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块   财经观察   杨涛:从开放银行到开放金融的变革探讨
返回列表
查看: 325|回复: 0
收起左侧

杨涛:从开放银行到开放金融的变革探讨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1-26 10: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杨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1、开放金融的背景与界定
  伴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新技术在商业银行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并且深刻影响着银行的内部架构与外部环境。从技术和业务两方面出发,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注战略与细节层面的开放合作问题。
  在发展早期,开放银行更多是从数据开放视角出发,因为在大数据时代,银行数据被公认为极具价值、但开发严重不足的重要“生产要素”。如何通过合理的规则与手段,使银行拥有的数据财富被第三方所使用,成为金融科技时代的重要命题。因此,初期的开放银行本质上是对银行数据的共享,同时以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作为实现相关目标的前沿技术手段。
  随着理论、监管与实践的深入,开放银行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Gartner咨询公司将开放银行定义为:“开放银行是一种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与商业生态系统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商业生态系统的客户、员工、第三方开发者、金融科技公司、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使银行创造出新的价值,构建新的核心能力。”
  自2018年起,我国新金融发展开始更加关注主流金融机构的变革。在“后互联网金融”和“前金融科技”的交汇时期,先是浦发银行推出API Bank无界开放银行,之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等对外明确释放了打造开放银行的信号。与此同时,相关监管部门也明确表示,正在探索完善相关制度,努力建立健全开放银行业务规则与监管框架。
  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在金融领域,从技术到业务、从制度到监管的理念都发生着变革,并且逐渐延伸出开放金融的创新理念。
  2020年,新冠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较大冲击,也对开放金融服务模式产生深远影响。综合来看,未来经济金融体系或许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变革趋势:一是更重视数据优化与标准化,运用大数据方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数字化时代积累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金融业将进一步拥抱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产品与服务的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三是新技术难以“单兵突进”,需要制度规则的合理、透明、规范。
  在此背景下,金融机构在客户需求、市场、技术的作用下,在数字化时代不断顺应趋势推动“自我赋能”。同时,监管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有效提升了“非接触金融服务”的动力与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短期与中长期挑战。虽然许多政策属于短期措施,但却为开放式金融创新、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压力测试”和实验场景,为下一步的创新与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可以预计,在长期趋势与短期疫情的影响下,开放金融、金融数字化、金融科技等将成为金融行业未来几年改革与发展的“主题词”。
  2、开放金融的场景与应用
  开放金融是场景金融的延伸,更多体现为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提供模式的转变。如果单从场景和应用的角度讲,开放金融的应用场景与互联网金融以及金融科技实际上并无二致。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新型机构的兴起以及传统机构的转型,数字化金融创新日益从传统的供给侧驱动转向需求侧驱动,其背后最主要的两个动力在于制度的包容和技术的进步:从制度角度讲,各国监管部门都在试图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给本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具“包容性”的金融服务;从技术角度讲,科技与金融的深入融合为增强“包容性”提供了可能。在此背景下,全面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场景创新成为数字化时代金融创新的主要方向。
  深入探讨场景金融的创新发展趋势,需要我们对其特征进行更加深入的观察。结合金融理论和创新理论,我们归纳出场景金融创新的四点特征:
  第一,以客户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的潜在金融场景十分广泛。
  第二,场景金融创新的实现需要试错的过程,鉴于金融愈发普惠的特征,有时试错成本可能比较高昂。
  第三,构建良好的场景金融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第四,金融场景的构建需要考虑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将金融功能植入客户的综合服务场景之中。
  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在场景金融时代,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其他市场主体的广泛参与对金融场景的建设和完善更为重要。
  3、我国开放金融的实践路径
  我们可以从银行、证券、保险等不同角度来加以分析。
  第一,开放银行创新。开放银行作为银行与外部互联互通的“连接器”和“放大器”,通过丰富渠道和扩充场景能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延伸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对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供给体系有着重要意义。与证券、保险、信托等行业相比,银行业在开放金融模式的探索和建设上走在了前列。当前,与以数据开放为主的欧美国家不同,我国银行业主要以技术开放和业务开放模式为主。中国银行业协会调研结果显示,多数已实施或正在实施开放银行模式的银行现阶段开放API对应的金融产品不超过20个,其业务主要集中在网络移动支付以及消费贷场景中。作为开放银行模式落地的方式之一,银行向第三方开放API主要是为了获取其线上流量用户,虽然银行产品的用户流量有所提升,但互联网用户转化为银行客户的比例仍不理想,多数都在20%以下,提高转化比例是开放银行今后努力的方向。当然,目前银行面临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短期投入过大、变现不确定或机会成本较大是银行的主要顾虑,同时,银行普遍认为欺诈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数据泄露风险和科技安全风险是开放银行面临的比较大的挑战。展望未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及客户需求的刺激下,我国开放银行的发展前景总体仍比较乐观。
  宏观来看,发展开放银行有助于深化银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供给体系,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而从银行角度来看,实施开放银行战略是用户多元化需求、激烈的市场竞争、外部科技冲击以及监管层态度等的应对之策。
  第二,开放证券创新。我国证券业的开放式创新可以追溯到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在其后的实践中,证券业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等第三方进行过不同类型的跨界创新尝试,经历了曲折,也收获了经验。
  实际上,证券业代表的直接融资体系,就其本质而言,正是一种开放式金融体系。证券业各类机构之间的开放式创新,其前提是机构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其目的在于提升机构分工协作的效率,更好地建立证券业行业标准,增强头部机构的实力并赋能中小机构。当前,我国证券业机构与国外头部同业机构相比,规模和实力差距较为显著,科技投入比例整体偏低,多数机构处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面临系统架构的重构和组织架构的相应改变。此外,由于我国证券业起步较晚,而且在发展之初正逢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的兴起,在短时间内实现行业信息化的要求,使得大多数证券业机构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外包给第三方科技公司。这导致第三方科技公司在我国证券业机构实施开放式创新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开放保险创新。参照开放银行的定义,结合保险自身的特点,可以将开放保险定义为:开放保险是一种创新的平台化商业模式,通过利用API等技术,与商业生态合作伙伴共享数据、算法、交易、流程和其他业务功能,为客户、科技公司、第三方开发者、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实现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即插即用”,共同构建开放的泛保险生态系统。
  开放保险积极倡导开放共享的经营理念。在具体实施层面,开放保险逐步形成了以产品和服务为基础、以API技术为手段、以商业生态为目标的三层架构。最底层是保险企业按照生态场景需求提供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具有按需供应、高度数字化、可灵活配置等特点,是开放保险的基础。中间的API层作为开放保险的超级连接器和能力供应平台,可以实现保险与生态合作伙伴以及客户的快速连接,并为生态中各种场景、创新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实现提供支持,按需输出保险产品和服务,甚至对外输出数据、算法、业务流程等,实现保险服务触点的有效延伸。处于最上层的生态层是开放保险的商业生态场景平台,依托自身或第三方的业务和技术实力,保险公司联合其他商业生态伙伴,积极构建商业生态圈,深化场景融合,基于泛生态中客户的生活、经营场景和需求,按需提供新型的跨界保险组合产品和服务,有效拓展业务成长空间,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深层次保险需求。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1万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