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粮农科技   一粒玉米种见证川渝农业“牵手”
返回列表
查看: 106|回复: 0
收起左侧

[科技策略] 一粒玉米种见证川渝农业“牵手”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0-26 15: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size=1.125]
  “我们现在位于重庆荣昌,再往前走就是四川内江。”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市荣昌区荣隆镇沙坝子村,只见重庆十九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谭登峰正向来访人员介绍玉米制种科研攻关情况。继续向前走,便是内江隆昌市石碾镇地界。“想不到吧,我们这个4000亩的制种核心区,有200亩位于隆昌。”
  “抬脚就出省”,这对荣隆镇、石碾镇的居民来说并不稀奇。如今,两省市交界处,除了界碑已看不出有啥区别,两地居民还有共同的目标——打造川渝合作发展的“试验田”。
  合的动力 为川渝两地玉米“保种”
  “这里已成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和内江荣昌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核心区、样板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很庆幸:事实证明,3年前将荣隆镇、石碾镇列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重点区域的决策是正确的。
  从客观条件看,荣隆镇、石碾镇两地有牵手的先天优势:土地相对平坦且集中连片,都有大面积种植玉米的习惯。
  从市场潜力上看,这样的决策更有前瞻性。“制种玉米是专门用于生产玉米种子的品种,以往重庆的玉米种植,制种玉米多靠从外面购买,四川也是一样,但这样做风险大。”站在千亩基地旁,谭登峰告诉记者,由于生产地与播种地的气候差异大,外地制种玉米来到川渝后往往水土不服,导致产量不稳定。
  从行业发展看,联手攻关更是必要之举。“公司是重庆最大的玉米制种企业之一。”谭登峰坦言,重庆玉米种业需求近年来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制种领域的科研资源并不富集。想要做大企业和重庆玉米制种业,必须向四川的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借智”。同样,作为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基地之一的四川,也面临“走出去”的考题。把“第一步”选在地理相近、气候相似的重庆,无疑是四川玉米种子出川最稳妥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荣隆镇、石碾镇成为被两省市农业农村部门选中的“试验田”。
  合的路径 打通跨省市水系和专家资源
  “今年降水太少了,要是没有这些水系连通工程,别说增产,我们这批优质品种要想稳住不减产都难。”回想起今年夏天的干旱天气,谭登峰还是有点后怕。
  让4000亩土地“喝饱”并不容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牵涉到省市县乡四级政府的项目资金配套。过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直是石碾镇和荣隆镇投资领域的“盲区”。为此,两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商解决邀请农业专家、对接上级政策项目及资金等相关问题。去年遭遇极端高温干旱天气后,两镇联合申请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资金1000余万元,彻底打通两镇水系连通的“最后一米”。
  有了水系保障,谭登峰和同事最新研发的新品种“十九行101”今年拿出丰产“成绩单”。“一亩地能收玉米800公斤,亩产比普通品种高出一半多。”
  制种玉米在制种地安全隔离、病虫草害防治、施肥等方面都有更高的技术要求。因此,荣隆镇、石碾镇所在的内荣农高区在建立之初,就邀请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入群”,组建了涵盖川渝两地的专家库。
  “一旦我们有需求,只要‘下单’,第一时间就有相关领域的专家答疑解惑。”谭登峰说,有了强大的科研力量,公司正瞄准玉米制种全产业链,“无论是前期的制种玉米生产,还是后期的加工、包装、销售,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来源:四川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86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