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涂圣伟等: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与实现路径
返回列表
查看: 341|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涂圣伟等: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与实现路径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1910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7-31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涂圣伟,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玉静,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涂圣伟,张玉静. 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与实现路径[J].农村金融研究,2023(6):31-39.
「摘要」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本质上是高效率要素供给推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质量效益提升的过程,既具有三者循环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农业部门特点所产生的特定性。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包括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农村金融形成的彼此支撑、有效贯通的大循环,以及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为出发点的三个正反小循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循环面临农村要素优化组合配置不畅、涉农科技金融服务创新滞后、农村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等堵点。论文认为应从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三者的协同性,循环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循环节点的自驱力三个层面入手,推动实现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关键词」“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金融科技;科技金融

一、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循环总体按照不同循环周期迭代上升。关于循环周期的内涵以及周期如何划分,存在不同认识和划分结果。但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循环模式的可持续性,比较普遍的共识是这一循环带来杠杆率上升、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脱节等问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挑战。基于此,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一新的循环模式既包括生产要素和资本要素循环流动,还包括实体和金融循环、大循环和小循环之间的关系(陆江源等,2022)。以“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代替过去“房地产-土地财政-金融”旧的循环,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金融赋能形成良性正反馈的经济循环,既是对以往发展战略的提升,也是对经济高质量发展逻辑的理论概括和升华,是我国经济政策在新时期的战略方向,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

“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本质上是高效率要素供给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的过程,这种循环模式具有广泛适用性,不仅适合高度集中化生产的工业,也适合地域性、周期性和季节性很强的农业。对农业而言,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高质量发展对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但客观来看,由于农业自身的特点,科技、金融与农业的结合程度和互动性,要远远弱于其他产业部门。正如舒尔茨(1987)指出,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要引进新的现代农业生产要素,这些要素可以使农业收入流价格下降,从而使农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引进科技、金融等现代生产要素,畅通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对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概念已经被广泛接受,但如何具体理解这一循环模式的内涵,现有研究依然较少,关于涉农“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研究则更少,这对我们深入探讨这一话题提出了更高要求。大体来看,目前理论界从多个维度对科技、产业和金融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已经形成一些启示性成果。比如,关于科技与产业的关系,认为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二者互为条件,技术进步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科技创新除了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的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矫正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负向作用产生间接效应,从而间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贾洪文等,2021),同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效益的要求(周叔莲、王伟光,2001)。关于科技与金融的关系,认为科技金融是促进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力量(段世德、徐璇,2011),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徐玉莲等,2011);关于产业与金融的关系,认为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不同(龚强等,2014),金融产业集聚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受到产业规模和地域的影响(于斌斌,2017)。

关于涉农领域科技、农业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学者们普遍认识到农业科技创新、农村金融发展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性,以及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的积极意义。综合来看,目前关于“科技-产业-金融”循环的概念内涵依然众说纷纭,缺乏统一认识,已有文献主要考察了科技、产业与金融两两之间的联系,对三者之间循环机理的分析还有待深化,且对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关注不多。本文聚焦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尝试对其基本特点、运行机理、实现路径进行分析阐释。


二、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涵与模式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既参与“科技-产业-金融”大循环,同时也与农业科技、农村金融互动,形成彼此支撑、有效贯通的小循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既具有三者循环的一般特点,也具有农业部门特点所产生的特定性。

(一)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涵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既不同于简单的单向赋能关系,也不同于双向的耦合协同,而是一个各环节协调互促的螺旋式增长过程,既涉及科技与产业、科技与金融、金融与产业的双向赋能问题,又包括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的三链协同问题,最终实现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的有机统一。在科技、产业、金融的关系结构中,科技、产业和金融分别扮演着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作用。

从科技角度看,科技创新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核心,尖端技术突破和成熟技术应用,推动产业结构、产品、业态和服务创新,进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成长;金融科技创新,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适配性,提升金融配置效率。从产业角度看,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是“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创新创造了市场需求和应用场景,同时通过融资需求拉动、避险需求拉动、流动性需求调整等,促使金融资源重新配置,促进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从金融角度看,金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是“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手段,通过刺激储蓄向投资转化、改进资本构成、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揭示信息和管理风险等方式(王立国、赵婉妤,2015),促进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内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最终实现科技、产业、金融的动态融合。

