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要素市场,实现要素在城乡市场之间合理配置、双向流动、平等交换是改革的要求。 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形成了庞大的社会资本投资能力。截至今年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已超过300万亿元。如何把社会资本引导到结构调整所需要的方向上来,引导到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产业和区域上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必须按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要抓紧建立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要素市场,促进劳动力、土地、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 要通过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吸引生产要素由东部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发展的差距本质上是城乡差距的反映。中西部的城市与沿海的城市相比,没有大的差距,但农村差距明显。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一矛盾,主要应消除要素流向农村的各种政策壁垒和体制障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宅基地制度改革是建立全国统一、城乡融合要素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安徽省金寨县和福建省晋江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两地的改革经验应当在全国推广。宅基地制度改革不仅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还可以建立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的市场机制,抑制城市房价上涨。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和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在您看来,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可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怎样的制度影响? 郑新立: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应当放在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绿色化改造、继续扩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三个方面。完成这些任务,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如何把资源配置到那些创新能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大的企业和建设项目上,这就需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一方面,充分发挥银行及资本市场的作用。当前,我国金融结构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资本市场为辅。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不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因为贷款追求安全性,会增加企业还本付息的成本。另一方面,重大科技创新需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要围绕“卡脖子”技术,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加大资源投入。这就需要把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提供高水平制度供给来予以实现。 需要在四个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 中国经济时报: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必将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会。从经济体制改革、聚焦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来看,您有怎样的思考与建议? 郑新立: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 未来,聚焦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大改革力度。 第一,围绕解决需求收缩的问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应当看到,需求收缩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过高的投资率和明显偏低的最终消费率。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强化规划、财税、货币三大调控杠杆的协调配合,保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比重,使广大居民手中有钱能消费。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民无后顾之忧敢消费。同时,还要增加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优化消费环境,使人民愿意消费。 第二,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既要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又要在市场失灵的地方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政策导向、财政支持等手段,引导资源配置。 第三,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针对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问题,深化相关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统筹协调科技创新资源,构建高效、竞争、有序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形成体现创新要素贡献的收入分配制度。破除人才评价、引进、使用、管理、流动等方面的障碍。 第四,围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各项法规制度改革。我国经济法律法规要按照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协定要求,主动对接、调整。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主要成员国之一,我国全面履行了承诺和义务,在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技术标准等方面也将实现统一。我国已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须相应推进国内各领域改革。我国还加快了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进程,需要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规则对接,建立数字贸易市场。通过推动国内多领域深层次改革,增强开放环境的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