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2018年CPI走势分析和2019年预测
返回列表
查看: 1727|回复: 0
收起左侧

2018年CPI走势分析和2019年预测

[复制链接]

309

主题

326

帖子

9820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9820
发表于 2019-1-17 22: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王立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8c4b0280aa4eb284c608334a6efa7f6a.jpg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和新消费观念的出现,消费者的选择和偏好也逐步发生转变。相应的,物价(CPI)的运行规律和影响因素将随之调整。此外,2018年以来,我国内外部压力有所增强,尤其是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逐步升级,我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在此背景下,我们更需关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物价形势,并努力创造宽松的物价运行环境,以稳定居民预期、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应对内外部冲击。
一、2018年CPI总体保持平稳
2018年前三季度,CPI基本上延续了近几年的平稳态势。1—9月,CPI同比上涨2.1%,高于去年同期的1.5%。物价虽有所抬升,但各月份涨幅均低于3%,处于合理水平。
(一)CPI同比大体呈U型走势,三季度起与核心CPI分化
2018年1—9月,CPI同比涨幅大体呈现U型走势。2月,受春节错峰因素影响,CPI同比由1月的1.5%骤升至2.9%,为2013年12月以来最高值,随后逐步回落。但自6月起,CPI连续数月攀升,到9月回升至2.5%。
数据显示,第三季度CPI与核心CPI(CPI中剔除食品和能源项)走势出现分化。虽然近期CPI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但核心CPI同比在今年2月达到有数据记载(2013年1月)以来的最高位2.5%后,回落势头明显,至9月,已降至1.7%,处于非常平稳的水平。这说明,当前CPI的回升多由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上涨拉动,不具备持续性。
(二)食品、居住、医疗保健等是构成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2018年1—9月,食品烟酒、居住、医疗保健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6%、2.4%和5%,在CPI同比涨幅中的比重分别为23.6%、22.9%和18.1%,成为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同期,教育文化和娱乐、交通和通信、衣着、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上涨2.2%、1.7%、1.2%、1.6%,在CPI上涨中的占比相对较小。
食品烟酒中,鲜菜、蛋类价格同比上涨幅度较大。1—9月,二者分别同比上涨7.7%、14.6%,推动CPI同比上涨0.18、0.07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同比下跌5.3%(其中猪肉下跌10.3%),拉动CPI同比下跌0.24(猪肉0.26)个百分点。但第三季度以来,食品中鲜菜、猪肉、蛋类、鲜果价格环比同时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推动8月、9月CPI食品分项均环比上升2.4%,接近2018年春节前上涨幅度。
居住价格延续2015年以来缓慢抬升势头,在近年CPI整体较为平稳的情况下,对CPI的贡献有所凸显。从数据看,居住分项在2016年、2017年、2018年1—9月分别拉动CPI同比上涨0.32、0.52和0.48个百分点,但其在CPI涨幅中的占比已由2016年的15.8%上升至2017年的32.5%和2018年1—9月的22.9%。第三季度以来,居住分项中房租和水电燃料价格环比同时出现上涨,当季累积涨幅分别达1.3%和1.4%,均为2013年来最高值。
1—9月,医疗保健价格同比上涨5%。但逐月来看,其同比涨幅延续了2017年第三季度以来高位回落的走势,至2018年9月,已降至2.7%。从分项来看,今年年初以来,医疗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快速收窄;而中药、西药价格涨幅则缓慢扩大,至9月,同比涨幅分别达6.1%和5.3%;
(三)CPI翘尾因素占比下滑,新涨价因素快速攀升
在前三季度CPI同比2.1%的涨幅中,去年价格上涨的翘尾因素贡献了1.1个百分点,占比为52.4%。从月度情况看,受今年夏季多种食品、药品及房租等价格集中上涨的影响,新涨价因素的占比快速攀升,由6月的21.4%上升至9月的83%。
二、2018年影响CPI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8年,异常天气和疫情、部分民生和服务领域政策变化推动了CPI的上涨,消费增速下滑、去杠杆引发的货币及融资偏紧的局面对CPI的抬升起到了抑制作用。
(一)异常天气和疫情等短期因素推升部分食品、药品价格
第一,受夏季持续高温及台风频繁登陆我国沿海地区等异常天气的影响,部分种类的鲜菜、鲜果、中草药及鸡蛋的供应出现短缺,导致上述商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成为推动第三季度CPI抬升的最主要因素。
第二,受非洲猪瘟疫情在国内爆发的影响,部分地区猪肉供应紧张,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受此影响,猪肉价格在2018年第三季度已出现环比上升,同比跌幅也大幅收窄。至9月,其同比跌幅仅为2.4%,持续20个月的同比下跌走势有望较快结束。
(二)相关民生和行业发展政策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的上涨幅度
第一,今年部分地区房租上涨较快。2018年,我国多个城市竞相出台吸引青年人才的政策,致使落户人数大幅增加,租房需求旺盛;部分城市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拆除违章建筑,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租赁住房供应,特别是低价租赁房源;此外,在“房住不炒”精神的指导下,2018年我国积极发展房屋租赁市场,长租公寓等新型租赁业态得到较快发展。但由于资本介入,部分地区出现租赁企业争抢房源等现象。这些因素叠加,加大了2018年,特别是暑期毕业季房租的上涨幅度,使得第三季度房租环比累积涨幅达到近五年最高值。