关于“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内涵,目前存在从科技和金融两个不同角度的理解。从科技角度,把这一循环定义为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新需求牵引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带动金融服务创新,并通过科技金融发展进一步赋能科技创新。从金融角度,把这一循环定义为通过金融对科技创新的赋能作用,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为金融发展提供实体经济支持,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形成对科技创新的更大支持。我们认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现代金融为保障,产学研资深度结合(王晋斌,2023),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互为因果、有效协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的循环过程,包括以科技、产业、金融为出发点的多个循环链条。由此,所谓的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指农业科技、现代农业、农村金融等相互关联、互为依托,构成产学研资共生体,形成多个循环链条,实现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的动态优化过程。

(二)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模式

涉农“科技-产业-金融”大循环,实际上包含以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农村金融发展为出发点的三个正反小循环(见图1)。

11.jpg

1.从农业科技创新出发的循环模式

从农业科技创新出发的正向循环: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应用,促进农产品产能和质量提升,以及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乡村产业发展、农业绿色化转型,产业升级对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总量、改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提出更高要求,需求牵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提质增效,特别是科技金融发展,促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成果转化,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从农业科技创新出发的反向循环:涉农科技创新,特别是涉农金融科技发展,通过整合应用农民生产、社保、消费、金融等各类行为数据,可以精准描绘农户“数字画像”,进而缓解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运营成本高、金融服务地理可及性等问题,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扩大乡村产业发展金融资源投入,促进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配置效率改善,以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改善和产业融合发展,催生出新的科技创新需求,提高生产经营主体的技术采纳意愿和能力,从而带来更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变迁。

2.从农业产业升级出发的循环模式

从农业产业升级出发的正向循环:现代农业在金融服务需求程度、需求期限、需求层次、需求质量上,都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多元性与交织性(姜松,2021)。随着农业功能拓展和产业链条延伸,新型经营主体成长、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农业绿色化转型等,衍生出多层次、多样化金融需求,会吸引金融资本进入,为了更加精准地匹配农业扩大再生产及产业链投资产生的资金需求,农村金融在服务农业产业升级中实现效率提升,又会强化对涉农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支持,促进农业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应用,新的技术创新扩散进而成为农业发展新动能。

从农业产业升级出发的反向循环:有效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提高农业发展安全性等,为农业科技创新创造市场需求,同时为农业科技成果在农业全产业链扩散创造条件,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利润率,吸引更多金融资本进入农业和农业科技创新领域,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便捷度提升,更多金融资源将配置到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进而促进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

3.从农村金融发展出发的循环模式

从农村金融发展出发的正向循环:数字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发展,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匹配现代农业发展的多样化、多层次资金需求,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组织方式、经营体系的优化,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农业发展水平向更高层次跃升,将更多地依赖农业科技进步,进而催生出多样化的科技创新需求,并且通过增强农户技术采纳意愿和能力等方式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扩散;农业科技创新层次提升,需要功能完善、高效稳定的金融体系作为支撑,进而带动农村科技金融业务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创新。

从农村金融发展出发的反向循环:科技金融创新增强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通过加强农业科技型企业、农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融资,促进产学研资深度结合,推动农业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而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农业产业升级又会衍生出更高层次的融资需求,进而促使农村金融配置进一步改善。


三、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实践案例

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金融发展,实践中三者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农业发展越来越离不开科技支撑,农村金融创新对农业发展的赋能作用越来越强,农业科技与农村金融创新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但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案例还不多,本文仅就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的探索作简要阐述。

(一)金融科技赋能农村金融创新和农业发展案例

为破解农民缺乏抵押和担保、金融机构无法准确评定农户信用而造成的贷款难问题,网商银行建立了一套以卫星遥感技术为特色的农村金融风险控制系统,内部代号为“大山雀”。网商银行通过“大山雀”卫星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收益权评估授信,为农户发展农业生产提供支持。“大山雀”由此入选农业农村部2021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大山雀”的技术原理是农户在手机地图上圈出土地,确认自己的地块后,卫星遥感技术就可以识别这块土地的价值和农作物信息,包括农作物面积、作物类型和具体品种,以此为基础估算产量产值,再结合气候、行业景气度等,通过风险控制模型预估产量和价值,从而向农户提供贷款额度与合理的还款周期。与此同时,网商银行可以实时更新卫星影像和识别结果,提高了对农产品查勘定损的效率,通过监测农作物的长势判断作物所处的育苗期、拔节期或收割期等阶段,进而分析农户插秧、打药、追肥以及收割时期的不同资金需求,解决农户采购资源、雇佣人力等面临的贷款问题。截至2022年,“大山雀”已应用于全国1000多个涉农县,服务超过120万的种植户。

