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返回列表
查看: 11|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71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71886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高仁(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望道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作为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以高度的文化自主性、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扎根中国历史文化沃土,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系统研究并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为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出了中国的原创性贡献。

1.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原则立场的认识

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看,新兴阶级只有掌握文化领导权,才能通过文学、艺术、教育等文化形态,确立自己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无产阶级政党能否成功执政以及社会主义事业能否最终取得完全的胜利,在一定意义上,“问题‘只’在于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的文化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旗帜鲜明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让党的旗帜在宣传思想战线高高飘扬。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和长远角度,科学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成功经验,强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如果离开了党的全面领导,党的文化领导权旁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就会偏离正确方向、脱离正确轨道,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互联网等各方面,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正确方向指引和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在这一重要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坚持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根本政治立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党贯彻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强调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强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出更多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形成为人民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这一重要思想深深植根于人民、紧紧围绕人民,是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科学理论,是指导人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强大思想武器。

2.贯穿着高度的文化主体性,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

创造性地提出坚定文化自信,并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的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肯定和深入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保持坚定的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以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为根本依托,植根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形成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灿烂成果,集中体现在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深刻把握,体现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丰富发展,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的坚定信念,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包容,对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文化思想把坚定文化自信作为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积极发展体现民族特色、反映时代要求的新文化,发展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为实现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不竭动力。

创造性地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鲜明特征和实践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完善体制机制保障,科学回答了如何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掌握价值观念领域的主动权、主导权、话语权等重大课题。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我们党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地位,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独特精神支柱、日常行为准则,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我们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打好价值观念交锋这场硬仗、赢得文化软实力竞争的较量,塑造了有利态势。

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既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又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挺立时代前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理论创新也是为了更好坚守这个魂和根。”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揭示了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树常青的奥妙所在。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3.彰显出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深化了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方法路径的认识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所孕育的文化以及形成的道路必然有着各自的特色。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坚定自信的底气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走自己的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然坚持独立自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善于从中华文明形成的独特价值体系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民族精神命脉中汲取丰厚滋养,充分激发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养成昂扬向上的风貌和理性平和的心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包容始终是文明发展的活力来源,也是文化自信的显著标志。”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民族充满开放精神。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宽广胸怀,自信地开展同其他民族交往和文化交流。马克思主义是不排斥一切真理、开放的理论体系。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融通中外、贯通古今,既赓续鼎新中华文脉,又积极采撷人类文明瑰宝,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形成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理论大格局大气象。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文明永续发展,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顺时应势、革故鼎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本身就是一个在坚持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的历史进程。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征程上,要守牢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守好“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守住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和坚实基础。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创新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体制机制和工作方法,用创新增添文明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交相辉映,推动中华文明在继承创新中不断发展,在应时处变中不断升华,持续展示新气象、铸就新辉煌。

马克思曾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仅是中华民族在创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也是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平发展所作的重要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深入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从而为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源源不断发挥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来源:光明日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929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