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吕鹏 白刚:建设金融强国
返回列表
查看: 36|回复: 0
收起左侧

吕鹏 白刚:建设金融强国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245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7-10 09: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吕鹏,女,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白刚,男,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暨哲学社会学院教授。


20231030日至31日,我国金融领域最高规格的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以下简称“会议”)在北京举行,标志着中国金融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会议首次从“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升格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表明了党和国家对金融工作的高度重视,彰显了金融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关键地位。会议强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这说明金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更是国家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值得关注的是,会议首次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目标。建设金融强国这一构想突出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将中国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的目标由原有的“快速发展”转向了更为迫切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对我国金融发展历程的总结,更是对我国金融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规划。会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对金融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引领金融改革与创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金融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金融实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党中央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金融是国家经济的核心和支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安全和稳定。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金融体系来支持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振兴。其次,在世界范围内,金融强国可以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金融实力与影响力与日俱增,需要在国际金融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最后,金融领域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监管和治理能力,以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建设金融强国可以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和应对能力。因此,建设金融强国不仅是为了增强金融实力,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当前,全球金融格局动荡变化,建设金融强国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更高的地位和更大的影响力,就必须在金融领域展现出更强的实力和竞争力。其次,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高。金融业要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必须解决当前金融资源配置不合理、服务效率低下等问题。目前,要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经济实体的创新发展。最后,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实力有待提升。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动力。中国要建设金融强国,必须在金融科技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推动金融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利性。中国金融正处于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转型的关键期,充满机遇和挑战。如何建设金融强国以赋能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政界、学界、业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金融强国的理论基础与目标体系
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为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首先,金融强国理论深植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引下不断创新与发展。金融强国理论不仅传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还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进行了独特的创新,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支撑。其次,建设金融强国要对准“六大核心目标”,“六大核心目标”涵盖提升中国金融实力的各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金融强国建设的框架与方向。(一)金融强国的历史渊源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继承与创理解金融强国的历史渊源需要回溯和总结中国改革实践的脉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金融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积极吸收和借鉴国际经验,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中国还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政策,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建设,这些举措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基础支撑,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中国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金融强国概念的提出,彰显了金融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旨在通过发展现代金融体系,提高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力,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中国崛起。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创新了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和引导,将市场与计划相结合进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有效性,同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引导和调控。这一理论在金融强国建设中具有指导意义,要求在金融市场发展中既要激发市场力量,又要保持国家对金融体系的引导和调控,确保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稳定运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将金融服务与人民群众的需求直接关联,促进金融机构更加注重发展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满足广大民众的金融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为中国金融强国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断与现代金融理论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保障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在金融强国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金融强国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模式和路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发展也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和政策工具。只有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实现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中国崛起。(二)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体系建设金融强国是新时代、新阶段党中央做出的重大金融战略决策,其本质是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上述目标,需关注若干个系统的子目标,实现各子目标之间的有效协同,共同推动金融强国建设。1.提升金融体系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金融强国建设的首要目标是提升中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通过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管理,提升其运营能力,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水平,以增强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具体来看,增强我国金融体系的实力,要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水平,使其更加稳健高效。金融体系的实力反映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上,还包括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通过提升金融体系的实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建设金融强国旨在提升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提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推动金融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加强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布局。金融体系的核心竞争力不但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还表现在技术、人才、品牌等方面。金融强国建设旨在使中国金融业成为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和塑造者,包括推动金融机构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开展业务、提升其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等。金融强国建设不仅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更要求我国金融体系能够实现长期稳健发展。因此,提升金融体系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推动金融体系的结构优化和业务转型,培育健康、稳定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体系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2.