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坚持中国特色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办出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关键在党的领导。一方面,要保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思想领导作用。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把树牢“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贯穿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工作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另一方面,需加强党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的政治领导作用。关键要根据“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具体操作纳入议事日程,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要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继承中国优良的教育传统,立足学校实情,遵循教育规律,将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的具体实践中,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办好让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还要明确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高校只有把握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内涵,才能真正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同时,这也决定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然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发展,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才能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不仅是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兴学之本。在我国传统教育理论中,立德与树人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立德是因,树人是果。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认为,“德”是天地之根本,是社会之根本,也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国无德则不兴,人无德则不立。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重申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赋予其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内涵。立德树人是共产党人抓教育的初心和使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首先要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领教师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各领域、各环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突出中国优势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逻辑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我们党始终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视为最大的民生工程。进入新时代,党对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出更高要求,高等院校所承担的教育责任更加艰巨。教书育人是大学的生命线,是教师的天职。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坚持把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升知识传播效率,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
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一大优势;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最鲜明的品格。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提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工农创造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一方面,坚持教育的人民性,就看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有没有培养出为人民服务的优秀人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高校应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主动肩负起使命担当。另一方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通过接受良好教育,实现梦想是他们最大的追求;对于父母而言,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高等教育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对于国家而言,将下一代培养成国家栋梁之才是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要把提升教育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把人民满意作为精神追求,在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上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现阶段,在发展教育和实现教育公平上,还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集中力量办教育。大学是国家发展的一件大事。建设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需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集中力量办大事体现在我国能够凭借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条件,最大限度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办成许多大事。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凭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教育事业的发展上已经取得辉煌成就。我国已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战略,正是新时代我国集中力量办教育、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制度体现。
3、加强内涵支撑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举措
我们的大学和大学学科,无论整体还是个体,距离世界公认的一流质量、一流水准还有差距。我们不缺一流的校园、一流的设备,中国学者、学生的勤奋聪颖世人公认。我们缺的恰恰是能把大学的物质条件与人的条件紧密有机地融合、最终提质增效的能力——对一流大学的内涵支撑。加强一流大学的内涵支撑,当务之急就是要实现一流大学内外部的协同治理。
强化人才培养,满足国家发展需求。“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高校,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培养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提升科研水平,全面支撑社会服务。高校应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以一流学术贡献为目标,着力提升科学研究能力,努力成为国际学术前沿的领跑者。推动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尖端科研原创能力。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依托重点研究平台,围绕重大科研项目,健全科研运行机制,开展协同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支撑社会服务。一流的科研与学术要面向国民经济发展重大领域与实际需求,以问题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当下最迫切的难题,助力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
建设一流师资,巩固学科核心力量。“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应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聚集世界优秀人才,以巩固我国学科建设的核心力量。
开展国际合作,提升对外交流话语权。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合到教学科研全过程,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加强国际协同创新,积极参与或牵头组织国际和区域性重大科研计划和科研项目。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科研环境,增强对外籍优秀教师和高水平留学生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则制定、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与对外交流话语权,树立我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
加强内部治理,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高校章程落实机制,加快形成以章程为统领的完善、规范、统一的制度规范体系。加强学术组织建设,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快推进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在科研运行保障、经费筹措使用、绩效评价、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大胆尝试。加快推进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分类管理、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合理流动等制度,加大对领军人才倾斜支持力度。各项改革需要齐头并进、协同配合,共同推进教育体制的系统化、规范化、整体化。
新时代,我们的高校都肩负着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使命。面对历史新机遇新挑战,高校既要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治校经验,更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中国优势,办出让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出大批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来源:人民论坛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