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三农调研   吉林:争当现代化大农业排头兵
返回列表
查看: 26|回复: 0
收起左侧

吉林:争当现代化大农业排头兵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83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83434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4-7-19 0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本帖最后由 gecccn 于 2024-7-19 09:40 编辑

盛夏时节,万物竞秀。广袤的吉林大地,处处涌动着发展活力。农田绿意盎然,大棚挂满果实,农机加足马力,园区彰显科技……现代化大农业的蓬勃脉动格外强劲。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畜牧业大省,吉林在我国的农业版图上十分亮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视察,每次必看农业、必讲“三农”,为吉林农业农村发展擘画蓝图、指路领航。“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要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殷殷嘱托,催人奋进。吉林锚定建设农业强省目标,将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培育“四大集群”之首,持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用力打造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万亿级产业,突出抓好科技装备建设,奋力书写大农业、大产业发展的时代答卷。 11
5月23日,在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鑫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驾驶农机进行水稻插秧(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向链条要效益
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上展现新担当

吉林地处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坐拥享誉世界的黑土带核心区,在粮食生产上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当做吉林农业的首要任务、立足之本、最大价值,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尽最大努力多产粮、产好粮,让‘中国饭碗’装进更多优质吉林粮。”吉林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李德明表示。同时,吉林还抓住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全产业链条的大农业,加快从“卖原粮”向“卖产品”转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为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吉林省深入实施黑土地科技会战。在农安县合隆镇毕家店村,只见成方连片的黑土地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辽阔,一条条覆盖秸秆的田垄延伸向远方,“这一片是中科院东北地理研究所的基地,主要试验秸秆覆盖条带耕作等技术,不仅可以让地温增加1℃~2℃,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吉林隆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种植板块负责人陈文博边走边介绍。来到另一片看不到一点秸秆的土地,他说,这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基地,主要试验秸秆全量深翻还田技术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再往基地深处走,还可以看到一个蒙古包形状的蓄水站,外面连接4个过滤器,过滤后的水经过蓄水站,再通过一条条细长的滴灌带输送到田间。“这滴灌带有一个特别的设计,能控制水肥的流量,大大节省了水肥,同时也能提高种植密度,像旁边没有实行水肥一体化的土地,玉米的种植密度就从每亩7万株大幅下降到6万株。”陈文博对黑土地保护技术了如指掌。正是因为与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公司的东北黑土地创新研究院形成了多项“用得上、留得下、推得开”的黑土地保护科技成果。类似这样的研究机构,在吉林还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研究中心。此外,吉林还大力推广“梨树模式”,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700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耕作质量的提高,为养好地、种好粮打下了坚实基础。

提升粮食产能,还少不了先进农机装备作支撑,尤其在吉林这样人均耕地13亩多的地区,更需要大马力农机来提高作业效率。走进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众一合作社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库房,只见各式各样的大型农机排列得整整齐齐,场面甚是壮观,它们像一个个身姿挺拔的士兵,随时准备去广阔的田野战斗。“这个拖拉机是克拉斯的,那个是约翰迪尔的,一台250匹马力,另一台230匹马力。”介绍起农机情况,合作社理事长陈忠国满是骄傲,“现在合作社有7000亩土地,今年玉米播种已全部完成。过去人工一天只能播种一亩地,现在一台免耕播种机一天就能播种14~15饷地,效率高多啦!”近两年,合作社的农机又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基本达到了国内农机自动驾驶先进水平。像众一这样的农机合作社,吉林有6685个,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

打响品牌,不仅能让农产品有身份,还能有身价。长春市九台区历史上曾是“贡米”的故乡,走进位于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稻米产业展馆,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稻作历史文化,更可以看到九台贡米品牌的成长史。皇粮碑图片、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标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证书、国家女子排球队官方大米品牌、五彩缤纷的大米礼盒……一个个实物和荣誉图片,向人们展示九台贡米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变迁。自清康熙年间,九台大米就被列为皇粮贡米。为保障贡米的产品质量,九台区成立了贡米协会,吸纳上百家企业加入,通过“品种+技术+特色基地”在全域打造贡米稻作体系。“贡米作为九台的一张‘名片’,有高于‘国标’‘省标’的生产标准,有让生产者安心、消费者放心的可追溯体系,正实现‘好米’变‘名米’,‘名米’变‘品牌’的良性循环。”九台区副区长张新天说,贡米品牌让大米卖上一个好价钱。像九台贡米一样,吉林还有很多响当当的粮食品牌,吉林玉米列入七大“吉字号”品牌,吉林大米连续5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榜首,榆树大米、梅河大米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舒兰大米进入国家精品品牌培育名单。