加强金融科技创新和应用是金融强国技术积累的重要目标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其内容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通过引入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金融业务的智能化、自动化,提升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捷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其次,推动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金融科技不仅改变了金融行业的商业模式和运营方式,还促进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最后,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和安全性。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能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实现金融服务的全天候、全方位覆盖,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还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务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因此,加强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能够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和安全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健全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强国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目标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政府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则和制度建设,提升监管技术,完善监管手段,强化金融市场监测和风险预警,加强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其内容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加强金融监管规则和制度建设。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离不开完善的监管规则和制度,要明确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和权限,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行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建立金融监管机构和部门,加强金融监管的跨部门协调和配合,提高金融监管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其次,提升监管技术水平,丰富监管手段。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金融监管也面临新的挑战,因此要不断提升监管技术水平,丰富监管手段,促进金融监管与金融市场的同步发展。再次,加强金融市场监测和风险预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预警机制,完善对金融市场的全面监测和风险评估,及时识别潜在风险因素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扩散,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最后,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合规管理,确保其依法经营、稳健经营,防止出现违法违规行为,规避金融风险。对金融机构进行合规管理,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和重要业务的监管和审查,严格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4.推动金融业开放和国际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深层目标金融业的开放和国际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方向。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准入限制,能推动金融业务的跨境发展和合作,吸引更多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推动金融业开放和国际化是金融强国建设的目标之一。要继续加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力度,取消或放宽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准入限制,允许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子公司或独资经营机构,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金融市场的经营范围,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提升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在此基础上,还应当推动金融业务的跨境发展。中国应积极推动金融业务的跨境发展,加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合作,促进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合作及资源共享,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品牌,推动中国金融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加强金融合作和交流,促进中国金融业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和保障。5.加强金融风险防控和应对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底线目标金融强国的建设需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和应对,包括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强化金融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首先,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评估。我国要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政策和制度,对金融机构扩大监管,做好风险评估和排查,及时发现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与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稳定安全。其次,推动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和机制,我国要增强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提升金融机构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再次,完善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我国要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存在的风险与隐患,提前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最后,加强金融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加强金融危机应对和处置能力,建立健全金融危机应对机制和应对机构,完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提升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应对能力和水平,是中国政府有效应对各类金融危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安全的重要路径。6.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终极目标金融强国建设的终极目标是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机构要更加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农村地区和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体来看,首先,金融机构要注重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金融强国的理念强调了金融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和作用,特别强调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金融机构需根据金融强国的理念,贴近实体经济需求,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次,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农村地区和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强国的目标是实现全面的经济发展,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农村地区和民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最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强国概念强调了提升中国金融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正是实现该目标的关键。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金融资源更多地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上,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四是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建立金融强国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开放和国际化,而提高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和效率可以增强金融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推广金融科技等手段,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普及程度和便捷性,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实现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金融强国建设中的困境与短板评估
