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生态振兴   李海生:奋力书写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黄河篇章
返回列表
查看: 144|回复: 0
收起左侧

[生态策略] 李海生:奋力书写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黄河篇章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0694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6-24 0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李海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深刻领会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202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系统部署,是指导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意见》提出了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重大改革举措,对于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态根基具有重大意义。

美丽中国建设的地位更加突出。《意见》指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强调把美丽中国建设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标定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历史方位,标志着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美丽中国建设的节点更加明确。《意见》共包含10个方面33条,明确了分三个阶段全面建成美丽中国,分别是到2027年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美丽中国全面建成。聚焦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提出三个阶段生态环境治理路径,即“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经过三个五年的努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从量变到质变。

美丽中国建设的任务更加具体。《意见》对美丽中国建设的目标路径、重点任务和重大政策都提出了细化方案。系统提出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全民行动、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7个方面的重点任务,把美丽中国建设的路线图变成了施工图,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基本遵循。

正确认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近年来,经过持续不断地努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然而,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要求相比,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环境质量、发展质量、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

绿色低碳发展仍然不平衡不充分。《意见》要求,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等全领域绿色低碳转型。然而,黄河流域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整体发展不平衡,黄河上中游7省区是发展不充分的地区,同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存在明显差距。沿黄各省区产业存在倚能倚重、低质低效问题突出,以能源化工、原材料、农牧业等为主导的特征明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内生动力不足,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集群。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人才资金外流严重,要素资源比较缺乏。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果尚不稳固并存在较大生态环境风险。《意见》要求,坚持要素统筹和城乡融合,一体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工作,实现全方位提升。与此相比,黄河干支流水质改善不同步,部分支流仍存在劣V类水质的断面,生态流量保障程度偏低,部分支流在非汛期断流常态化;风险企业沿黄河及支流上游集中,流域结构性布局导致水环境风险突出;固体废物产生量大且综合利用处置水平不高,存在隐蔽性泄漏风险,生态环境安全隐患较大;源头区草地保护修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及国土绿化成果尚不稳固;河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降低,带来水生生物多样性退化,鱼类群落同质化等问题;新的水沙变化形势下的流域水生态环境演变和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是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支撑,《意见》提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然而,黄河流域的科学技术水平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科技创新活力与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亟待提升,技术支撑体系尚需完善,生态环境治理的科技含量不足;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雨污管网建设尚不健全,收集处理能力有待提升,现有处理设施对中上游“高、寒、旱”特殊气候条件的适应性有待提高;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政策和法治手段的运用尚显不足,缺乏有效的正向激励措施,依法治污的意识和水平亟待加强;此外,流域水环境质量标准、再生水利用标准、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标准等标准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尚不能满足差异化精细化管理的迫切需求。

多措并举推进美丽黄河建设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优化调整区域经济和生产力布局。一是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优化流域高耗水行业布局和规模,引导宁蒙灌区、汾渭平原等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严守“三线一单”,以减污降碳协同优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上马,提升产业绿色低碳水平;三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刻认识黄河流域区域差异特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区域差异,统筹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科学制定差别化的分区分类保护和治理措施。一是以黄河重点支流为主战场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强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强化汛期污染治理,加强重点行业和主要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二是构建从源头到河口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加强源头区退化草原治理,增强中游水土保持能力,建设黄河下游绿色生态走廊,全面修复三角洲河口湿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持续性。三是加强黄河干流水量统一调度,建立健全干支流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保障河道基本生态流量和入海水量。四是加强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引导,推动非常规水资源因地制宜用于生态补水、景观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效率。五是推进大宗工业固废精细化管理,分级分类整治,在符合环境质量标准和要求前提下,拓宽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渠道。

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完善政策法规,补齐标准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方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打好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组合拳,增强各方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二是实施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重大工程,并推动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向中小城市和县域倾斜。三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建设,加强依法治污监督,提升生态环境执法效能。四是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水平。五是根据区域特点差别化制定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等系列标准规范,发挥标准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标准支撑黄河流域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提高科学治污和智慧管理水平。补齐黄河治理短板,依靠科技创新是关键。一是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重大关键技术和装备研究,增强技术、产品、装备等供给能力。二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大科学装置和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等创新平台,提高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推动建设黄河生态环境数据中心,构建畅通高效生态环境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统筹流域数据资源,加大数据共享力度,强化数据挖掘应用,提升生态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和复杂环境问题模拟、推演与智慧决策支撑能力。

强化示范创建引领,打造美丽黄河样板。打造形成一批示范样板,在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中发挥先行探索、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以绿色低碳、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健康、智慧高效为导向,建设新时代美丽城市。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建设清洁宜居美丽乡村。三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工业园区、有机产品基地建设,持续推广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美丽黄河建设与幸福黄河愿景的实现任重道远,我们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奋斗、久久为功,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清水绿岸的美丽黄河,共绘幸福黄河的美好愿景。(来源:《国家治理》2024年第11期)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90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