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产业振兴   湖北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径
返回列表
查看: 1316|回复: 0
收起左侧

[产业典型] 湖北实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路径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5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57427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19-3-4 11: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内容摘要:一、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村庄建设加强规划管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村庄规划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体现多规合一,注重实用性。
 一、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指导村庄建设
  加强规划管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村庄规划要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体现多规合一,注重实用性。
  2017年底,我省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到70%,实际村庄规划覆盖率比这一数值更高。但是,这些已有的村庄规划能直接落地建设的却不多,各个地方乡村规划水平、规划管理水平也极度不平衡,不少县和乡镇对村庄规划的制定和管理比较迷茫。什么是“荆楚风貌”,如何破题村庄“空心化”“原子化”问题,怎么处理“闲置房屋”“闲置宅基地”等,都是基层直面的难题。
  做好村庄规划与建设,要把握三个关键。其一,做好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省级层面,制定全省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村庄整治导则和农房设计导则,编制村容村貌提升技术导则;县级层面,抓紧编制或修编村庄布局规划,并组织设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住房建设方案图集;乡镇层面,实施规划引导员制度,加强规划服务、督察巡查、技术帮扶,引导、推进村庄规划实施,杜绝“规划实施两张皮”。其二,分类发展,分类指导。从国家到省里,对村庄将来实行的是分类发展、分类指导,湖北省将村庄分为集聚发展、农耕传承、特色保护、搬迁撤并四类。县(市、区)级层面也要对村庄进行分类并制定村庄发展名录,明确阶段性建设任务,但是不要求完全与国家、省里保持一致,应该坚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其三,严格“特色保护”“搬迁撤并”两类村庄规划与建设。特色保护类村庄,尽管当前经济基础不是很好,但是有历史文化优势、有生态优势或民族特色,极具发展潜力,村庄规划应该侧重保护,坚持统一开发、有序开发,不能急于求成。搬迁撤并类村庄,不能再进行规模化的基础设施投资,要严控房屋改扩新建。
  二、深挖产业特色,实现农产品优质高效供给
  湖北省是农业大省,粮食、棉花、油料、淡水鱼等农产品的产量在全国都排在前列,油菜籽和水产连续多年排名第一,但是从产业发展来看,农产品数量多而效益不高,龙头企业多而带动力不足,农产品品牌多而影响力不够,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之路仍然漫长。
  近年来,湖北各地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发挥地区优势,宣传特色产品,其中“六谷”是较为成功的典型代表,此次,也顺利进入湖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六谷”分别是“中国农谷”“中国有机谷”“硒谷”“虾谷”“橘谷”和“药谷”。以区域性品牌建设为核心的荆门“中国农谷”,依靠荆门农业优势提出实现四个“同一”,即同一区域、同一产业、同一品牌、同一商标,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中国农谷”品牌影响力,打造“叫得响、记得住、能致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核心的襄阳“中国有机谷”,顺应市场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利用襄阳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以南漳、谷城、保康为核心的农产品“有机谷”,带动山区农业崛起和农民脱贫致富。以地方特色资源开发为核心的“硒谷”,以恩施州、江汉平原硒资源为基础,积极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不断壮大硒食品精深加工、做实园区平台,逐步形成硒产业集群。以做大做强地方优势产品为核心的“虾谷”,发挥江汉平原丰富的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发展现代循环农业,打造世界龙虾产业之都。以实现农产品综合利用为核心的“橘谷”,发挥柑橘品种优势,沿长江中上游建设国际一流高品质柑橘生态产业带,以重点加工企业为依托,打造国家柑橘产业现代技术集成基地,实现柑橘综合利用零废弃。以挖掘地方名人名品为核心的秦巴山、大别山、武陵山“药谷”,利用中医文化资源,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加工基地、中药材和健康养生产品集散中心,促进中医药与旅游产业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挖掘名人名品效益。
  以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为特征的“六谷”建设,为实现湖北乡村产业兴旺提供了很好的发展模式,在进一步推动湖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产品特色品牌建设上树立了“湖北样本”。需要注意的是,“六谷”建设并不是说只建设六谷,而是通过六种不同的模式带动全省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从而为其他地区推行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三、创新体制机制,重构乡村生态系统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大篇幅列入。当前,我省乡村生态修复与保护主要存在以下体制机制上的问题:第一,生态基础设施建管护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严重的“重两头、轻中间”现象,后期管护机制严重缺失;第二,生态建设管理体制不顺、服务能力不足,部门力量整合不到位,基层管理服务体系不健全,管理与执法缺乏联动性;第三,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第四,生态保护优先意识树得不牢,尤其是群众自主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意识不强。