第二,近年来药品价格受政策放开影响出现较快上涨。为解决药品价格倒挂问题,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共同下发《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取消绝大部分药品的政府定价,为各类药品尤其是低价药打开了价格调整的空间。2017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实施,将符合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和药品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和报销范围,拉动了中医药市场需求的扩张。此外,2018年药品市场上出现部分药企垄断原料药供应、拒绝履行药品采购合同等现象。以上因素叠加,使得2018年药品价格继续保持自2015年以来的上涨势头,且涨幅进一步扩大。
(三)去杠杆相关政策及消费增速放缓等因素从需求端抑制CPI上涨
首先,为引导经济实体和金融机构去杠杆,2018年人民银行继续推行中性偏紧的货币政策,相关部门维持强有力的金融监管措施。受此影响,货币供给M2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速均出现下滑,分别从2017年1月的10.7%和14.8%下降至2018年9月的8.3%和10.6%。货币供给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放缓,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有利于CPI保持稳定。
其次,近几年来,消费增速呈震荡下行趋势。虽然两项指标在2018年出现小幅回升,但仍未企稳。消费增速放缓也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物价上涨的幅度。
三、预计2019年CPI总体延续平稳小幅上涨态势
(一)猪肉价格或成为影响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预计2019年猪肉价格上升的概率较大,并将在上半年尤其是春节期间推动CPI上行。
一方面,从周期的角度看,2019年猪肉价格将进入上升通道。历史经验表明,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化的时间跨度大约为两年。在2017—2018年连续20个月同比下跌后,2019年猪肉价格将大概率进入上升通道。当前,猪肉价格已连续三个月环比上升,同比跌幅也已快速收窄,并有望于2018年四季度转负为正。
另一方面,非洲猪瘟疫情的发展和防治或导致2019年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2018年夏季以来,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导致我国猪肉供给减少,猪肉价格回升。当前,相关部门疫情防控措施的重点是管控生猪调运环节,即明确要求发生疫情的省份与相邻省份间暂停生猪跨省调运,并暂时关闭省内所有生猪交易市场。这造成猪肉产区和销区供需严重失衡、价格显著分化。产区猪肉价格低迷、销路不畅,加之担心疫情扩散,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低迷,部分地区甚至已出现淘汰产能现象;此外,种猪调运受限,也增加了产区补栏难度。基于此,预计当前生猪存栏出清完成后,明年上半年生猪供应数量将开始减少,猪肉价格将抬升。
在猪肉价格周期性变化、猪肉调运受限、节日需求旺盛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预计2019年春节期间猪肉价格将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2019年上半年,猪肉价格将保持上行趋势,成为推动CPI上涨的重要因素。
(二)房租价格仍有上升压力,或推动CPI上行
预计2019年房租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压力,尤其是春节过后及暑期毕业季期间,或将推动CPI走高。
房价上涨的滞后效应或在2019年推动房租价格上涨。从历史经验看,房价上涨在当期或随后一段时期带动房租上涨。2015—2018年,全国经历了新一轮房价大幅上涨,而租金价格涨幅却相对较小。但这一情况或将发生转变。当前,部分城市已经出现了住房租金价格快速上涨的现象。预计2019年,房价上涨滞后效应的影响或将进一步显现,加大房租上涨压力,进而推动CPI上行。
(三)偏紧的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对CPI的抑制将缓解
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稳定市场和预期、应对中美贸易摩擦,2018年10月人民银行决定降准1个百分点,向市场释放约7500亿元的增量资金,并定向增加支持小微、民营企业融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额度共计1500亿元。由此推断,2019年货币政策将维持稳健中性,但保持流动性适当充裕,这将有利于稳定社会总需求进而有利于保持CPI总体水平的稳定。但如果货币宽松程度提高,或将在2019年小幅助推CPI上涨。
(四)相关政策将提高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潜力,对CPI形成支撑
一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有利于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18年10月起,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实施。新个税法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原来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并规定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三项自2019年起与工资薪金合并计税;还新增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支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公开征求意见后将于2019年初实施;此外,还扩大了各档税率的级距。以上措施将有助于实现不同收入阶层个税缴纳金额的普遍下降、可支配收入的普遍上升,还将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从需求端促进消费扩张,进而对CPI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预计促消费政策有利于释放消费潜力。2018年9月,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旨在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体系,并通过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挡升级、推进服务消费持续提质扩容、引导消费新模式加快孕育成长、推动农村居民消费梯次升级等途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预计相关措施将于2019年起逐步落地,并从供给端发力,促进消费规模扩大,支撑CPI上行。
(五)中美贸易摩擦对CPI的影响较为有限且十分间接