从上述案例可见,移动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使农村金融业务在获客、业务流程和信息分析等方面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通过开展收益权、承包权、生产对象、不动产等评估授信,降低了农民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门槛,实现资金需求精准匹配,缓解了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二)基于农村电商发展的农业供应链金融案例

随着农村电商从交易端向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纵深拓展,基于电商平台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由此而生,京东“京农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探索。2015年,京东集团提出农村电商3F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Factory to Country)、生鲜电商战略(Farm to Table)和农村金融战略(Finance to Country)。“京农贷”作为京东金融农村信贷品牌,是其农村金融战略的重要内容,包括农资信贷和农产品信贷两大产品线,目的在于解决农户在农资采购、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融资问题。

“京农贷”以农业生产过程的数据化模型为基础,代入农户历史生产数据,对未来生产结果做出预测,再以预测的统计学结果产生农民信用。农户申请的贷款定向在合作的经销商处采购农资,京东为农户提供销售渠道,农产品销售回款用于清偿平台贷款,从而形成资金闭环管理,降低了信用风险。在帮助农户解决融资问题的同时,还帮助农民做养殖管理,将资金管理、风险管理进行综合管理,为养殖户提供免费云端养殖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物流管理系统,建立起一套现代化农业产业养殖管理体系,降低农民养殖成本,控制养殖风险,提升养殖管理水平。

从上述案例可见,“京农贷”提供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出发的金融服务,通过对各环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合优化,以及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结合,实现金融服务和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优化,满足了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养殖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实现信息技术应用、农业新业态发展、农村金融创新的互动发展。

(三)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案例

农业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金融机构、民间资本的参与不可或缺。中信农业基金通过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出“基金+”助力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具有一定代表性。2016年成立的中信农业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市场化的基金管理公司,投资领域涵盖作物科学、动物科学、动物保护与微生物、智能农机与数据应用等。通过拓展基金服务外延,采取“基金+农创园”“基金+实验室”等多种方式,中信农业基金积极参与和服务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一定成效。

2019年,中信农业基金和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发起设立南京浦信基金,以股权投资吸引农业科技创新企业、科研院所入园,农创园提供科研设施、办公场所等硬件以及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支持,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集聚。同时,中信农业基金与海南省共同发起设立南繁育种创投基金,并按照“政府出资+企业运营+产业孵化”的方式运营,通过“基金+实验室”的模式吸引全球先进农业科技项目,进行早期孵化、中期加速、成熟期资本运营,助力南繁种业科技创新。

从上述案例可见,中信农业基金通过参与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南繁科技城建设,采取“基金+”方式,为农业科技创新活动提供长期稳定的金融支持,发挥了重要撬动作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离不开科技金融支持,需要积极探索金融资本与农业科技创新的多种有效衔接模式,通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推动形成科技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存在的堵点

上述案例涉及的循环模式,其成效仍有待检验,循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堵点和障碍,在涉农“科技-产业-金融”循环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导致循环的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

(一)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展不快

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必然建立在技术、资本等要素能够自主有序流动,并且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有效对接的基础上。当前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不畅通,一定程度上源于我国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滞后,技术、资本等要素跨城乡、跨区域流动存在障碍,无法有效组合配置。目前,我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尚未真正形成,资本要素、技术要素、数据要素等市场发育则更为迟缓,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市场基础制度存在短板,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要素价格难以真实灵活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资源稀缺程度,影响到要素的流动性和配置效率。同时,农村产权关系和产权保护制度尚不健全,也影响到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比如,尽管农村拥有大量“沉睡”资产,但农村房屋、牲畜、林权等资产存在流通性差的特点,资产确权、抵押处置与融资风险防范等改革协同性不强(李铜山、乔宝星,2023),制约了金融机构开展土地金融的积极性。

(二)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利润率整体不高

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建设发挥着基础作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要素总是向生产率高、回报率高的地区、部门和企业流动,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条偏短,多功能性开发不充分,导致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产业利润率很难明显提高,影响到新技术的扩散应用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以数字技术应用的经济性困境为例,只有规模化、全链条、多功能的产业数字化改造才具有技术经济性,而我国农业生产分散、链条脱节、功能单一,限制了数字技术的普及领域和应用深度,农业专用传感器、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区块链、大规模组网等涉农数字技术应用收益难以跨越“死亡谷”,导致数字技术供应商大规模投入无法获得长期回报,进而造成涉农数字技术创新动力不足,技术供给浅层化、碎片化。对农户而言,是否愿意接受新的生产要素,关键看是否有利可图。如果采纳新技术获得的收益不能补偿成本,贷款不能产生更大收益,农户采纳新技术和借贷扩大生产的动力就会不足,进而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农村金融发展。