我国金融强国建设面临诸多困境与短板,需要深入评估和全面应对。首先,中国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风险隐患,长期积累的风险亟待化解,这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挑战之一。其次,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仍存在显著短板,金融市场运作和风险管控受到限制,影响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此外,金融资源整合和配置能力显著不足,无法充分发挥金融在服务实体经济、推动创新发展中的关键作用。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金融强国建设,也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长远发展构成了潜在威胁。为此,需要全面评估和积极应对这些困境与短板,夯实金融强国建设的基础。(一)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风险隐患积累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存在结构性风险隐患,这或会阻碍我国建成金融强国。具体来看,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发育尚且不够成熟和完善,市场主体单一,制约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主要由大型国有银行主导,其他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规模相对较小,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市场结构单一导致了金融市场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不同的金融需求,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潜力。中国金融业在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方面尚面临诸多挑战,部分地区和行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突出。这种结构性失衡导致了金融资源长期向大型国有银行倾斜,而对于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支持不足,金融服务未能全面覆盖到实体经济的各个领域。因此,解决金融体系结构性失衡问题,推动金融强国建设,应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和效率。进一步来看,中国金融市场结构不够多元化,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其他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等发展相对滞后。单一化的金融产品结构限制了金融市场的创新和发展,金融市场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制约金融强国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金融市场结构存在地区性和行业性不平衡问题,加大了当前金融强国建设的结构性阻碍。这种不平衡的市场结构制约了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影响金融市场的整体效率和效益。(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中国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数据治理体系完善以及跨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尚存在缺陷,这些问题限制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影响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具体来看,中国的金融市场尽管规模巨大,但在关键领域如结算清算、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持和全面的金融数据治理体系。中国现有的金融数据治理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如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数据安全风险较高等,影响了金融机构业务的正常开展和风险管理,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金融数据不完善和不安全使金融机构难以准确地评估风险和制定有效的经营策略,制约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类似地还有,中国在跨境基础设施方面也面临着挑战,影响了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活动和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与跨境金融业务规模不断扩大相对应的是,目前国内的跨境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存在支付结算成本高、结算周期长、资金流动限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中国金融机构开展国际业务、进行国际贸易和投资的阻碍,也阻碍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利于我国提升金融国际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难以在全球金融市场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这进一步削弱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对金融强国建设进程产生了负面影响。(三)资源整合配置能力显著不足中国金融体系的短板之一是对外链接、整合和配置资源能力不足,而金融强国建设十分关注金融资源的动员、配置、优化和整合。在现实中,中国金融体系的资源配置能力不足导致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明显下降,这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首先,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水平较低。尽管中国金融机构在国内市场发展迅速,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相对不足。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地位与其国内经济地位不相称,这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对外链接不足。与国际领先金融机构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程度不够高,其国际业务布局相对有限,缺乏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与国际对手的竞争、市场份额的争夺等,这阻碍了中国金融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提升。因此,中国金融体系在国际化方面的不足成为了制约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障碍。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尽管近年来政府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开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仍然有限。这种相对封闭的金融市场环境导致了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难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市场。相较于国际市场上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限制了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从而限制了中国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不高成为了制约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这一局面使得中国金融机构难以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影响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阻碍金融强国建设进程。再次,中国金融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程度较低也阻碍了我国建设金融强国。金融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受到阻碍,资源整合程度相对较低。监管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信息沟通上的障碍,难以有效地共享信息和资源。这进一步影响了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在资源利用方面出现了重叠和浪费的情况。最后,中国金融体系内部的竞争相当激烈,各金融机构往往倾向于单打独斗,缺乏合作共赢的意识,使得中国金融体系内部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难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发展。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中国金融体系内部协同配合不足成为制约其整体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不利于激发金融体系的发展潜力。
三、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保障和基本遵循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根本保障。只有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才能确保金融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金融改革稳步前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我国建设金融强国的基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南,强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监管和防控金融风险。通过这两个关键要素的有力支持,中国金融体系将在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中不断完善,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能够确保金融发展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以及国防安全等各个领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都是不可或缺的。在经济领域,金融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金融不仅直接影响到经济的运行效率和国家的宏观经济稳定,还涉及到国家的战略安全。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力量,在推动经济建设特别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必须发挥其核心作用,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和金融系统的全面进步。在金融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党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中国金融业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等一系列改革,增强了金融业的活力和韧性,提高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这一系列改革举措的实施,得益于党对改革开放的坚定决策和全面推进,为金融强国的构建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党的领导不仅在实践中指引着金融业的发展方向,更在理论上为金融改革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党的基本路线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统一,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金融业实现持续创新,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发展道路,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党的领导能够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金融市场稳定是实现金融强国的基础和前提。在党的领导下,风险防范被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具体来说,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构建了多层次、多维度的风险管理体系。这包括对金融机构的严格监管,加强风险评估和应对能力的提升以及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等。在监管政策方面,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创新,及时修订和完善监管规定,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与此同时,加强了金融市场准入门槛管理,规范了金融业务经营行为,防范了金融风险的扩散和蔓延。除了制度建设,我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提供了重要保障。在金融风险应对过程中,中国金融监管部门通过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吸取国际经验,提升了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同时,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借鉴国内外最佳实践,不断完善监管政策和应对措施,不断提升金融市场的抗风险能力,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党的领导下的中国金融业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战略定力和应对能力。党的领导不仅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强后盾,更是金融风险防范的有力保障。