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文化振兴   向玉乔:​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返回列表
查看: 182|回复: 0
收起左侧

[乡风策略] 向玉乔:​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5万

帖子

259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039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3-12-29 09:1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向玉乔,男,湖南师范大学中华伦理文明研究中心教授。


文明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受到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问题。对于当代中华民族而言,由于伟大复兴之大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情势变得空前激烈,如何传承发展和对外传播中华文明的问题被提上非常紧迫的议事日程。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贡献是提出了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要论断,并对其展开了深入系统的理论论述,为人们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的传承发展和对外传播问题提供了思想指引。
一、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内涵要义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所创造的所有成果的总称,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等主要内容,体现中华民族摆脱蒙昧、野蛮状态之后在物质财富创造、社会制度设计、精神价值追求、社会秩序建构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中华文明自成体系、赓续不断,具有五千多年的辉煌发展历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中国特色、中国气象、中国气派的精神标识,积淀了丰富多彩、博大深厚的文化精髓,在人类文明的历史方位和总体格局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人类文明历史画卷中最辉煌灿烂、最引人入胜的重要篇章。中华文明是由多姿多彩的精神标识和博大深厚的文化精髓构成的一个文明体系。它植根于农耕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等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外显的、直观的、有形的,人们能够切实地感知、识别和描述它的存在。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丰富多彩,既可以通过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具体的人物、物品、事件和思想表现出来。例如,受到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双重影响,中华民族普遍表现出自强不息而又不骄不躁的精神气质。或者说,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既是山性的,又是水性的。儒家要求人们做人如山,积极向上,勇于担当,敢于作为,厚德载物。道家要求人们做人如水,甘居低位而不自卑,滋养万物而不争功,顺其自然而不做作,超然洒脱而不世俗。中华民族往往用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我们主要用儒家思想来评价自己对待生活、工作、事业的态度,其评价标准是要求自己积极入世、乐观向上、勇于承担责任、奋力创造工作业绩、全力追求崇高事业;而将道家思想主要用于评价自己对待生活成绩、工作业绩、事业成就的态度,其评价标准是要求自己在面对生活成绩、工作业绩、事业成就时保持谦虚、低调、不张扬的态度。自强不息而又不骄不躁的精神气质是中华文明在中华民族身上体现出来的普遍精神标识。通过这一普遍精神标识,中国人的民族身份很容易被识别。文化精髓是中华文明的内在文化精神。它是内隐的、抽象的、无形的,但它可以借助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表现出来。习近平总书记说:“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明史非常悠久、复杂,但它可以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社会的中华文明、革命年代的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华文明;与此相应,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也可以大体上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没有无内容的形式,也没有无形式的内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依赖内容;当形式适合内容要求,它对内容发挥着促进作用,如果形式不适合内容要求,它会对内容发挥阻碍作用;内容对形式也有依赖性,内容能够获得适当形式时,它能够得到很好表达,如果内容不能获得适当形式时,它不能得到适当表达;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有机统一。中华文明是多姿多彩的精神标识和博大深厚的文化精髓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产物。
二、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独特性
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世界也因为文明多样性而变得无比精彩。中华民族具有强大文明创造能力,也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了杰出贡献。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创造的伟大文明形态,在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两个方面均具有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具有其他文明形态无法相提并论的传承性和连续性。受到中华文明赓续不断的总体特质的强有力支配,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展现出强大的自我演进能力和自我接续能力。历史地看,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大体上经历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到革命文化再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形态演进过程。它们不断演进,并没有因为时间流逝、历史变迁而中断。例如,中华民族在远古时期就已经形成的“尊天法地”思想观念一直在中华大地上流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二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多元文化资源融合发展的结晶。从古至今,中国一直是一个多元文化社会,各种文化资源汇聚一体,相互激荡,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交相辉映,共同演奏出绝伦无比的文明交响乐章。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格局,汉唐时期又从印度引入了佛教文化,并且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大力推进了文明交流互鉴。晚清政府推行闭关保守政策,导致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的交流互鉴出现了部分中断,但魏源、严复、梁启超等有识之士仍然“睁眼看世界”。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更是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形态之间的交流互鉴提高到了新的境界。历史地看,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传统社会具有融合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佛家等各种思想流派的特征,在近现代社会又融入了大量西方文明的积极成果。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的许多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具有永不褪色的价值。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社会创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包含大量可以代代相传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很多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都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它们能够成为中华文明的永久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四是中国共产党为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做出了特殊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中国共产党在中华大地上诞生之后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百余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此过程中形成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体系,为中华文明增添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国共产党为创造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所做的特殊贡献,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五是中华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展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过程中进行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所形成的丰硕成果的总称,是中华文明演进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当今中国为世界人民贡献的文明新样本,是具有中国特色、反映新时代需要和符合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范式。人类文明新形态包括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价值取向的物质文明、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主导的政治文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的精神文明、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主旨的社会文明、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价值旨归的生态文明等主要内容。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涵要义能够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知识引导。