(三)涉农科技金融服务创新相对滞后

科技创新要在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发挥更大作用,离不开金融支持。但是,由于涉农科技创新具有高风险性、长周期性等特征,以及涉农科技企业轻资产特点,导致传统金融服务介入难度较大,同时,部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对产业支撑不足,商业应用较弱,制约了金融参与(曾学文,2023)。由此,政策性金融农业科技贷款门槛偏高,商业性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参与度低,金融产品创新不足,导致金融工具在总量上、结构上都很难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需要,进而限制了农业科技发展。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大多是抵押贷款,投贷联动方式贷款比例过低,且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固定,无法满足农业科技创新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唐江云等,2019)。相比而言,为了支持农业科技创新,部分发达国家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主要从加强农业知识产权融资等金融产品创新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融资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资本市场、完善农业科技信贷配套机制等方面,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及成果应用的支持,实现了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的有效结合。

(四)农村金融科技发展不充分

金融科技具备金融与科技的双重属性,是科技与金融的有效结合,可以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改善风险定价等方面,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对畅通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科技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面临的挑战依然不少,使金融科技作用的发挥受到较大限制。主要包括:一是农村金融科技的介质载体建设不足,尽管农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等基础设施整体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但农村数字技术设施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1.9%,一些偏远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依然比较薄弱。二是金融科技对用户的金融素养、数字技术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但农村中不少群体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比较薄弱,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用管理、贷款、保险、投资等能力较弱,进而限制了金融科技的推广。三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农业经营主体的交易、支付、消费等数据信息分散在不同的单位和部门,但由于尚无可操作的共享和交易机制,缺乏统一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传输标准,数据相互之间无法有效关联互补和实时互换,形成了大量“数据孤岛”,制约了农村金融科技的发展。


五、畅通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路径

推动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要从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金融发展三者的协同性,循环节点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各个循环节点自驱力三个层面入手,打通制约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质量效益的提升。

(一)加强农村要素市场建设

健全的农村要素市场是实现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重要保障。应围绕改善农业要素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加快推进农村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打破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资本、技术等现代要素向农村流动和优化组合配置。稳步推进农业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农业农村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功能,培育发展技术产权交易、技术评估咨询、科技成果推广等中介服务组织,引导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农业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加快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资产支持票据等,畅通涉农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农村产权确权颁证、抵押登记、流转交易、评估处置机制,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融资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和融资服务体系。

(二)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基础。应从促进农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产融结合的角度,加快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条件。一是着力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层次和水平。农村产业融合为农业科技创新和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创造需求和场景,应聚焦人、地、钱、技等关键环节,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系统性、常态化政策支持体系,破解用地、融资和人才等痛点(涂圣伟,2023),健全农村产业融合公共服务体系,降低农村产业融合成本。二是健全多主体融通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先进科技成果应用、金融服务创新,都要以一定的农业经营规模为前提。要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强各类主体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加快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合作社,引导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发展,促进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推进农业绿色化转型。农业绿色发展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向,也蕴藏着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的巨大需求。要健全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加强农业资源保护利用,整建制全要素全链条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提高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创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三)健全涉农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科技金融发展对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应围绕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涉农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赋能作用,促进金融资本与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效衔接。一方面,聚焦种源、大型智能农机装备、丘陵山区适用农机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强化农业产业化基金、农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支持农业领域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平台建设和发展。另一方面,强化股权投资、债券融资、信贷支持等全链条综合金融服务,构建适应农业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根据农业科技型企业的不同需求优化产品、市场和服务体系,为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积极引导高成长、创新型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上市,支持涉农中小企业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

(四)营造农村金融科技良好发展环境

农村金融科技是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助推器。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金融科技在农村地区的应用推广。一是加大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光纤、5G网络覆盖面和信号强度,推进网络提速降费,降低农村资费标准,改善网络使用环境。二是支持金融机构因地制宜打造惠农利民数字金融产品与服务,开发易学好用的应用软件,简化操作界面,降低操作难度,提高使用便利性。三是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信用信息数据多方采集和分类分级保护机制,健全信用评价与授信审批联动机制。四是推进农村地区金融教育基地建设,将金融素养教育、反诈拒赌宣传、金融知识等纳入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支持金融机构、高校等下乡开展数字金融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数字金融知识和使用技能。

原文载于《农村金融研究》2023年第6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