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尚柏仁 一、用宅基地置换楼房应慎重
长期在农村调研,自认为对农村是熟悉的,对农民们的诉求是了解的,也曾写过不少三农方面的文章。打心底里感到近些年来党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党的三农政策越来越惠民,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可持续。而个别地方政府在执行政策时或自行出台的东西常常会走偏或变样,甚至让人费解、看不懂。
1、社区房与农民宅基地上的住房有着本质上的差别。社区楼房有它的极大优势,但依然有短板,并不适应全部村民。在功能方面,社区楼房只是居住条件的改变,宅基地上的住房除居住外还可以存放粮食、寄放农具、搞养殖,农民有维修翻修权。
2、村庄合并,集中聚住后,农民们种地、上坟、人脉联络、搞多种经营、生产极其不便。少小离家者返乡寻根困难,外出工作人员落叶归根的路被阻断了,乡情、乡愁无处寄托。
3、为了政绩,为了城镇化率,为了土地流转面积,为了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等赶农民进社区上楼是急功近利短期行为,并不利于乡村振兴。
4、农民上楼后生活支出加大,生产成本提高,传统熟人社会会被撕裂,部分土地会撂荒,会影响粮食安全,乡村会再次被支离破碎,文化需重新构建……这些问题解决不好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会带来很多遗留问题。
5、农民进入社区上楼后,宅基地被置换出去。土地流转后一旦经营不善,或出现了其它改变用途等问题,农民就会失去这部分财产性收入,生活一旦没有着落或质量下降,将是可怕的事情。
6、很多农民用旧宅置换社区楼房和土地被流转并不是情愿的。有的是从众心理,别人都上楼了自己也跟着去;有人是担忧而去,担心大伙搬走后老宅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无人修补维护,将来无法居住;有人是被逼迫而去,地方、基层干部要整齐化一,要政绩,甚至以停水、断电、毁路威协;有人是为应眼前之急采取的无奈之举。
因此,旧宅置换楼房一定要算好账算大账,要从长计议,要让农民自觉自愿,要从乡村振兴的战略和农民利益的角度上去考虑。
二、乡村的教育将走向何处?
几十年了,我们走访过无数的乡村学校和教师,见证了农村学生、学校及教育的变迁……
校舍从无到有,从破烂到庄严,从豪华气派再到破败、空置、荒芜,杂草丛生。那时村村有小学,以后几个村联校,再到一乡一镇一校……
教师从少到多,从民办教师到民办加公职共用,再到全部公职教员,再由多到少,最后成一两个留守教师,再到教师合并,归乡进城。
学生从无到有,从有到多,由多到少,直到个位数,再转移到乡镇驻地就读,最后在家长的护送下跋山涉水进了城……从前的乡村小道上有着成群的中小学生,校园内有清脆的钟声,教室里有朗朗的读书声,而今却见不到人了。
从过去的文盲遍地,到全民扫盲,到六七十年代的提高适龄儿童入学,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再到追求升学率,精英教育,一直到大学生毕业后就不了业,失业率上升,教育从普及、公平到功利……
农村的学生少了,学校没了,能人进城了,留守人口问题出现了,过春节村子里没有会写楹联的人了。学校被教堂代替了,乡村开始凋零,失魂落魄......
农村的教育怎么了!几十年后的今天,学生少了,教师多了,老师学历高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学生却上学难、上不起学了,老百姓对教学质量反而不满意。
我们应该清醒地知道农村的教育密切关乎着乡村的振兴,我们对农村教育的态度决定着它对未来乡村的回报,影响着乡村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农业发展要有长期性稳定性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植树造林,绿化祖国”……1978年之前,中国的农业政策是清晰的,目标是明确的,任务是具体的……
1982年之后,农业政策瞬夕万变、飘乎不定,相当长一段时间是啥挣钱干啥。一阵子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一阵子鼓励种草种饲料,一阵子巩固菜蓝子,一阵子发展养殖业,一阵子林果业,一阵子退耕还林种树,一阵子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发展乡镇企业,一阵子乡村旅游农家乐,一阵子土地流转种转基因作物,一阵子合村并镇搞乡村社区规划平地起楼房,一阵子集贸化、开发区、城镇化、工业化赶农民进城,一会儿强制拆迁,一会儿环保蓝天保卫战……
把农民折腾穷了,把农村折腾空了,把企业折腾垮了,把耕地折腾污染不长庄稼了,把农业折腾弱了,把食品折腾不安全了,把猪肉折腾贵了,把农民工折腾下岗了……
虽然出台了几十个一号文件,但在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随意性过大,缺乏整体的、系统的、连续性的、全局的、稳定的东西。让人感到政策定力不足,农民无所适从!
四、各类专业合作社该整顿了
近些年来,在农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专业合作社多如牛毛,但真正成功的、对农业农民有用的合作社并不多。其中,有假冒的,有空壳的,有骗人的,有坑农的,有圈钱的,有套取国家项目资金的,有非法经营的,有经营不善的,有逃躲债务的,有损害农民利益的……这些所谓的专业合作社,真的该整顿、清理、规范了!
五、村民议事制度的好处很多
村民议事制度的好处很多。一是促使基层干部办事公开化、民主化,有效防止一言堂、暗箱操做。二是让村民们积极热情地参与到村级事务中,主动行使民主权利,并当家做主。三是通过议事凝聚集体智慧,采纳众人之长,在讨论中提高干部的水平和办事能力。四是对干部实行监督。五是能有力地推进基层民主、社会治理健康发展。
六、精准扶贫方面
精准扶贫应该是这样的: 扶贫不仅仅是输血,更重要的是让其肌体恢复造血功能。 人穷是要去扶持的,无志是难以脱贫的。 扶贫不是去养懒汉,但一定要减少懒汉。 扶贫一定要把等、靠、要的寄生虫们的内在动力激活,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最终让他们走上正路,并成为自食其力的人!