在金融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党的领导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为实现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提供了保障。党的领导作为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推动力量,将持续引领中国金融业不断拓展国际合作,通过金融强国建设扩大国际影响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首先,党的领导将金融业国际化纳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确立了金融业国际化的战略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始终将国家长远发展放在首位,将金融业国际化视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加大了在海外市场的投资和布局,推动中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其次,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市场竞争,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与交流。中国金融机构通过参与国际金融机构和组织,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推动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进程。党的领导为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鼓励国内金融机构在国际市场上积极发展,提升中国金融业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最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中国金融机构通过积极参与国际金融规则的制定和改革,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中国金融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二)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基本遵循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是金融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根本遵循和战略指导,而且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这一思想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奋斗目标,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历史方向和战略目标。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金融业将积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便捷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和满意度。在金融强国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努力让金融业更好地造福于人民群众,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金融强国建设中,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质量。要坚决破除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金融业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不断激发金融创新活力,推动金融业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强调以全球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金融强国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动力。在金融领域,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金融机构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加强金融科技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金融、智能金融等新模式的发展,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协调发展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进行了整体布局。金融业要实现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既要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又要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各类金融机构之间、金融市场内部的协同发展,实现金融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绿色发展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金融业要积极支持绿色金融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资本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推动建成绿色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市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开放发展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广阔空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倡导金融业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格局,为中国金融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提供重要方向。共享发展理念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金融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金融资源的公平配置,加强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服务,让金融服务惠及更广泛的人群,实现金融发展的共享共赢。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和发展理念为中国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金融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血脉,起着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社会财富分配的关键作用。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进程中,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以及数字金融五大领域尤为重要,每一领域都承担着特定的社会和经济职责,是推动金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一)科技引领:创新科技金融,奠定金融强国科技支柱科技金融的发展对推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金融体系是促进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系列金融工具、金融制度、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创新性设计与规划,助力科技实现高水平供给和金融实现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科技金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我国科技金融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首先,在金融强国建设过程中,要对金融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要将金融赋能的着力点聚焦在科技创新方面。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源泉,需要得到充分支持和保障。虽然银行和保险机构在科技金融创新中扮演着主力军的角色,但直接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尚显不足。必须构建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此外,还需建立更加灵活和便捷的金融服务机制,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切实推动金融强国建设进程。其次,针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的关键在于精准定位和个性化支持,而不是一刀切地应用于所有企业和领域。金融机构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情况调整空间布局,将金融资源更多地投向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模式有助于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为实现金融强国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大力推进科技信用信息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科技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常常面临着资金短缺和信用不足的问题。要建立健全科技信用信息体系和融资担保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和人才价值评估服务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增信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多样化、更可靠的融资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深入发展,推动我国金融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二)绿色崛起:赋能绿色金融,打造金融强国可持续之基发展绿色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从不同层面全面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首先,建立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目前我国绿色金融标准尚不完善,存在着各地标准不一、认证机构繁多的问题,导致企业面临高昂的认证成本和复杂流程,限制了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应该由政府主导,联合相关金融监管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制定一套全国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明确绿色项目的认定标准、评价方法和监管要求,降低绿色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参与绿色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金融强国建设需要持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体系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应当更加深入地融合科技与金融,适应市场需求和绿色产业的发展方向。在设立绿色专项基金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绿色金融项目溯源体系,提高绿色项目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金融机构也应当积极研发绿色金融衍生品,如基于环境数据的绿色期权等,满足市场对多样化绿色金融产品的需求。创新不仅有助于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金融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为金融强国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再次,金融强国建设要以科技赋能绿色金融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为绿色金融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构建更为精准的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模型,提升对绿色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结合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搭建安全高效的绿色金融信息平台,加强对绿色资产的登记和交易监管,提升市场透明度和流动性。