三、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历史演进
要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和主要内容,我们既应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所作的三种分类,也应该借鉴语义学和语言哲学的研究成果,主要从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三个方面来予以把握。1.中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主要在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毛泽东说:“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华文明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思想理念。传统社会的中华民族在思想理念上具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尊天法地,坚持以自然为师;二是重视伦理,坚持以德为本。中华民族历来不以自然界的主宰者和统治者自居,而是始终将自己视为自然之子,认为人应该效法自然、遵循自然规律,但不主张做宿命论者,要求人们主动掌握自己的命运。《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意指,人应该学习“天”的刚强之德,做自强不息的君子。《周易》还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指,人应该学习“地”的柔顺之德,做厚德载物的君子。另外,中华文明历来是以伦理文明为主导的文明形态,中华文化也历来是以伦理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形态。张岱年、方克立等人认为:“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在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两种核心思想理念,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培养的两种最重要德性,喻指培养自立、自强、自信、勇于担当的德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二是以德为本、道法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价值观念集中体现在中华传统美德之中。中华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是中华民族在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崇尚的主要德性,也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倡导的主要价值观念。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也受到国际社会推崇和称赞。”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主要源自儒家和道家伦理思想。儒家倡导以德为本,要求人们做人如山、积极入世、厚道诚实、孝老爱亲、扶危济困、大公无私、敢于担当、见义勇为、乐于奉献,为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不断贡献力量。《大学》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道家坚持以精神自由为本,要求人们做人如水、自由洒脱、道法自然、谦卑低调、无私利他、超越自我,在学习成绩、工作业绩和事业成就面前戒骄戒躁。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三是重平安、崇和平、求大同的传统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在传统社会就形成了强烈而明确的理想信念。道家以平安为善,以安静为美,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太平、安宁、自由的生活。老子说:“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儒家希望人们能够生活在“大同”社会。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重平安、崇和平、求大同是中华民族在传统社会的共同理想追求。英国哲学家罗素曾经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理想信念大加称赞,他说:“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骄傲到不屑打仗’,那这个国家非中国莫属。”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和平,主张不轻易言战,反对好战、嗜战的做法,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华民族懦弱无能。罗素说:“如果中国人愿意,中国会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但他们只求自由,不愿主宰。”2.中华文明通过革命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无比壮烈、无比光荣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光荣的革命文化,它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构的中华文化形态、中华文明形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浴血奋战,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文明树立了用鲜血染红的壮烈文明精神标识和红色文化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华文明精神和中华文化精神受到血与火洗礼的历史时期。中华文明通过革命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中华文明史和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思想基础,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正确理论指引。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的整个历史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的重要成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提供了思想保证,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价值维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是外来的,但一经转化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它就获得了最强大生命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理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深刻改变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格局和方向,是对中华文明近代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文化精神力量。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念。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历史关头诞生,改变了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发展局面和图景。20217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首要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构和树立的主要价值观念体系,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上形成的重要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它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随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不断拓展而拓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创造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价值观念体系的第一种重要形态。三是新民主主义革理想命信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产生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彭德怀、陈毅、聂荣臻、贺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国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崇高道德情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义无反顾、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形成了崇高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信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涌现了不计其数的革命烈士。他们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真挚道德情感,具有坚强革命意志,具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夺取革命胜利忠贞不渝、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彰显了无比坚定的革命信念,形成了无比壮烈的革命牺牲精神。革命战士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在共产主义信念引领下,在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下,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形成了坚不可摧的革命信念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奋斗精神。