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逐步升级,两国分别对原产于对方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5%—25%的关税。如果2019年贸易摩擦持续,预计对我国CPI影响仍然较小,且较为间接。
首先,对美国商品征税不会推高我国CPI。这是因为,从规模看,我国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总量相对较小,不足以对整体消费产生影响。从结构看,从美国进口的商品中,只有大豆在我国该类商品的进口中占比较高,但由于大豆主要用于压榨植物油和生产动物饲料,均可被其他农产品替代,因此大豆的进口数量和价格变化将难以通过食用油及猪肉价格等渠道向CPI传导。
其次,贸易摩擦对我国CPI的影响较为间接。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增加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抑制投资和消费信心。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经合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在9—10月份的最新预测中,均认为2019年我国将保持6.2%—6.4%的中高速增长,即维持此前预测水平或仅将其下调0.1个百分点。可见,对于贸易摩擦的影响,国内外的判断较为一致,均认为其影响较小,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基本可控。诚然,如果贸易摩擦升级,导致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破产、员工失业,将从实质上抑制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对CPI构成下行压力。
(六)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将逐步增强
2017—2018年消费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预计不同消费领域价格对物价的影响也将随之调整。首先,传统消费领域支出增速显著下降,食品烟酒、交通和通信等支出增速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年初降至总支出增速以下,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其次,近年来新消费领域支出增速较高,医疗保健、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等领域的支出增速始终高于总支出增速,且于2018年进一步提升。预计新消费领域支出的高速增长,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一段时期的新常态。而新消费主要集中于服务领域,市场需求旺盛,但供给的数量和质量存在不足。因此,无论是从物价上涨的推动力还是贡献程度看,预计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将更加凸显。
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预计2019年CPI同比将呈现前高后低走势,全年通胀水平为2.2%左右。
四、政策建议
基于当前的经济状况、物价形势及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建议2019年着力维护物价稳定,合理调整物价调控思路,适时合理推进相关领域价格改革,为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提供宽松的价格运行环境。
(一)妥善应对非洲猪瘟疫情
应避免对非洲猪瘟疫情实施“一刀切”式的防控措施,建议加大检验检疫力度,在有效控制疫情的前提下,逐步缩小封锁范围、恢复生猪跨省调运和省内交易;并加快调节产区、销区的供求关系,保障2019年尤其是春节期间的生猪供应,避免猪肉价格出现过快上涨。
(二)稳定房价和房租
在稳定房价的前提下,稳定房租。在大力发展租赁市场的同时,注重把握政策执行的力度和节奏,同时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加快租赁市场制度建设,保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并稳定预期,防止房租过快上涨。
(三)增强企业信心和活力,巩固就业和居民收入
在国内外压力增强、经济不确定性增大的背景下,应大力改善内外部环境,增强企业信心。同时,切实减税降费、深化市场化改革,从经济上、制度上增强企业活力。此外,应扶持受内外部因素冲击而暂时出现经营困难的企业,尽力避免企业倒闭、员工失业情况的出现。还应严格落实修订后的《个人所得税法》,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四)认真贯彻落实促消费政策,尤其要增加服务供给,减少服务价格波动
坚决贯彻落实《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尤其是要增加服务的供给,提高服务的质量,切实提高服务市场准入,维护市场秩序,防范垄断、欺诈和哄抬价格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同时,在当前物价总体稳定的背景下,服务价格波动对通胀率的贡献凸显,应更加注重保持服务价格的合理、稳定。
(五)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快速平抑传统消费领域的供求失衡
传统消费领域的供需已基本平衡,但仍然存在因周期性、季节性、突发性或人为因素造成短期、局部的供求失衡现象,有些还会引发较大的社会反响。因此,建议加快体制机制建设,如建立食品、消费品、成品油等重要商品的全国灾害应急调运机制,加快物资调拨的速度并降低物流成本,力争快速平抑受灾地区的物资短缺和价格波动,避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非理性的价格上涨预期,推动物价攀升。此外,还可鼓励食品、消费品等的商业储备行业的发展,以利用市场力量自发调节供求关系、稳定物价。
(六)强化、细化服务消费领域的数据统计和价格监测
随着服务在消费中的占比逐步增大,服务价格对CPI的影响进一步凸显。因此,建议强化、细化各服务消费领域的统计工作,同时加强服务价格的监测和预警。此外,建议统计部门增加反映服务消费总量的相关统计指标,以更好的监测服务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和实施。
(七)加快研究、适时推进相关领域的价格改革
当前物价水平总体平稳的环境为进一步推进价格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议加快研究资源、要素、服务等相关领域的价格改革,在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发展、价格波动风险基本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放开或理顺相关资源、要素和服务的价格,适时、有序、平稳推进相关领域的价格改革。

乡村振兴与粮食安全论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