科技赋能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降低绿色金融的运营成本,推动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为金融强国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最后,金融强国需要建立完善的绿色金融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在绿色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各种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可能会对其稳定性和健康发展构成挑战。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完善绿色金融标准和监管机制,提升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应当建立绿色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和监测机制,加强对绿色项目的监管和风险防范,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多效举措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三)普惠共享:推广普惠金融,实现金融强国全民共享愿景普惠金融是一项涉及广泛、影响深远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金融服务的普及、平等和可持续发展。普惠金融的发展关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要意义。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政策、技术、体制等多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的优化创新。推动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从金融强国战略角度来看,我国需要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政策框架。政府应明确普惠金融的发展目标、路径和政策措施,为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各级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责任和义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在数字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普惠金融服务模式,从金融强国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金融科技优势,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构建普惠金融数字化平台,实现金融服务的精准定位和个性化定制。通过移动支付、智能终端等手段拓展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满足不同群体的金融需求,降低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从而实现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金融实体经济的全面发展。从金融强国的角度出发,健全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建立普惠金融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社等基层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企业、农村地区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应鼓励银行、保险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投入和支持,引导资本市场更多地支持普惠金融发展。以上举措有助于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金融强国的宏伟目标。要从金融强国战略视角下,防范化解普惠金融领域风险,确保普惠金融发展安全稳定。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各种风险挑战可能会威胁到金融系统的稳健运行,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需要建立健全普惠金融风险监测、防范和处置机制,保障普惠金融发展的安全与稳定。通过建立普惠金融风险评估模型、加强对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审慎监管,完善风险预警和防范机制,及时处置风险事件,防止金融风险向系统性风险演变,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在体制机制层面,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基层金融机构的支持,引导其加大对农村和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鼓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加大对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拓展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为更多的社会群体提供包容性金融服务。通过以上举措,可以促进金融资源的更加合理配置,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和质量水平,为实现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四)养老保障:健全养老金融,牢铸金融强国民生安全网养老金融作为支撑老龄化社会、保障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民生福祉,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现,养老金融的发展成为实现金融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因此,养老金融的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建设尤为迫切。在建设金融强国的过程中,养老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立足于金融科技的快速演进,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推陈出新,提供更为智能化、便捷化的金融服务。首先,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智能化的财务规划和理财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养老资金。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能更准确地评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为他们提供更个性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提升养老金融产品的实用性和适应性。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老年人更好地规划生活,也为金融强国战略下老龄化社会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其次,建立健全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除了已有的养老保险制度、企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养老金制度外,进一步完善各类养老保障机制,包括长期护理保险、医疗保险等,形成广泛全面的养老保障网络。为增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和灵活性,可以探索建立灵活养老金制度,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弹性化的养老金计划,使其获得稳定持续的养老保障。这些举措有助于缓解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压力,提升国民的养老幸福感,从而为金融强国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最后,要实现金融强国的建设目标,需要深化养老产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发展。养老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但由于资金链断裂、融资难等问题,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因此,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金融机构参与养老产业融资,为养老产业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产品和服务。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民间投资参与养老产业的发展,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养老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养老产业和金融业的共同发展,为构建金融强国注入新的活力。(五)数字驱动:数字金融引领,加速金融强国数字化进程数字金融作为金融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其发展对提升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在构建金融强国的过程中,数字金融承载着加快金融业创新转型、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成为引领金融业面向未来、增强国际话语权的核心力量。因此,必须深入挖掘数字金融的潜力,加强监管,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政策环境,助力数字金融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引擎。数字金融需要规范发展,在推动数字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对数字金融市场和行业主体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大信息披露和风险防范,提升数字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防范金融风险,提高人们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度和金融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性,为金融强国的建设提供坚实保障。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组成部分,数字金融需要高效稳定的基础设施支撑。要加快传统金融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优化数字金融网络和系统架构,提升数字金融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加强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与金融业深度融合,为金融创新和服务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这一系列举措能有效提高金融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数字金融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速金融强国数字化进程。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实现数字金融与金融强国战略衔接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制定更加灵活和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数字金融产业的健康发展,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数字金融领域的投入,推动金融科技企业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促进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范,确保数字金融发展的稳健可持续。这一系列政策举措能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数字金融创新与实践,推动金融强国战略的顺利实施。
编辑:刘一
文章见《中州学刊》2024年第6期“经济理论与实践栏目,因篇幅所限,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