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当乡村振兴遇到脱贫攻坚
返回列表
查看: 650|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策略] 当乡村振兴遇到脱贫攻坚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722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3-10 09: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张高峰(中共六盘水市委办公室)

  2019年,六盘水市全力推进水城县高质量脱贫“摘帽”,即将成为贵州第一个实现县县“脱贫”的市州,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同时开启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作出了全面部署。那么,如何做好脱贫攻坚成效巩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全面小康,笔者从乡村振兴“20字方针”入手,谈几点认识。
  第一,聚焦产业兴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近年来,六盘水市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产业发展“八要素”强弱项补短板,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大局已定”。以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蔬菜、猕猴桃、刺梨、生态畜牧、食用菌、中药材等重点产业,全市累计实施特色产业397万亩,建成了水城百里猕猴桃产业带、盘州刺梨产业带,建成省级以上农业园区32个,其中,水城县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级产业园之一获得正式授牌。二是利益联结机制“基本建立”。以“三变”改革为核心,推广“村社合一”的产业发展合作模式,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目前,全市共整合198.38万亩承包地、40.8万亩集体土地、12.19亿元财政资金入股,撬动105.19亿元社会资金参与“三变”改革,54.92万户农户成为股东,入股受益农民达182.58万人,2018年入股农民户均分红1785元、贫困户户均分红2394元。三是产业融合发展“已成雏形”。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刺梨产业、猕猴桃产业形成了加工、包装、销售、物流、电子商务一体化发展格局。盘州市娘娘山、岩博村,水城县野玉海,六枝特区落别、郎岱,钟山月照养生谷等地开发休闲旅游建设特色小镇,通过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四是农业品牌建设“逐渐响亮”。成功打造了“弥你红”“水城春”“盘县火腿”“人民小酒”等一批特色品牌,“弥你红”红心猕猴桃远销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当前,就是要以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为重点,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要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厘清产业兴旺的内涵,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深入推进产业革命,不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一是打造“三变”改革升级版。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制度,全面激活农村要素市场,让农民的闲置资源尽快得到交易,让城市资本和农村资源得到充分涌动,让“三变”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二是大力推广“村社合一”。切实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让村集体组织在农业产业中有足够的话语权,让农民掌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动权,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延伸农业服务业,带动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集体的凝聚力。三是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广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建立基地到餐桌的销售机制,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农产品占有本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步伐。四是打造主题农业。充分发挥六盘水市自然、生态、气候等优势,依托刺梨、猕猴桃、早春茶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养老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构建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借助“妥乐论坛”等国际平台,支持特色农业产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在越南、缅甸等国家设立农产品分销中心,建立稳定销售渠道,助推“黔货出海”,让“凉都山珍”风行天下。
  第二,聚焦生态宜居,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市累计实施“组组通”公路6434千米,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实施饮水安全工程274个,已全部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实现417个30户以上自然村4G网络全覆盖。二是大力推进“三新一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全面开展“新农屋、新庭院、新生活”乡村清洁行动,引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全市完成卫生厕所40464户,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23个,疏通沟渠3万千米,完成19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三是扎实开展生态扶贫。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市完成营造林85.84万亩、社会造林25万亩,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42.3亩、覆盖35万户122万人(其中贫困户7.89万户25.8万人),3526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生态护林员,森林覆盖率达到59%。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人类社会经历了一百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今天正进入第四个文明形态,即生态文明,而生态宜居正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有些地方为了“温饱”不顾“环保”,既影响脱贫攻坚质量,也影响乡村振兴进程。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一是加强突出环境问题治理。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废弃农膜回收、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工作。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实施农村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工程,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二是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重点生态区位推行商品林赎买制度,健全地区间、流域上下游之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生态产品购买、森林碳汇等市场化补偿制度,推行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工代赈做法,提供更多生态公益性岗位。三是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责任终身追究制,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坚持各级领导巡河制度,推进环境执法力度,健全志愿者参与河湖保护机制,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第三,聚焦乡风文明,深入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六盘水市在脱贫攻坚中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坚持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农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是内生动力全面激发。