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题记:2022年12月1日,“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国家治理高端智库论坛”举行。论坛由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与北京大学共同主办,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承办单位之一。北大博雅讲席教授、国发院名誉院长、南南学院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应邀做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 尊敬的李校长、谢校长、曲院长、孙校长、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最近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全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的中心任务。借此机会,我分享自己对三个问题的理解: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一般意义是什么? 现代化是西方社会自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尤其是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重要历史过程。这个过程的重要特征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的现代化从西方国家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广,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为大家都期望过上繁荣富足的生活。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和西方国家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中国自己的特征。 二十大报告中对此做了很好的总结。我简单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与西方现代化的特征做一个对比。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固然,西方国家从十五世纪地理大发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但直到现在,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仅有16%。中国如果实现现代化,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生活在高收入国家的人口将会从16%增加到34%。 第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确实是物质快速发展、社会财富大增,但贫富两极分化问题几百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中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希望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物质极大丰富,但存在精神贫困。中国希望能够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第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西方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很大破坏,现在我们都关心全球气候变暖,这基本上是西方工业革命以后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的结果。中国希望在现代化过程当中能够避免同样情形再度发生,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第五,中国式现代化是通过和平发展道路实现的现代化。中国不会像西方一样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上进行物质积累而得到现代化。 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五个特征确实非常宏伟,如何才能实现? 我个人的理解是,除了第一条——人口规模巨大的特征是中国的先天条件之外,其它四个特征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道路选择而取得的成果。 什么样的道路、什么样的政策能够有这样的结果?从我这些年倡导的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总结中国自己的发展经验而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来看,最重要的就是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按照具有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特征的、即在每个时点上给定又随着时间动态变化的要素禀赋,以及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发展经济。这样,就能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二至第五个特征。 原因在于,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就可以在初次分配时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有效率,经济就能相对快速地发展,财富就能相对快速地增加。如果在初次分配的同时实现公平,就为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政府也就更有能力在二次分配时解决弱势群体、鳏寡孤独、地区差距等问题,进而推进共同富裕。并且,政府也可以用税收等方式来倡导慈善捐赠(三次分配)。这样,就能够实现共同富裕。 中国有句古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大家能共同富裕,就能够在物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实现精神文明的发展,二者相互协同。并且,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大家共同富裕,就会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不断提高。美好生活的期望中包含对美好自然环境的追求。如果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企业也会有自生能力,更有意愿和能力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生产。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 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是不依靠掠夺,而是依靠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经由互利共赢的贸易在一个开放的、公平竞争的、全球化的环境中发展,因此中国的发展不仅提高自己的财富水平,也会给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实现和平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过去,由于现代化只发生在西方国家,所以大家总以为现代化只有通过西方式道路才可以实现。但二战以后的实践表明,按照西方道路去追求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没有成功的先例。少数发展中国家能够实现现代化,但走的并不是西方道路。 二战至今,虽然每个国家都在追求现代化,但它们跟工业革命以后实现现代化的几个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其实在扩大。最近我们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1900年攻打北京的“八国联军”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八个国家,八国经济总量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全世界的50.4%。一百年后的2000年,世界上有个“八国集团”,有七国就是“八国联军”中的七国,只有第八国奥匈帝国换成了加拿大。2000年,“八国集团”的经济总量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占到全世界的47%,比1900年的50.4%仅下降3.4个百分点。换言之,其他国家经过一百年努力追赶这八个工业化强权,但其经济总量仅上升3.4个百分点。而且,实现了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比较慢,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比较高,所以发展中国家整体经济总量虽然增加3.4个百分点,但人均量的差距反而在扩大。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实现现代化,未能跻身发达国家行列,甚至相对而言变得更贫穷。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过去的现代化为什么不成功?在我看来,过去我们总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发展中国家都以西方国家为参照,看西方国家有什么,我们缺什么,因而总希望拥有西方国家有的;看西方国家什么做得好,我们做得不好,然后希望能够按照西方国家那样去做;或者看到西方国家认为什么是重要的,就认为这些东西对于发展中国家也重要。 以此方式追求现代化,出发点虽好,但数据表明实际结果远远不及预期。 在我看来,照抄西方模式的现代化,其错误在于认知不正确。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西方国家有什么、什么做得好、什么东西重要,这些都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发展中国家如果没有同样的经济基础,却去追求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些现代化标准,必然失败。 新结构经济学主张的现代化之路,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相比,最大的差异是什么? 新结构经济学是从辩证唯物主义所主张的具有物质第一性的要素禀赋及其结构作为出发点。简言之,看自己现在有什么,这就是自己的要素禀赋。按照要素禀赋决定的比较优势,就是根据现在有的,能做好的,然后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自己能做好的做大做强。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才是重要的,而不是发达国家认为什么重要就对自己也重要。 按照这个思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当前拥有的禀赋下,总有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根据每个发展中国家现在有的,总是能找到它可以相对做得好的,然后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之下,把能做好的做大做强。按此思路行事,每个发展中国家都能够实现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实现追赶上发达国家的愿望。 在我看来,中国式现代化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参考借鉴就是这个道理——以自己为参照,而不是以发达国家为参照,看自己有什么,根据自己有的可以做好什么,然后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共同作用下把自己能做好的事做大做强。按此循序前进,构建共享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就能够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