走深加工路线,也能延长价值链。白城市属玉米主产区,但曾经玉米深加工产业几乎为空白。自从吉林梅花氨基酸有限责任公司落户白城后,每年可消耗白城及周边玉米300万吨。该公司是梅花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也是吉林省重点招商引资玉米深加工项目,生产的赖氨酸盐很受欧盟、东盟、拉丁美洲等市场的欢迎。不止赖氨酸盐,玉米还可以加工成很多产品。如今,吉林省已经发展了玉米淀粉糖醇、氨基酸、发酵酒精、玉米食品等6大产业链,增值50亿元。同时鲜食玉米产业链条也在不断延伸,开发出玉米月饼、咖啡玉米豆、玉米浆包、玉米须茶、玉米面膜等鲜食玉米新兴产品,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朝阳产业。

向各要素、各环节要增产潜力,吉林还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一系列举措让吉林省粮食生产“成绩单”十分亮眼,连续三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粮食单产位居全国粮食主产省第1位。玉米水稻集群产值超1000亿元,玉米深加工能力1790万吨,粮食产业链效益逐步提高。

22


2024年4月2日,农民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驾驶农机整理耕地里的秸秆(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向科技要动能
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上交出新答卷

夏日的吉林,田间地头农事繁忙,北斗导航、无人驾驶大显身手……以科技创新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吉林省加强现代种业技术攻关,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的各环节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现在吉林省有8个玉米品种亩产“超吨粮”,3个水稻品种亩产超700公斤,认定省级智慧农业示范基地22家,农业正在向新而行,“新”潮澎湃。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种业振兴是重要之举。在长春国家农高区,源于科研平台的科技支撑,玉米种业创新技术正在努力攻克。来到园区的一片黑土地边,看起来并无新奇,但却蕴藏着玄机。讲解员杨月介绍,1号地是北京科技大学的玉米育种试验田,2号地是中国农科院和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的玉米试验基地,3号地是玉米、大豆等新品种展示,还有米菇米豆间作、激光除草、高产栽培技术展示,4号地、5号地……既有技术集成,也有新品种展示,这里为培育更优更强的玉米品种注入了“硬核力量”。农高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海成说,自批复两年来,农高区建设了一个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形成了既有玉米种质资源库,又有国际种业研发中心,还有百万亩玉米种子、水稻种子生产基地的园区,为玉米种业研发搭建了设施平台和科研平台。现在产业园已经对接了具有70多年玉米研究历史的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引进了先正达集团中国、隆平高科等知名种业研发企业。为将实验室的科技成果推向更加广阔的市场,农高区还引进了“育繁推”一体化的亿元级种子公司——鸿翔种业有限公司。目前,鸿翔种业年可加工种子5000万公斤以上,高质量的玉米种子从这里走向全国大市场。搭建科研平台、推动成果转化,一项项保障玉米种业稳步前行的措施正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

走进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的乡野牧歌数字化温室,第一感觉就是整洁、敞亮、智能,一排排鲜红的草莓整齐地生长在高架上,被调配好的“营养餐”通过数字化水肥一体化系统滋养着,“我们品种主要有红颜、香野、粉玉,果大甜度高,每栋大棚产值在14万元以上。”乡野牧歌(长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润高兴地说,现在草莓基本上供不应求。记者进入另一个棚,卷帘控制、补光雾化等一系列智能化设备映入眼帘,科技味儿十足。“我们的灌溉用水是通过反渗透膜净化,草莓喝的都是纯净水。”指着身后整套数字化水肥一体化设备,李润介绍,这套系统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可以根据不同生长期草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智能定量配比水肥。在吉林省蔬菜花卉科学研究院团队的技术支持下,逐渐摸索出一套方法:大棚里的土壤、空气、二氧化碳传感器,可实时采集数据信息,传输到终端平台,同时匹配气象数据、植株生长数据和实验室检测的基质数据,再通过建模分析,就能为草莓找到它在不同生长期适合的灌溉策略和营养元素,这种模式已经推广到四平市等地。

