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袁纯清(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
农业保险是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工具,是世界多数国家普遍采用的农业支持政策手段,这是由农业所受到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社会风险,以及国际风险所决定的,也是由保险所具有的被受效应、杠杆作用、征信功能所决定的。从2004年起,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7年聚焦“三农”,多次对农业保险工作作出部署和提出要求。特别是2007年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以来,各级财政支持力度持续加大,补贴规模从最初的21.5亿元增加到2019年505.7亿元,13年间增长了23倍。2007年到2019年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年均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9年我国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672.48亿元,市场规模稳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为1.91亿户次的农户提供了风险保障,向4918万户次的农户支付了赔款560多亿元,承保和理赔的户次都在世界排在第一。农业保险在帮助受灾地区恢复重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农户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日,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和国家林草局等四部委联合引发了《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新时期、党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对农险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为新时代农业保险更好地防范化解农业风险指明了方向。对此,我谈四点认识和建议。
1.要不断地扩大农业保险的险种范围
从全国来看,我国农业保险的承保农作物品种已经超过了270种。但是,保险险种仍以中央财政补贴的16类品种为主导,其中以粮食为主的大宗农作物保险保费占到保费收入的80%以上,其他品种只占保费的20%。相比较我国大概有700多种农作物产品,现阶段农业保险保障的品种范围还远远不够。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大背景下,尤其是在全年打赢脱贫攻坚战,并研究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关键阶段,地方特色农产品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已成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户重要的收入来源。2019年,财政部已在10个省开展了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的试点,最近扩大到20个省区,这是一个积极的举措。尽管如此,我个人认为仍然难以满足地方特色农产品种类非常多,对农业保险的强烈需求。一是应尽快将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的奖补政策推行到31个省区市。二是根据不同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的实际,增加中央保费补贴的品种范围。三是加快草原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发挥保护草原的生态效应,提升对草原畜牧业的发展保障能力,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2.持续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遵循的是低保障、广覆盖的兜底政策取向。当前,我国农业保险的广度已经进入到世界前列,达到了80%。但是保障深度只有15%左右,这种低水平的保障程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户特别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需求。应把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作为今后的主要目标。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开展粮食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的试点,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在六省区24个产粮大县落地,开启了我国政策高保障农业保险的先河。一些地方已经开展了大豆、花生收入保险的试点。比如,甘肃省开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的高保障保险,苹果一亩保到四千元,基本达到了完全成本保险的水平。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下,在保障稳定农民收入的导向下,应加快推进以粮食为主导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同时提高其他大宗农产品的保障水平,使农业保险真正起到稳定生产、保障收益的作用。
3.加大农业保险的科技应用力度
农业保险必须走科技化路子,这既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农业保险精准服务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讲,为农业保险插上科技的翅膀,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风险防范的作用。从现实讲,遥感卫星、大数据、云计算、机器人、传感器、无人机、成象技术、物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农业保险走科技化的路子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近年来,太平洋财险公司推出了e农险,人保财险公司研发的农保e农险,平安财险公司运行的平安爱农保等一批APP的应用,以及各种财险,中航安盟财险等保险机构推送的有脸识别、智能车场等AI技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阻止都发挥了田埂农耕所起不到的作用,为农业保险科技化运用展现了广泛的前景。总体来看,现阶段我国农业保险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深度还不足,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仍然面临着许多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的问题。今后,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保险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以科技赋予农险的精准承保和理赔为起点,并在风险识别与区化,防灾防损与风险预警、风险分散机制与再保险方案设计等方面作出更多的创新实践。农险科技应成为农业“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建立起全国农业保险大数据平台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的网络体系。
4.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服务能力不足、服务水平不高,是影响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农业保险防范化解农业风险的关键制约。对于农业保险机构而言,首要的是应增强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农业保险绝不单纯是一种商业行为,而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惠农政策,是通过保险的方式来防范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制度安排。要求从事农业保险的工作者要关心农民、关爱农民、爱护农民。二要提高农险工作水平,目前全国有60万基层工作人员工作在农险基层一线,但是农险行业的基层专职人员数量不多,专业化程度不高,懂农业懂保险的人员不足,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保险公司的“三农”网点开设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因此,要把培训作为当前紧要的任务。三要加强农业保险基层网点的建设,现在还有近十万个行政村没有服务网点,影响了农业保险工作的落地运行。要推广甘肃在全省的行政村设立村一级的金融工作室的做法,打通农险即农村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