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魏际刚 刘伟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也形成较大挑战。近期的情况显示,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面临重构,一些产业正加速转移,供应链风险一时凸显。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各国需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促进疫情防控背景下的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畅通。我国也正在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从国际层面看,世界各国需同舟共济,共同应对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冲击,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建立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坚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
一方面,需采取务实举措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各国应加强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在有效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尽快打通跨境物流通道,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具体来看,要加强各国产能供需信息的沟通,推动建立疫情防控条件下的供应链产能协调多边合作框架;考虑推动构建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探索相应的治理机制、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
另一方面,需更好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作用,增强全球供应链的应急能力和协同能力。应发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的作用,在充分吸收各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建设,构建基于全球应急事件的供应链应急体制机制,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预警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搭建全球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助力应急救援物资的全球协同调度。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也至关重要。各国需共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双边自由贸易,进一步强化国家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推动全球范围内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构筑具有更高开放水平的区域产业链、科技创新链和全球价值链。
我国是全球化的坚定推动者,需在全球性、区域性治理平台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看到,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门类最全、配套最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是重要的全球供应链枢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占据重要地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也给全球供应链带来较大影响。对此,我们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加快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特别是有序推动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使经济社会这个动态循环系统顺畅运转,为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作出贡献,体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第一,精准有序推动复工复产。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推进各省市的物流通道恢复,确保企业复工复产需要的原料和物资得到快速补给;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物资生产,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应急产业集聚区,更好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完善区域性应急产业链,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
第二,增强数字化能力,提升供应链效率。一是要以数字化建设为目标,重点关注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考虑放宽数字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二是推动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同、数字化管理等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应用。生产企业要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建设,积极推进敏捷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无接触式交付和不间断快速供货;服务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重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链条,积极推进智慧门店运营;物流企业要重视无人技术与装备在行业中的应用和推广,提升物流场景的智慧化服务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流程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通过加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计划调整,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可控及可预见的供应不确定性准备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变革。
第三,切实保障供应链金融安全。抗“疫”期间,要做好对金融机构信用、流动性等方面的风险监测、预警等工作,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供应链条和金融链条。对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汽车制造、半导体、轨道交通、进出口贸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建立重点监测机制,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遭遇困难的企业和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合理延长贷款期限和减费降息。
第四,努力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我国正在推动外贸外资企业复工复产,以特殊时期的有力举措保障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正常运转,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护航。要支持出口重点企业尽快复工复产;简化通关手续,降低港口、检验检疫等环节收费,推出更多外汇便利化业务;鼓励各地促增量、稳存量并举,抓好重大外资项目落地。与此同时,可依托我国制造业的显著优势,加大在防疫物资方面的全球供应保障,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港口、物流、海关、贸易、检验等供应链流程协同,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我国在供应链治理方面存在的短板和不足。对此,需抓紧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关键供应商自给、实施供应链备链计划等方式,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供应链弹性建设。积极发展应急产业供应链,完善突发事件应急供应链服务体系,健全应急供应链产能弹性机制。将非常规突发事件供应链应急能力作为评估企业供应链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景推演,提升企业在供应链技术、组织理念、流程、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应急能力。扶持领先企业的供应链体系建设,增强优势企业对全球供应链的主导力,将我国产业优势长期稳定地嵌入全球供应链体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