中国人民是善良、勤劳、勇敢的人民。每当国家和民族陷入危难,中国人民总是会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在人、财、物上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展现了难能可贵的革命理想信念和革命奉献精神。3.中华文明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创造智慧和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站起来”的奋斗目标,标志着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拉开帷幕,标志着中华文明开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通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探索确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中华文明在思想领域产生的最新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是适合中国国情的总体发展观,是中国推进国家发展、社会发展、文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总观念。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感召和引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目前正满怀信心地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理念是一面光辉耀眼的发展观旗帜、观念旗帜和思想旗帜,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能够不断创造发展奇迹的根本秘诀。它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导精神,决定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根本性质。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就是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其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过程中逐步建构的价值观念体系,对建设何种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何种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等根本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是指引中国发展的国德、大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还包括以人民为中心、全过程人民民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等重要内容。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伦理原则基础上形成的,其根本要求是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出发点,也把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而建构的一种民主制度和政治价值观念,其根本目的是全方位实现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体现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当作奋斗目标的初心和使命。在发展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中国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求发展,大力倡导和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道德价值观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担当精神。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崛起、和平发展、和平复兴、和平强国的价值观念,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推进现代化的老路,始终致力于弘扬以和平发展造福全人类的国际道德价值观念。三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想。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同心同德,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作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体内容。中国的一切力量都围绕这一共同理想而汇聚。由于具有这一共同理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另一方面,世界朝着哪个方向发展,事关整个人类的前途命运。有些国家奉行霸权主义,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视为相互冲突、相互敌对、相互否定的关系,强调国际矛盾和冲突的不可避免性,推崇“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其结果是导致世界永无宁日,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常常沦为竞争、博弈、冲突的受害者。中国基于自身对国际关系的本质以及世界发展趋势的理性判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理想,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建构国际新秩序贡献了中国思想、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也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和民族的欢迎、肯定和认可。
四、进一步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路径
20236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一步做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提炼展示工作可从五个维度入手。1.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提炼展示,探寻中华民族的文明基因和精神血脉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繁衍发展、自强不息、锐意进取,不断进行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制度建设,创造了博大精深、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形成了无比强大的文明基因和源远流长的精神血脉。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标志,中华民族长期共同坚持的核心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是其主要内容。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文化精华。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史中创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谱系,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文明弥足珍贵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从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既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生动历史图景和突出的连续性,也能够让人们领略到中华民族在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明基因和精神血脉。中华民族具有强大文明基因和精神血脉。由于文明基因强大,我们能够持续不断地表现出无比卓越的文明培育能力、文明实践能力、文明创建能力。由于精神血脉强大,我们能够源源不断地获得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2.从中国的近代危局中提炼展示,汲取和总结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的经验教训中华文明曾经在近代一度濒临危机。受到晚清政府闭关自守文化政策、西方文化入侵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性影响,中华民族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这些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但起到了扶国家之大厦、民族之大家庭、文明之大树于不倒的重要历史作用。中华文明在近代遭受空前劫难,但中国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精神并没有分崩离析。在文明蒙尘的近代,儒家哲学所崇尚的家国情怀、利济苍生观念、先义后利理念、杀身成仁精神等为中华儿女救亡图存、发奋图强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明彰显出衰而不竭、危而不倒的坚强气节,讲自强、重大义、求大同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危局之中显得更加耀眼夺目。从中华文明在近代跌宕起伏的发展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既能够让中华儿女看到弘扬“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对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文明连续性的重要历史作用,也能够让中华儿女反思和汲取国土无法保全、国家缺乏安全、民族陷入分裂、文明难以赓续的历史教训。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纵然是在国家、人民和文明陷入危难的近代,它依然强有力地发挥了凝聚人心、激发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提振斗争士气的重要历史作用。近代危难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敢于斗争等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在中华民族身上得到集中体现的历史事实。3.