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3%,环比微涨0.1%。
“11月,受国内疫情、季节性因素及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走高等共同影响,CPI环比由涨转降,同比涨幅回落。受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等行业价格上涨影响, PPI环比微涨;受去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影响,同比继续下降。”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在解读时指出。
专家分析指出,今年,面对全球40年来出现的最大通胀压力,中国通过保持定力的财政货币政策、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的工业生产体系以及相对安全的能源粮食保障,始终保持着相对温和的通胀水平。展望2023年,中国通胀仍将保持温和水平。预计2023年CPI同比中枢在2.5%左右,PPI同比中枢在1.0%左右。
11月:CPI明显回落 PPI继续筑底
11月CPI同比涨幅比10月回落0.5个百分点,环比由10月上涨0.1%转为下降0.2%。
“11月CPI同比连续两个月较快下行,意味着9月2.8%的涨幅即是年内通胀高点,四季度物价已转入回稳过程。除上年同期基数抬高外,11月CPI同比回落主要源于当前猪肉价格已进入见顶回落阶段,蔬菜价格下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记者表示。
从同比看,11月食品价格上涨3.7%,涨幅比10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68个百分点。从环比看,食品价格由10月上涨0.1%转为下降0.8%,影响CPI下降约0.14个百分点。
“11月气温整体偏暖,一些本应退市的秋菜仍在继续出产上市,供应充足下,蔬菜价格跌幅明显扩大。在保供政策继续引导下,生猪供给持续增加,前期压栏及二次育肥猪出栏节奏加快,猪肉消费则因疫情发生有所减弱,气温偏高导致腌腊灌肠需求低于往年,猪肉价格高位回落。”植信投资研究院研究员丁宇佳对记者分析道。
“在猪肉价格见顶回落,以及短期内消费偏弱会继续抑制核心CPI涨幅的前景下,12月CPI同比或将继续保持在2.0%以内的温和水平。”王青说。
PPI方面,从环比看,11月PPI上涨0.1%,涨幅比10月回落0.1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下降1.3%,降幅与10月相同。据测算,在11月1.3%的PPI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1个百分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记者表示,11月PPI同比继续收缩,主要是11月工业购进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叠加去年高基数影响。其中,工业原材料价格同比收缩是主要拖累,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增速延续上涨走势。“受去年基数影响,预计12月PPI同比有所反弹。”
放眼明年:通胀将继续保持温和
“今年中国价格形势整体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在猪周期反转、疫情多点散发和低基数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的CPI同比增速中枢表现出明显上移,呈现低开高走、逐月抬升的走势特征;受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疫情带来供给冲击、市场预期转弱和消费需求相对收缩等因素的影响,PPI同比增速中枢明显下移,呈现高开低走、持续下行的走势。”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苏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苏剑说,总体来看,两者呈现完全相反的态势,从上半年开始的“剪刀差”(PPI-CPI→"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border: 0px;">>0)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整体承压,到下半年逐渐反转形成“逆剪刀差”(PPI-CPI<span class="proofreadSignClass-unused" signindex="1" signtext="标点符号错误,标点不成对。:<0)使得中下游企业利润有所修复。
对于未来CPI和PPI走势,今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展望未来,中国经济总供求大体平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产业链、供应链运转较为通畅,居民通胀预期平稳,具备保持物价水平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
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明年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预计明年通胀继续保持温和,CPI继续维持在3.0%以内;PPI同比先抑后扬,保持温和低速增长。”周茂华预测道。
苏剑认为,在低基数以及经济回暖叠加猪价回升的影响下,预计明年CPI同比增速中枢将比今年继续上移,大概率呈现先高后低随后平稳的走势;随着供应紧张状况缓解,美元流动性收紧并伴随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结构性调整回落,预计明年PPI同比增速中枢比今年继续下移,大概率呈现先低后高随后平稳的走势。
“明年,中国通胀仍将保持温和水平,随着疫情防控放松促进需求回升,通胀中枢大概率小幅升高。”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主要特点为:外部输入型通胀压力缓和;疫情防控放松,社会整体需求回暖,核心通胀将由目前的超低区间逐步均值回归;食品与能源安全边际高,非核心通胀保持温和;工业品价格仍存在一定通缩压力。(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