实施精神脱贫工程,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团委、妇联、工会等群团组织深入少数民族聚居区,组织发动4万多结对帮扶干部带动50多万贫困群众参与到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移风易俗,蓬头垢面、披头散发的情况基本消除,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逐步养成。二是文明乡村串点成线。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文化兴盛“两文”兴乡行动,推进“三改三化”工程全覆盖,打造了六枝黄树林、盘州贾西村、水城转山等一批文明乡村典型,实现“开门乡土化、关门现代化、推门绿色化”。三是文明家庭引领风尚。以“家和万事兴”为主题,开展“爱家庭、重家教、立家规、正家风”为主题的系列“家文化”活动,以“书香人家”“孝道人家”“勤俭人家”三项评选活动为抓手,评选了一大批引领文明家庭创建的好风尚。开展优秀妇女培育活动,着力培育了一批“持家女”“家政女”“锦绣女”。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不少地方都把乡村文明当作很虚的事情,认为没有什么抓头。其实,这是一件很实很具体的事情。重点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村户环境的治理。即使再穷,把环境搞得干净整洁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印度“清洁社会”的计划给我们启示,他们7亿多人没有厕所,到明年就要建1.1亿座厕所,在世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坊间有言:物质文明看厨房,精神文明看茅房。抓乡风文明,村户环境治理是最好的入手处,从消除垃圾乱倒、粪便乱堆、禽畜乱跑、柴草乱放、污水乱泼、棚圈乱建等不文明现象入手,做到庭院卫生整洁、物品摆放有序、村居环境整洁美观。二是家训家规的订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凡是从乡村走出去有所成就的个人,大多是从优良家训和家风的家庭里走出来的。要引导村民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广泛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鼓励农村家庭把名言警句写成条幅挂在墙上,将村组的乡贤、名人轶事展示出来,示范带动村民向上向善。三是乡规民约的重修。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把反对铺张浪费、滥办酒席、人情攀比、厚葬薄养、早婚早育作为当务之急,因地制宜制定易操作、可落实、能见效的乡规民约,让这些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对村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引领性和导向性的作用。
  第四,聚焦治理有效,深入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坚持“脱贫攻坚打到哪里,组织保障就跟进到哪里”,乡村治理有效推进。一是抓基层减负。严格控制发文开会,减少向基层要数据、要材料。取消市级对乡镇的脱贫攻坚考核,减少督查检查次数,切实减少基层干部负担。二是树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认真总结、积极推广在基层治理中涌现出改革先锋余留芬、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获得者陶正学等一批先进人物的光荣事迹,以及盘州贾西村、水城土法村等文明村寨的工作经验。三是建奖惩机制。在“三变”改革中积极探索二次分配方式,将部分集体收益作为乡村治理的经费,根据每家每户遵守村规民约、清洁卫生的情况进行奖励,推行积分制、评比制等方式,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就目前来讲,脱贫攻坚的目标已基本达到,但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还需继续努力。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推行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吸引高校毕业生、农民工、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加大在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严厉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村民自治实践。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落实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工作。在农村打造“一站式”“一门式”“代办式”服务平台,依托村民会议、村民理事会和红白理事会等,多层次治理乡村。三是建设法治乡村。加大普法力度,既增强基层干部的法治观念,也增强农民的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扫黑除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等违法行为,把农村打造成“关门不闭户”的和谐乡村。
  第五,聚焦生活富裕,深入推进幸福乡村建设。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夏秋决战”“冬季充电”“四场硬仗”再传捷报,贫困人口减少至9.5万人,六枝特区和盘州市实现减贫摘帽,人民群众幸福感逐渐增强。一是收入逐步增加。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976元,增长10%,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60元。二是岗位逐渐增多。2018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9.25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就业6073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363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8%的较低水平。三是教育力度变大。2019年下达各类资助资金5.44亿元、惠及学生52.13人次。全面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开展少数民族、老年人、妇女等脱盲再教育培训近2万人次。水城、钟山、六枝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四是医疗水平提高。每个行政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合格村医,全面实施农村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即时结报,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100%,到目前,贫困人口就诊100万余人次,新农合补偿6500万元。五是住房有保障。全面开展农危房改造,累计实施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36060户、实施农危房改造23.9万户。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生活富裕应包括物质的富裕和精神的富裕两个层面。要按照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乡村建设成为幸福美丽新家园。重点解决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解决脱贫问题。切实抓好六枝特区、盘州市脱贫成果巩固和水城县“脱贫摘帽”工作,确保全市贫困人口“清零”。二是解决“体力”问题。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无法创造富裕的生活,针对因病致贫是主因的现实,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条件,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加强乡村中医药服务,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三是解决“智力”问题。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职业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使绝大多数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切实改变乡村教育“逆乡土化”的问题。四是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拓展农民的第三就业空间,在耕地(第一就业空间)、城镇和非农产业(第二就业空间)之外,通过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农村的新产业、新业态(第三就业空间),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就业创业。五是解决文化问题。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公共文化资源要重点向乡村倾斜,提供更多更好的农村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