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陈江生: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返回列表
查看: 135|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陈江生: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7 09:4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4-6-7 09:46 编辑

陈江生(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影响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内外部环境
“两个大局”的影响更加深刻。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推进,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是历史机遇,也是空前挑战,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
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两个大局”的发展直接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谋求和平发展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也间接促使了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以及霸权主义愈演愈烈,逆全球化思潮甚嚣尘上;加之疫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缺乏动能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出现了此起彼伏的动乱和冲突,乃至于局部战争。
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内部条件发生了变化。当前,我们拥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优势以及超大规模经济优势,能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现超大规模生产体系优势、超大规模劳动力供给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超大规模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优势以及超大规模国际循环体系优势的良好结合,为高质量发展赋能续航,从而迸发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依靠传统的人口红利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必须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以人才驱动创新,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多元化、个性化趋势越发明显,而与巨大的国内需求潜力相匹配的供给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存在中高端供给不足等问题。
新质生产力方兴未艾。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当前,新质生产力在我国方兴未艾,并形成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据统计,2024年一季度,我国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26.7%;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7%,比2023年四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半导体、3D打印同样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位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4年一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4%。新业态保持活跃,直播带货、即时配送等消费新模式蓬勃发展,2024年一季度我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6%。要切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当前阶段的突破性发展,就必须率先发展新质生产力,从而在激烈竞争、动荡变革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主动。
对外开放面临新形势。我国过去40多年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但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的条件和环境面临新的变化。
从国内来看,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劳动力成本持续提高,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开放型经济传统竞争优势下降,传统发展模式遭遇瓶颈。传统的以低成本劳动力竞争优势和要素优势为驱动的对外开放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要想打破这一局面,就要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实现对外开放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经贸规则与国际接轨,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以我国大市场优势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全球投资、技术、人才。
从国际来看,随着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围堵不断升级。比如,在舆论上大肆鼓吹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散布谣言,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削弱我国经济实力以维持自己的经济霸权地位。另外,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加剧了全球阵营分化。一些西方国家以“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之名,行双重标准之实,借人权、种族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从而维护其政治霸权和既得利益。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然任重道远。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国家治理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更加系统完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更加科学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制度更加运行有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社会安宁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我们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继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改革需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和机构职责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带来了新的治理方式和手段,如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而传统的治理方式通常无法有效利用这些先进技术,需要实现传统治理模式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三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融入国家安全的内容。

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要切实依靠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
1坚持人民至上
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从总体来看,就是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考虑社会发展的趋势、人民的愿望,找到最大公约数,不断深入推进。从具体来看,就是在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时,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对于关系复杂、牵扯面广、矛盾突出的改革,要及时深入了解群众实际生活是怎么样的,群众诉求是什么,改革能给群众带来的利益有多少,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思路、制定举措、推进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在党的领导下推进。”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改革才能拥有持久稳定的动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都是紧紧依靠人民走过来的。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表明,许多改革都是由基层群众自发推动、自下而上形成的,广大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是变局中的破局人,新局里的开局者。我们要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推动广大人民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来。
2坚持自信自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无论遇到任何的困难、风险和挑战,都要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一方面,要有自信自立的底气。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中走来,经过艰辛的奋斗,已经拥有了能够领导自己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伟大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人类发展史上最科学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并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有了这样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国内外环境条件变化,什么样的改革难度和复杂程度,都应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应该确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
另一方面,要有自信自立的勇气和魄力。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的答案。因此,要凝聚自信自立的勇气和魄力,坚持在改革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必须依靠自己来解决,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面对“两个大局”的深刻影响,面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所需的新型生产关系与传统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要勇于立足自身去找原因、找方法,探求符合自身基本国情的解题之道,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3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做好“守正”,也要做好“创新”。一方面是守正。只有守正才能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要尊重事物运行发展的规律,不能改的、或者现阶段不合适改的坚决不改。例如,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固然重要,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立即抛弃传统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之上,顾此失彼、急躁冒进都是不可取的。
另一方面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在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找准时代方向、把握时代脉搏。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要把握好时代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形势,对于那些落后的、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要坚决改。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认清现阶段自身的优势及劣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不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向着既定目标迈进。
4坚持问题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最大的课题,围绕国内国际形势和发展条件变化带来的问题,奔着问题去、跟着问题走、盯着问题改。一方面,要找准制约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只有找对了问题,才能够对症下药。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推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决定了在推进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当前,如何解决好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发展环境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悖社会公平正义的焦点热点问题,如何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都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另一方面,要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成因,从而选择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切实有效地解决问题。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作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此外,还要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5坚持系统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面之广,牵扯利益之多,影响范围之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首先,要注重系统性。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主线和重点。其次,要注重整体性。要坚持从全局和整体出发谋划改革,同时也要注意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整体的改革带动局部,以局部的改革服务整体,提高改革的整体效能。最后,要注重协同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每一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也需要其他领域的密切配合。因此,要增强不同领域之间改革的关联性和互动性,形成各项改革及配套政策的良好协同互动,打出“组合拳”,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稳步推进。
6坚持胸怀天下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又要坚持胸怀天下,借鉴世界上一切先进制度的有益经验,为应对世界性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方面,要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为我所用。改革不能闷头苦干、蛮干,闭门造车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对于世界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共性问题,我们要借鉴成功经验;对于那些有可能出现但是尚未出现的问题,我们要学会未雨绸缪。同时,要将对内深化改革与对外扩大开放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形成改革与开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要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结合起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面临着新的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必须协调推进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努力实现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在不断完善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充分涌流。
以全面深化改革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只有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才能更好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稳中求进”。在积极实施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我国实现了2023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2年实际增长6.1%等成绩。不仅稳住了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也有不小的进步,为实现新的发展目标积蓄力量。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以进促稳”。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决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完善吸引外资政策,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通过这一系列改革措施,为2024年及以后若干年的经济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定提高、综合国力稳步上升奠定基础。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先立后破”。持续发展粮食生产,2023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立稳口粮保障;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稳定了能源资源供应;提升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化解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不断加强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立起风险屏障;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破除发展障碍。在把握好改革的时度效,确保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与经济运行相适应、与经济形势相适应的基础上,对那些落后的、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产能、产业、机制进行坚决破除。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方式,也是经济增长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路径,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在并将持续经历质变与重构。所以,要在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的同时,紧紧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决定国家未来的物质力量。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条件。要谋划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推动人才培养与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积极搭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良好制度条件。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要积极推进对外开放领域高标准经贸规则制度改革,加强国际科技、人员交流、投资经贸方面的合作;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卡点、堵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谋划路径、设定目标。要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等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谋划布局一批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谋篇布局,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赛道。
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深厚的思想资源和精神动力。
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让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要善于发掘这些价值,加以弘扬。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前提下,深入群众,挖掘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引入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内涵。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前,各种新兴技术不断涌现,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因此,要在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手段的基础上,用好各种新形式、新手段、新途径,以现代化的传播方式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为完成中心任务、实现战略目标增添动力。”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我们取得的一系列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了全面深化改革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上文略有删减
选自 | 《人民论坛》杂志2024年第10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13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