离开数字化温室,在公主岭市恒通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智能蔬菜大棚内则是另一番景象。一排排整齐的水培蔬菜郁郁葱葱,放眼望去,一派生机勃勃景象。在这里,激光和农业竟然结合在一起,催生着农业种植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这是激光植物补光灯,由于不同植物在不同生长周期对光的需求不一样,我们就像做菜谱一样,让专业人员随时监控数据随时调整变化。这么大的温室仅安装52盏,就能保证苗木拥有最佳的生长环境。”指着大棚顶部又长又细的灯,公司负责人徐丽辉介绍说。来到温室玻璃走廊,她从组培室拿出一瓶蝴蝶兰苗展示给大家看,“通过激光补光的苗木,育苗期短,抗病虫害能力强,存活率高。像这样一瓶卖10株赠5株,网上售价25元还能赚钱,因为成本显著降低了。”工作人员拿出一个激光补光灯,徐丽辉显得很兴奋,“别看它贵,一个1800元,但功率只有13瓦,普通灯要60瓦,一年下来,光电费就从260万元降低到90万元,节省大约三分之二的能耗。”她回忆说,刚开始怎么也不相信,“我晚上每两个小时来查看一次,看看苗木长得怎么样,等观察了几天,苗木生长正常才算放心。”她说,激光植物补光灯还能激活植物隐性基因,让蔬菜口感和品质都能提高,像他们产的黄瓜能卖32元一斤,西红柿卖到38元一斤,很受消费者欢迎。


33

这是2020年8月28日在吉林省抚松县万良镇大方村旁拍摄的人参种植大棚(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许畅 摄
向资源要食物
在做优做大产业集群上激发新势头

吉林资源丰沛,物产丰饶,黑木耳、梅花鹿、鲜食玉米、牛肉、人参等农产品特色鲜明。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吉林坚持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做活“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以“十大产业集群”为抓手,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不断拓展大农业发展空间。

吉林省年产农作物秸秆4000多万吨,通过大力发展肉牛产业,让更多的秸秆资源过腹再还田,将普通的秸秆转化为肉和奶,对于保护黑土资源、发展产业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等大有益处。自2021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自工程启动以来,全省已经形成集肉牛良种繁育、养殖、交易、屠宰精深加工等较为系统的肉牛特色产业,肉牛集群全产业链产值已达到2000亿元。

张帅是梨树县张帅农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目前经营管理着1200公顷的耕地,每年可收获大量的玉米和秸秆,这也是他饲养肉牛的优势。从2022年5月开始,共饲养肉牛300多头,在达到出栏标准后,预计每头牛可以盈利2000元~3000元。不只是梨树县,在吉林省的农安、榆树、伊通、通榆、敦化等县(市),肉牛养殖业都在蓬勃发展。目前,吉林省肉牛饲养量达到892万头,位居全国前列。在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养殖肉牛的同时,吉林省也在围绕肉牛产业链做文章,引入企业共同运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现有的一些肉牛屠宰深加工企业已经颇具规模。以长春皓月为例,该公司年可屠宰肉牛100万头、羊200万只,是首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经形成肉牛全产业链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公司通过精深加工将一头牛的牛肉、牛血、牛骨、牛皮、牛脏器等“吃干榨净”,使一头活牛加工后平均产值达到5万元以上。

特定的气候孕育特定物种。吉林还盛产人参,是全国产量第一大省,人参产业也是吉林省最具优势特色的富民产业。吉林聚全省之力在抚松、集安、靖宇、通化、延吉等地,打造以人参为主导的产业带。

地处长白山核心区的抚松县被誉为“中国人参之乡”,这里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全国80%的人参交易在这里完成。抚松县将全域规划为中国人参产业示范区,打造食药纳米产业园,建设长白山资源与健康研究院,研发出人参皂苷、人参多肽和人参多糖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建设科创中心,构建高质量标准体系,开展“数字人参”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已实现“一品一码”身份数字化监管……一系列措施推动人参产业高级化、产品高端化、品牌驰名化。翻开发展版图,以人参为主的医药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全县支柱产业。抚松县只是吉林发展人参产业的一个缩影。吉林坚持质量兴参、绿色兴参、科技兴参、品牌兴参,制定15项国家标准和近50项地方标准,打造“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实现了标准化生产、精深化加工、品牌化销售,形成了覆盖食、药、保、化、生“五大系列”的产品体系,展现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集群化发展态势,全产业链产值已迈入700亿元门槛。

