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陈必昌(山东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盐碱地是一笔沉睡的财富,是实现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东营市有盐碱地341.8万亩,是我国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利用难度最大的三角洲型盐碱地之一。我们深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指示要求,坚决扛牢战略使命任务,全力答好“盐碱地农业之题”,深入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聚力打造盐碱地农业创新高地。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创新,出路也在于农业科技创新。黄三角农高区作为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承担着破解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难题的重任。我们充分发挥黄三角农高区的龙头带动作用,与中科院、农科院和高等院校加强联系,围绕耐盐碱生物育种、盐碱地产能提升,成立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成各类科创平台36个,形成盐碱地原土果蔬栽培等科技创新成果41项。突出高能级平台体系建设,争创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推进中科院黄河三角洲科研基地、中国农科院东营耐盐作物研究基地等科研平台建设。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科技部“作物耐盐碱高效亩产基因资源挖掘与利用”、中国农科院“盐碱地产能提升关键技术与集成示范”等项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度。突出盐碱地农业系统解决方案创制,加快形成原创性盐碱地农业企业标准、产业标准,推动上升为行业和国家标准,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 聚力发展盐碱地特色种业。我们大力推动由“地适应种”向“种适应地”转变,做强农业“芯片”,着力打好种业翻身仗。聚力攻坚关键技术,积极构建耐盐碱作物“保存评价—分子设计—精准加速—多梯度验证”育种创新体系,推动种业加速突破。着力挖掘种质资源,以黄河三角洲耐盐碱作物种质资源库建设为抓手,加强优质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登记入库与鉴定评价,已搜集耐盐小麦、大豆、牧草等种质资源2.15万份,夯实种业创新基础。着力加强种业创新,深化与高层次科研机构、大型种业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中科院种子创新研究院山东基地、黄河三角洲种业创新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围绕盐碱地特色粮食作物、中药材、林果、水产等种质资源创新,做好“种”的文章,已培育大豆、藜麦等新品种43个。着力推广应用新品种,积极建设标准化育繁种基地和试验示范基地、国家耐盐大豆区域试验基地,构建盐碱地农业新品种试验展示和应用推广体系,加快科研成果大田推广,将专家的“试验田产量”转变为农民的“大田产量”。突出推广良种大豆种植,垦利区、黄三角农高区纳入山东沿黄大豆产业集群、入围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全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发展到34万亩、大豆单作种植面积11万亩。我们将高标准打造大豆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大豆产业创新发展,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耐盐碱大豆“种得好、管得好、产得好”,确保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增长,建设全国重要的大豆产品研发生产供应基地。 聚力推进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推进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挖掘新增耕地的重要途径。作为全国试点,我们在对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试点方案,全力推进。试点项目总面积17万亩,计划总投资约26亿元,项目竣工后,预计新增和改造提升耕地面积15万亩。我们将以试点为重大契机,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科学制定实施年度计划,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拓展新增耕地渠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作出东营贡献。(来源:中国经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