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盛来运(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徐洪才(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 尽管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专家表示,我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城镇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以及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将对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到决定性作用——
人均GDP预计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是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我国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进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
但根据世界银行调查,从1960年到2008年间,在全球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3个成功发展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余均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足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并非易事。尽管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人均GDP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很大差距。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中等生”大有进步空间
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我国人均GDP排名约在70位左右,只能算“中等生”。进一步从人均GDP绝对值看,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
多位专家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人均GDP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恰恰意味着我国在未来经济发展中有着巨大空间和潜力。特别是我国有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资源潜力将为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也是市场信心稳、底气足的重要基础。
国家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盛来运分析认为,多年来,我国坚持把培育壮大国内市场作为努力方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消费升级蕴含巨大的市场需求,将促进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消费领域快速发展。从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和质量看,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耐用消费品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潜力尤其巨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从国际比较看,2017年,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城镇化率为65.45%,高收入国家平均城镇化率为81.53%;同期我国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低了近7个百分点,与高收入国家差距更大。城镇化持续推进会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将稳步提升,也将是中国经济未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认为,我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制造业,正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原有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可能面临压力,但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可能进一步脱颖而出。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产业进一步迈向高端化和现代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都将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
此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也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
关键在发挥自身优势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关于中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就不时出现。从世界范围看,多数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遭遇困难,不少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多位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有着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回旋余地,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有着诸多优势,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把潜力变为现实的发展动力。
盛来运表示,我国有着明显的制度优势,广阔的发展空间,扎实的发展基础,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上改革开放和创新的红利持续释放,这些因素都是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有力支撑。
“我们要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现阶段更是如此,中国经济不缺投资领域,不缺发展空间,关键要增强企业家信心,要把企业家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盛来运说。
“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等不断优化,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北京师范大学统计学院教授李昕说,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总量规模扩张,更要重视经济结构变化。我国只有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加注重经济结构优化,才能真正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李昕举例说,“近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强大购买力,对应着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进一步激励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推动分工与生产的专业化发展并形成规模经济;同时,把扩大内需作为重要战略,提升经济发展韧性,抵御世界经济波动的冲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积累了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再加上其他国家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和理解。这些都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发挥后发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发展潜力。”李佐军说。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认为,基于科技创新实力增强、劳动力素质提高、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开放进一步扩大、中国人好学勤奋这五大因素,中国有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逐步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向深化改革要动力
国际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步入中等收入行列,其人力资本、土地资源等低成本优势会逐步丧失,因此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等收入经济体竞争。如果同时在中高端领域难以和高等收入经济体抗衡,则必然陷入发展困境。因此,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看一国是否顺利实现产业升级,特别是能否保持和提升该国在中高端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李佐军表示,要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最根本的还是要靠发展,特别是要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
“高质量发展是高效率且兼顾公平的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李佐军说,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逐步提高中高端产业比重,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而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必须靠技术进步,靠各类市场主体发挥积极性创造性。这就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对于已进入较高发展阶段的经济体而言,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升对高质量发展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将起到决定性作用。”李昕表示,我们必须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
徐洪才表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创新驱动和新动能成长势头良好,发展潜力还有待释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城乡之间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释放人力资本红利,发挥1.7亿接受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人口的优势;要进一步通过改革创新,激活微观主体活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