从“小特色”到“大产业”,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吉林省生猪、肉牛肉羊产业集群产值超千亿,禽蛋、人参、果蔬、林下及林特产业集群产值超500亿元,建设“十大产业集群”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709家,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19个。现代农业产业串珠成线、集群成链,已汇聚起建设国家“粮仓肉库”、百姓“中央厨房”的中坚力量。
向融合要活力
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上实现新突破
走在吉林的乡村,只见房屋错落有致,田园风光旖旎,村民幸福满满,一幅幅崭新的乡村美景让人耳目一新。吉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创新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在建成一大批美丽乡村基础上,依托乡村丰富的山水田园资源,以现代农业为基,以旅游休闲为形,以乡土文化为魂,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
走进九台区土们岭街道马鞍山村氿遇欢乐谷,就像进入欢乐的海洋,一座形似马鞍的山上次生林郁郁葱葱,热闹与静谧在这里相互交融。一辆小火车从园区开进山里,线路绕山闭环后,把过山车、大摆锤、飞行塔、飞艇旅行等项目串联起来。“我们去年国庆期间开园,门票68元一张,很受大家欢迎,都火出了圈。”氿遇欢乐谷副总经理付洪伟介绍说,今年冬天,还将打造氿遇冰雪欢乐谷。2018年,马鞍山村里招商引进了亚汶生态农业公司,公司依托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政策,使用零星分散建设用地不仅建设氿遇欢乐谷,还建设了24栋关东风情民宿和智能温室、快乐农场等。走在村庄的道路上,不时还会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他们排成一列纵队,正等待去往下一站游学地点。付洪伟说,在农场里,可以体验农耕劳动、学习农耕知识、品尝乡村美食,一年四季,会不间断地迎来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欢乐谷的建设还带动了如美乡村民宿等一批文旅项目落位马鞍山村。走进如美民宿的望山餐厅,窗明几净,餐桌整齐。院落里,几口干干净净的大锅似乎在等待着游客的到来。“这一排三个房子都被我们租下来做民宿了,别看现在冷清,等到明天周六,游客会一批批地过来,这几口锅也会炒出一盘盘香喷喷的东北菜。”如美乡村民宿负责人车晶笑着说,现在是和农户签了10年合同,一年租金2万元。杜秀芬既是这个房子的主人,也是餐厅的服务员,她说,看到村里的民宿、餐厅做得红红火火,心里乐开了花。问起房屋的租金,她说,“即使想涨也不能涨,咱不能那么不讲究。”敞亮的话语,虽朴实无华,但却道出了村民对村庄发展现状的满意。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贫困村到先进村,农文旅融合让马鞍山村发生了华丽转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是典型的朝鲜族村落,村里97%的居民都是朝鲜族。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光东村指出,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光东村走出了一条绿色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与特色民俗文化相融入的强村富民之路。紧邻长白山下海兰江畔,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光东村全面推广有机水稻种植,产品销往国内及日本、韩国市场。风景优美的稻田风光,也为乡村旅游发展创造了机会。光东村依托民俗风情和绿色有机大米品牌优势,打造集民俗旅游、观光体验、风味餐饮等于一体的现代农村田园旅游新区,全面发展民俗旅游。稻田亲子乐园、稻田小火车开业运营后,每年吸引15万左右的游客来村游玩。看到商机的村民们,陆续参与到乡村旅游行列中,开起了农家乐、超市、咖啡屋、民俗餐厅等,人均每年旅游收入在5000元左右。眼下,光东村这个乡村旅游的“新样板”,从产业单一、贫困落后的边疆小村,一跃成为产业兴旺、物阜民丰的旅游网红打卡地。这片田野充满希望,这片热土大有可为。筑牢金色“大粮仓”,奏响创新发展曲,勾勒集群产业图,绘就和美兴旺景,吉林书写现代化大农业的故事笔耕不辍、步履不歇。(来源:《农村工作通讯》、中国农村网)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910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