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是生产中常见的两种病害,都由真菌引起的。番茄灰霉病由半知菌亚门真菌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番茄叶霉病由半知菌亚门褐孢霉属,异名为黄枝孢菌侵染引起。那么番茄叶霉病与灰霉病到底有哪些区别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
番茄叶霉病与灰霉病区别
番茄叶霉病
各地普遍发生,病情发展快。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时先从中、下部叶片开始,向上部叶片发展。初期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灰白色至黑褐色茂密的霉层,后期变成紫灰色或深灰色至黑色或黄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类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
番茄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棚室中,危害果实,也可以侵害叶片和茎等部位。叶片感病后从叶缘开始向里产生淡褐色“V”形病斑,水浸状,并有深浅相间的轮纹,表面生灰色霉层,潮湿时病斑背面也产生灰色或灰绿色霉层,叶片逐渐枯死。果实发病时,病菌多从残留的花瓣、雌蕊花柱、花托等处侵染,逐渐向果实和果柄扩展,病部果皮灰白色水浸状,变软腐烂,出现湿润状、灰褐色不定形的病斑,逐渐发展成湿腐,从萼片部向四周发展,可使1/3以上的果实腐烂。
病部长出一层鼠灰色茸毛状的霉层,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一般幼果发病较多,但即将转熟的大果也可受害,且常见整穗果实都发病受害。病部一般无明显边缘,后期长满致密灰色至灰褐色霉层(不是叶霉病的那种黑色霉层)。茎部染病形成长椭圆形或不定形的长条状、灰褐色病斑,潮湿时亦长出灰色霉层,严重的可引致病斑以上的茎、叶枯死。
防治技术
加强温室管理
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采用高畦覆膜、膜下滴灌的栽培方式,可增加土壤湿度外,还可以明显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通过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温室内湿度和叶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叶片尽可能的早摘除,也可增加通风。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
农事操作
及时清理病残体、摘除病果、病叶和残枝。注意不要在阴雨天进行整枝打杈及打药。合理密植、高畦栽培、控制湿度是关键。
药剂防治
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甲基拖布津、异菌脲、百菌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