  乡村生态振兴重点要处理好农业生态与农村生态的关系、投入结构与投入重点的关系、生态建设与生态管护的关系,探索优化乡村生态振兴的制度安排,转变乡村生态保护投入建设方式,统筹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其一,遵循村庄变迁规律,分类配套乡村生态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类村庄的建设重点是提升自然灾害风险防范能力,补齐各类生态设施短板;搬迁撤并类村庄以村庄整洁、环境卫生达标为标准,原则上不再配套新建高标准生态基础设施。其二,坚持先治后建,着力清除乡村生态死角。乡村生态振兴应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生态环境整治,二是乡村生态系统重构。其三,创新制度,落实跨区水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县(市、区)出入境断面水质监管制度,探索跨县域水生态补偿机制,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其四,创新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建管护一体化。明确可直接或间接产生收益的中小型生态基础设施,明确其权责利;灵活处理纯公益性基础设施的管理方式;适时启动中小型生态保护基础设施中期维修、更新项目。其五,加强整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效率。整合部门职能,理顺生态项目建设管理体制;切实落实规划一张图,一张图绘到底、管到底,生态“红线”不可踩;积极推动县级层面形成大环保格局,在各部门内部落实源头环保职能,将环保部门从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专职监督、执法,提高监管效率;提高乡镇一级生态管理服务能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乡村振兴要素约束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农村成为投资的热点领域和创业创新的突出亮点,被誉为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当前,乡村振兴支持政策还处于探索阶段,湖北应进一步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重点破解土地、资金、主体、人才四大瓶颈,引导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地融入农业农村,提升农业发展及资源利用水平,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实现传统农业提升、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第一,盘活土地,破解土地流转不规范、设施用地供给不足的困局。发挥集体经济组织的统筹协调作用,引导土地规范化、规模化流转。分片区、分步骤实施土地整村连片流转试点,逐步控制减少细碎化、不规范的土地流转行为。鼓励有条件的村庄设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实行村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为保底分配、二次分红奠定基础。灵活运用各项政策,破解设施用地紧张难题。合理确定设施用地面积占流转土地面积的比例,试点实施分段超额累退制设施用地审批模式。修缮、改造、再利用村落中的农房,挖掘农村的存量建设用地。
  第二,盘活资金,破解贷款难、贷款贵、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低等难题。以农村合作金融为抓手,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涉农信贷服务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灵活确定授信方式,合理确定贷款额度、放款进度和回收期限。扩大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引导其向“生产经营合作+信用合作”延伸。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改革。试点推广以蔬菜大棚所有权、大中型农机具、农产品订单、农业知识产权等为标的物的新型抵(质)押担保方式,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创新。引导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股改,以资源换资本,以股权换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明确以带动力强、融合能力突出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为主要支持对象。财政资金使用的重点环节由生产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并重转变。研究增加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品种,开展小龙虾、香菇、高山蔬菜等区域特色突出、产业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农业保险。
  第三,激活主体,破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育滞后、整体带动力不强的难题。坚持农业龙头企业培育与引入并重的发展思路,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资金雄厚、科技创新能力强、理念新的国字号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合理利用社会资本,引导其进入农产品加工流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电商等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挥其引导要素流动、引入先进经营理念、品牌运营的优势,与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分工协作。建立多种形式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民共享增值收益。
  第四,激活人才,破解乡村人才缺口大的难题。搭建人才交流信息平台,用“互联网+”的思维破解农业农村高端、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快速更新全省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将技术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网络营销人才等纳入农村职业教育和实用人才培训范畴。单列人才专项资金,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乡(镇)、示范园进行试点,给予引入的特殊人才、高端人才补贴。发挥湖北农业科技资源优势,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将实验室、试验基地、实习基地建到农村,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参与分红等激励机制,激励科研人员到合作社、农业企业兼职任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率。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2585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