对有些贫困人群是不能一味地给钱给物 有的人很穷,但让人无可奈何。一是懒,有吃有穿就行,自己屋子、院子里的卫生及垃圾都不去打扫。二是标准要求太低,能凑合过日子就行。三是疑心很重,一身的坏毛病,认为别人的好都来之不正常、不合法。四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遵纪守约。五是“常有理”。早上干活怕凉,中午干活怕热,下午干活怕蚊。外出打工怕被人骗拿不上工钱,在家种庄稼认为不挣钱、不合算,整天等着别人施舍和政府扶贫。六是你给他东西,他也要说三道四;你给他“树苗”,他说栽不活,你找人给他栽上,他说本地没有这种东西,给你拔掉;你给他盖个卫生间,他说闲占地方;你给他羊羔,他说没人放,杀肉吃了,还天天骂政府不行,不管他。这类人虽是少数,但影响不好。 对于这些人,仅仅发善心扶持是不行的。一是不要给他们物和钱,给他政策,让他自己干;二是带着他干;三是变扶持为奖励;四是必须改掉他身上的懒和惰;五是培养出好的习惯。
七、不要动员农民们丢掉或放弃农村的耕地和宅基地
不要动员农民们丢掉或放弃农村的耕地和宅基地,不要为了提高城镇化率赶着农民进城或举债在城镇购房,要保障农民们有迁徙城市及返回农村的自由,要让农民们在城乡都能享受到应有的教育、医疗、就业、选举、养老以及公共资源、社会保障的权利,要让农民们在农村尽可能地保留其固定的生活生产生存场所,这便是当前乡村振兴中要给农民们解决的首要问题。
八、农村改厕是好事大事,但一定要办好
农村改厕是好事大事,但一刀切农民有意见不积极。一是规划设计不到位、不实用,面积小的让人在厕所里转不过身。二是新厕未见成旧厕就拆了,就厕四处跑。三是旱改水流于形式,很多村无自来水,农民吃水都困难,久而久之,水厕又成旱厕,臭味更大。四是后期管理维护难,成本大,费事。五是不少农户迫于形势,应付干部,为了领补助,厕所革命的目的并未达到。六是建筑五花八门,档次过低,让人感觉又一轮私搭乱建。七是改厕让城市的假冒伪劣产品流向农村,没有惠民反而坑民。八是改厕形式主义让农民更加反感村干部,同时影响到党的基层组织形象和威信。九是出现了改厕中的腐败,人民群众怨气增加。
九、农家乐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先后调研考察过近百个农家乐,叫庄园也好、农庄也好、山庄也好、垂钓园也好、采摘园也好、风情园也好、现代农业园也好……发现效益好的能长期经营下去的并不多。他们失败的共同点:一是管理上粗放,不精细;
二是没有特色,过于大众化,农味不浓,吸引力不够;
三是急功近利,缺乏工匠精神,不能始终如一,一心图利反而丢掉了利益;
四是服务跟不上,不能以人为本,缺乏文化和舒服感,庸俗化,回头客少。
五是不注重生态卫生环境,远离了田园风光。
十、乡村治理问题真该认真地去研究了
乡村振兴任务之重与村级干部人选渠道有限及村干部素质的不适应; 空心村,乡村新型社区及扶贫搬迁小区的出现; 村组行政化,村民自治组织弱化,其它村级组织苍白无力; 正面宣传无声,非法宗教组织侵蚀,村民信访不信法; 各类监督功能衰退和缺失,人们对善恶的冷漠态度,基层反腐成本的巨大; 村规民约失效,道德伦理滑坡下的乡村熟人社会将走向何处……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有明确的方向和意见的!
十一、农村的各类补贴和社会保障
农业兴,百业未必兴;农业衰,百业注定不兴。农民们渴望粮价高,市民们盼望米面油价格下降,政府要粮食安全。国家出钱给农民种粮补帖,除粮价外水、电、农机、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价格飞涨,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其结果是政府、市民、农民都不满意。
如何减少种地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和种地的积极性,国家把补帖用到刀刃上,让那些吃不起饭的人没有压力,让农民和市民都高兴,让国家放心,这才是专家学者要研究和解决的三农问题。
农民种地不能养家糊口,就去城里打工,干最苦最累、城里人没有人愿意干的活。挣钱虽少,但比在农村种地要强得多。辛辛苦苦几十年,把身体透支给城市,等到他们年龄大了,身体垮了,干不动了,还得回到农村老家去。因为,他们的收入在城里买不起房无处住,生活不下去。医疗保险问题让他们看不起病,养老金政策让他们养不起老,向前看时潮让他们没有尊严,这便是大多数农民工的最终结局。
十二、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这个魂
常在乡村行走,眼看着很多古老的东西慢慢地消失了,被人为毁掉了,很是可惜。其中老房子、老门楼、老门匾、老墓碑、老遗迹居多。
文物部门,文化旅游部门,地方政府,应规划一块地方,拆除时把本乡本县内建国初期、民国、清、明,甚至更早些的门楼、门匾、砖雕、木雕、石雕收集起来,复原出来,保护好。在乡村振兴中这样做不仅留住和传承下了农耕文化、乡土文化,解决了外出游子们的乡愁和记忆,同时在经济方面也是最为廉价的。这远远比那些大拆大建人为地做一些不伦不类看似宏伟新奇实在没有内涵的建筑物强得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