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组织振兴   付庆林:乡村治理难在哪?
返回列表
查看: 532|回复: 0
收起左侧

[治理策略] 付庆林:乡村治理难在哪?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0-11-16 08: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付庆林

  在基层,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被群众称为“三大书记”,他们是乡村治理的关键角色。吉林省委组织部组织了多名来自吉林基层的“三大书记”召开了一场基层治理“恳谈会”。会上,半月谈记者与这些书记深入长谈,聊工作难题,他们许多中肯的意见建议值得关注。
  工作杂,怎么干?
  “群众发动不起来,咱累死也干不好”——提起干好基层工作的关键,在基层工作了20多年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花镇党委书记王雷说。
  榆树市弓棚镇党委书记彪兵是一名常年扎根基层的干部。“群众喜欢干部和他们打成一片。打成一片,是干好工作的重要前提。”
  “要想打成一片,就要扑下身子。”这是多名乡镇党委书记最深刻的感受。几名干部觉得,和群众相处不能高高在上,在群众家里吃个便饭、入村下乡坐坐群众的便车、顺手帮农民捎带些物品……一件件小事,干部群众的心就会越贴越近。
  “很多人说,村里的会开不起来,群众发动不起来,我就不信邪。”在村里工作时,王雷曾帮一名残疾村民办理了残疾证明。“看似一件小事,却走进了群众心窝,他们会觉得干部是真帮忙、真干事、真解决问题,就会换来支持。”
  缺人才,怎么选?
  彪兵认为,乡村治理的前提,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如何选人用人,这些乡镇干部有一个共识,就是抓好“村党组织书记”这一关键岗位。
  东辽县双福村第一书记王小铁有着深切体验:“我到双福村驻村工作4年了,在第3年才形成自己的打法和工作思路,逐渐融入村子。”
  村党组织书记的选人用人范围过小,是当前的一个棘手问题。王雷建议,要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任职条件,不要限于本村本乡,而是广纳天下英才。不管是企业的,还是城市的,只要愿意下农村的,都可以兼职在村里工作,给予一定待遇。
  还有干部说,再“上看”一级,基层治理得好不好,乡镇干部也很重要。座谈时有干部提出,乡镇干部很多时候成了县里、市里干部的“履历跳板”,在基层短暂工作一段时间,刷一层乡镇工作经历的“漆”,就“拍拍屁股走人”。他们到了地方“左看右看”,抓一抓事务性工作,一遇到难事、心烦事,就施展“拖字诀”。
  座谈中,“三大书记”们建议,要把“扎根”当作乡镇干部考察的重要因素,防止“走马灯、老换人”。
  负担重,怎么减?
  基层干部反映,尽管经过一系列减负工作,负担已经有所缓解,但“痕迹负担”依然严重。
  一名干部举例说,有一次村里的自来水停了,来水之后,主管部门要求他去拍照上传,简直匪夷所思。“要是还在停水,村民自会找我,来水了还要拍照证明,多此一举。”
  “痕迹负担”还体现在上级干部下乡过程中。一名干部说,有的地方要求包保部门、干部定期下乡慰问贫困户,了解贫困户需求,但频次高、密度大,下乡次数和时间,成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如此一来,一些干部下来无事可做,三五分钟走个过场,基层干部又需要陪同,“这样的痕迹不要也罢”。(来源:《半月谈》2020年第21期 原标题《三大书记谈乡村治理三大难》)
  附——
  困扰基层干部的三个难题,太难了!必须得解决!
  在基层,事多面广而且很繁杂,初入职的干部有时会因不适应而泄气。笔者在与县级基层部门、乡镇(街道办)和社区干部打交道的过程中,觉得有三个难题一直困扰着基层干部,需要认真加以解决。
  一是要解决好基层干部负担过重的问题。乡镇(街道)和社区(村),可以说有若干个上级,若干项指标,若干次考核,党务、政务、经济、社会事务、城市管理、综治、维稳、信访、防邪,还有若干创建活动、接待保障等等,工作多不可怕,怕的是整天忙于上报材料,没有时间把工作落到实处。
  有时有些地市级部门的一个单项工作都要求区(市)县的下级部门每周上报材料,区市县部门也就只能向乡镇(街道)“如法炮制”,把所有的工作累积起来,基层的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曾经,某地有个街道办的班子成员没人愿意分管城管,结果就搞成了班子成员轮流分管,造成了工作上的脱节,令人哭笑不得。在基层,过去听说每月要排名,大家都很紧张,但现在,好多人都“麻木”了。“要撤职就撤吧,无官一身轻。”
  迎接没完没了的检查考核和材料报送确实让基层干部反感,上面若干个“口子”安排布置的事项,到乡镇(街道)则是某个办公室的一两个工作人员去对接文字材料工作,真的是有时间做材料,就没有时间深入一线了解问题,导致很多时候疲于奔命的材料过关了,但实际效果则是另一回事。由此可见,基层减负力度还是不够,还应该再做更具体更细化的强制性规定。
  二是要解决好基层干部苦乐不均的问题。必须承认,能者多劳是基层干部最大的特色亮点之一,问题是能者多劳并没有与多劳多得完全挂钩,时间长了,“做不来”成了某些不干事的干部职工的“护身符”。
  如,在县级部门机关单位,总有迟到早退问题,这些人工资不少而且待遇优厚,这类迟到早退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则波及到每一个角落,基层单位有些干部职工也心安理得地什么事都不做,致使基层干部职工工作量不均问题愈演愈烈,形成了“破窗效应”。
所以,基层纪律作风建设不能绕过“迟到早退”这道坎,必须一视同仁,人人有活干,人人有目标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这个层级,必须做好示范。
  三要解决好基层干部人才成长的问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去完成,需要大量的人才,人才是逐步成长的,脱颖而出是一个人成为人才的标志。年轻干部要成长成才不仅需要实际锻炼,而且更需要有人教有人带,并创造一定的有利条件,特别是有一定安全风险的执法工作更是如此。
如,拆除违法建设,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取缔沿河直排等,既要实现执法目标,又不造成重大突发事件,所谓执法工作中的身经百战,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一线执法必须要有经验,这种经验只能在具体工作中去生成,要安排有经验的同志去做好传帮带,才能更好地促进年轻干部能力的提高。
  但是这个氛围似乎并不浓,这正是一些执法单位存在的缺项,不客气地讲,没有在一线成功执法的经历,就难以服众,也难以成长为本部门的领导,更难以成长为高层次的优秀干部。
  解决这个干部成长瓶颈问题,关键不在某个干部本身,更在部门单位要制定相关制度,把新入职的干部投入到一线执法的“炼炉”里去摸爬滚打,使之脱胎换骨,形成眼睛盯着问题、脑里思考办法的职业习惯,最终成为敢担当、敢作为、有魄力、可再造之人。
  困扰基层干部成长的问题很多,但没有哪一类问题是不可克服的。要以问题为导向,理顺体制机制,健全各项制度,严格组织纪律,使基层更好地人尽其力、人尽其才。也只有把我们的制度优势充分展现在基层,形成制度活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组织健康运行,并为形成良好的干部心态和良好工作作风打下坚实基础。(来源: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 / 人民网-四川频道)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1 | 帖子:3002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