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提炼展示,揭示中国共产党为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一百多年发展历程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做出了无比巨大的牺牲,创造了无比伟大的事业。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创造了由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北大荒精神、红旗渠精神、焦裕禄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构成的伟大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中华文明的珍贵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共同创造的最显著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百年来,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团结奋斗的结果,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百年奋斗历史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国共产党为维护中华文明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创新性做出了重大的、特殊的贡献。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不但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史的辉煌伟大,而且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国共产党为创新发展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复兴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所做的重大贡献。从中国共产党身上,我们看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兴盛强大的巨大希望和强大动力。4.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展示,彰显中华文明的新时代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情,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了明确、清晰的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古圣先贤的思想,体现了仁人志士的夙愿,体现了革命先烈的理想,也寄托着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的十二个价值理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例如,“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文明积淀最深厚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他进一步强调:“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目前致力于建构的中华文化新形态,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新时代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正在创造的精神标识。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既能够让人们看到中华文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发生的根本性转变,又能够让人们看到它在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驱动下迸发出的突出创新性。5.从文明交流互鉴中提炼展示,展现中华文明的突出包容性、和平性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突出包容性的文明形态。“包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明是在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代,佛教传入中国,逐渐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的发展方向。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更是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民族以高度自信的姿态与各种异质文化、异质文明交流互鉴,在文明深度交融、激烈激荡中实现革故鼎新。中华文明是一种具有突出和平性的文明形态。“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以和为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文化精髓。中华民族没有侵略性基因,始终反对恃强凌弱、穷兵黩武、武力征伐,倡导和睦相处、和平共处的国际道德价值理念。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霸权主义行径异常猖獗的当今世界背景下,中国仍然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余 论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的没有出现历史断裂的文明形态,中华文化一直保持着赓续不断的突出连续性,这是让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感到无比光荣、无比荣耀的事情。不过,随着西方思想、价值观念、文明观念的大量传入,我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现象,有些国人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抱持质疑、抹黑、否定的态度,对当代中华民族的文明自信、文化自信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国社会健康发展产生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毛泽东在1938年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毛泽东关于中华民族历史的论述对于认识、理解和把握中华文明发展史的重要性具有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中华文明承载着中华儿女共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血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文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树立的精神丰碑和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发挥着塑根铸魂的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它们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我国学术界并没有对它们展开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提炼展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趋势的大背景下,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被党中央纳入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其重大意义也受到了我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对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进行追根溯源的必要途径,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探源性工程。做好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提炼展示工作,不仅能够让世人看到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质,而且能够推动中国人民增强文明自信、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创造的,但它们不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专利品,而是属于世界人民、能够造福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不会搞“中华文明中心主义”“中华文化中心主义”,更不会搞“文明霸权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我们反对“文明冲突论”和“西方文明优势论”,主张尊重和维护自由、平等、民主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观念,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呼吁世界人民为人类文明进步共同努力。奋力推进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国际传播,应该擦亮中华文明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的思想理念标识、价值观念标识和理想信念标识,并且将隐藏于这些标识背后的中华文化精华揭示出来,使它们成为世界人民能够接触、能够感知、能够了解、能够认识、能够借鉴的对象。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传家宝,但它们不是不可示人的财宝。奋力推进中华文明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的国际传播,必须不断加强当今中国的国际传播体系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国际话语体系建构。要推动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必须创造和使用其他国家的人民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而不是建构和使用只有自己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体系。推进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走向世界,还应该讲究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文明和文化的国际传播,要采取顺势而为、因势利导的方式方法,以诚感人、以理服人,决不能采取强行输出的做法。
编辑:墨恩
文章见《中州学刊》2023年第12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栏目,因篇幅所限,注释、参考文献省略。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744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