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徐祥临:建设高标准农田,有高投入,给农民带来高收入
返回列表
查看: 762|回复: 0
收起左侧

徐祥临:建设高标准农田,有高投入,给农民带来高收入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29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2-21 09:4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徐祥临(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授 三农学者)

  农业农村部网站公告,为确保粮食安全,2021年,全国要建设1亿亩高产稳产农田。我完全拥护国家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这是今后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程,但我又高兴不起来。因为,据了解,中央财政为此投入资金的预算标准是每亩1500元,同时要求地方进行配套。财力比较好的地方大概能够每亩配套三五百元,财力比较薄弱的地方根本无力配套。每亩投入1500至2000元能够建设出高标准农田吗?建设不出来。十年前就是这个标准,把通货膨胀因素考虑进去,实际投入标准已经降低了。而且十年前建设的高标准农田恐怕已经又退化成中低产田了,这也是几十年来我国中低产田一直占三分之二左右的基本原因。
  我国建设高标准农田,有3个问题必须解决。
  一、投入标准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2000元左右,现阶段绝对是低标准。应该达到多少呢?我匡算,平均每亩投入至少要达到10000元。前不久,某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告诉我,他们那里在丘陵地带搞高标准土地整治,只表土剥离回填一个环节,每亩就要12000元。水渠、机耕道、土壤改良、绿化等,全国平均每亩投入10000元,一点也不多。否则,低标准投入,只能建设低标准农田,根本不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
  二、投入资金从何而来的问题。搞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必须投入,但指望财政在现有财力下投入太多又是不现实的,国家有太多的事情要干,现在中央财政的投入总量已经可以了。要实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高标准投入,就是眼睛向下,挖掘农村的资金潜力。
  据我调查,一个有5万亩耕地、3万人口的乡镇,本地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都会超过3亿元,但能够用在本乡镇的贷款,通常达不到5000万元,绝大部分资金都通过商业金融系统外流了。假设在这样的乡镇每年建设5000亩高标准农田,每亩投入10000元,只需要5000万元,显然这个乡镇的自有金融资金是完全可以满足。当然,如何把这部分资金利用起来,是需要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的。
  以日本成熟的经验为例,把带有信用合作功能的综合性农民合作社组建起来,农民把资金掌握在自己的合作社手里,然后,用一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地方或中央政府债券,政府就有了向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的新的资金来源,另一部分闲置资金购买政策性金融机构债券,政策性金融机构就可以给农民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提供长期(20-30年)贷款。总之,这是一套从农民组织化到财政金融体制机制及政策创新的组合拳。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看,主要是利用财政金融杠杆向农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注入足够的资金,让农民和农村集体承接这类工程的收入不低于到城市承接同类工程项目。这样,农民的积极性就能够充分调动起来。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由谁来承建的问题。现在通行的做法是搞招投标,由私人承包商来承建。包工头为了从中谋利,腐败丛生,偷工减料,工程质量非常差,很多地方把农田搞得质量更差了(如把表土填埋掉,生土翻到表面)。我国已经有的地方对这样的体制机制进行了改革,创新性做法是,哪个村的工程项目就由哪个村的党支部组织农民成立合作社,承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工资收入和利润都由本村集体和农民赚取,工程质量好坏的后果也由这个村的农民承担。改革效果非常好,工程进度快、质量好,农民和集体得利多。
  综上所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大好事,但要进行很大的体制机制改革,目标是让农民和农村集体从中受益。否则,建设高标准农田,就只是说说而已,搞搞而已,十年之后的中低产田仍然是还有三分之二。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87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