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推进乡村积分制治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返回列表
查看: 475|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推进乡村积分制治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2-9-5 09: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黄鹏进(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副研究员)

乡村积分制治理是优化乡村治理、助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探索。可以较好地解决当前乡村治理中面临的群众参与不足、治理规范性不强等问题,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对积分制治理工作进行了探索。但笔者在实地调研中发现,这种治理方式虽有较好的治理绩效,但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在推广应用乡村积分治理方式时应注意到以下几个功能性适用问题。



注意积分制治理的标准化特征



乡村治理大量事项是非标准的,往往关联着其他事项,杂糅各种情感、关系等因素,使乡村治理需要综合运用多元治理手段,强调情景化治理。但积分制治理本质上是一种标准化治理,一是集中关注村民外显的日常行为,而不涉及行为背后关联的事项以及各方关系;二是要求行为能被清晰界定,并方便计量。如:村民是否做到宴席简办、垃圾分类、鸡鸭圈养、门前三包、志愿服务等,成为一些地方积分治理中积分项的主要内容。这表明,积分制治理主要适用于乡村日常生活中一些外显行为治理,较难运用到更复杂的治理事务上。

但在实践中,一些地方希望将积分制范围扩大。如某村尝试将“家庭和睦”列为积分项,希望引领村民营造和谐家风。但在实践中,这项设置除了能对家庭发生较大矛盾、且寻求外部力量介入调解的家庭进行判定外,对于有较大矛盾而未寻求外力介入调解的家庭难以找到清晰的认定依据,对于关系一般与较和谐的家庭也难以找到精准区分依据。事实上,发生较大矛盾且寻求外部力量介入的家庭较少,而当家庭内部发生较大矛盾时,积分治理的约束性作用却微乎其微。因此,这项积分设计在实践中难以真正发挥效果。

一些村庄面对积分项难以找到界定、区分依据时,倾向于通过积分评议小组进行认定。值得注意的是,遇到积分评议小组在认定时也无清晰标准时,就易导致积分认定过程发生争议,直接损害积分制的合理性。



注意积分制治理的奖励性后果



乡村积分制要获得村民持续参与的动力,通常需要以一定的奖励激励为基础。如一些地方为鼓励村民参与房前屋后保洁、垃圾分类投放到位、生活污水合规排放等,设置了专门的环境积分,村民参与保洁项目可以获取积分,并用积分兑换物品或服务。

设立环境积分虽然增加兑换支出,但能减少专项环境保洁开支,整体上节约支出。这也是积分制的一项重要优势。但从长期看,积分兑换容易引发“目标置换”风险,即长期的物质兑换激励,可能削弱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义务感。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乱丢垃圾虽属道德义务问题,但长期使用积分兑换奖励,有让村民觉得积分兑换奖励是付出保洁劳动报酬的趋势。这种观念如果蔓延,会进一步消解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其他事项的责任意识,并最终削弱通过自治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因此,积分兑换奖励虽然在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上有优势,但仍要强调以精神激励为主,慎用物质兑换激励,避免激励的异化效用。



注意积分制治理的公共性基础



调研实践表明,不少地方积分制面临着治理效用递减的风险。笔者曾调研某地数字积分治理平台,根据后台数据显示,当地居民参与积分制的情况呈现出类似“鸭嘴帽”的结构:运行初期,随着知晓率的提升,居民参与度不断攀升;3个月后进入运行中期,活跃度上升到顶部并处于高位运行(85%的参与度);而在半年后又逐步下降,保持在50%左右的参与度。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稳定的参与度内,不仅每次积分排名靠前的农户与排名靠后的农户总体保持不变,每户总体得分排位情况也趋于稳定,这意味着积分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褪去了“你追我赶”的典型示范效应。

实际上,激发村民参与积分制的关键在于,积分背后所表征的道德排序事关村民在村庄中的荣誉感。当前,许多村庄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流向城镇,社会关系趋于疏离。在这一背景下,村庄的公共道德舆论、荣誉感会有下降趋势,这也导致失去村庄公共性为基础的积分制将面临能否有效持续的问题。来源:《中国社区报》8月25日3版)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