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情况第三方评估汇报,要求进一步打通落实堵点,提升营商环境法治化水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法(草案)》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会议指出,为维护粮食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会议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草案严格政策性粮食管理,规定严禁虚报收储数量、以次充好、虚假轮换等,严禁挪用、克扣财政补贴和信贷资金;强化粮食收购、储存等环节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规定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粮食不得作为食用用途销售;明确了防止和减少粮食损失浪费的措施。草案还加大违法行为惩处力度。 点评: “修订这一条例,目的是为维护粮食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深化和完善粮食流通管理,既要毫不放松抓好政策性收储,发挥其托底作用;又要保持粮食市场应有的活跃度,切实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李克强总理回应为何要通过《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
2020年全球期货、期权交易量创新高 1月21日,美国期货业协会(FIA)发布了2020年全球80多家交易所衍生品市场交易情况数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与持仓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具体看,2020年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达到467.7亿手,同比增长35.6%。其中,期货成交量同比增长32.7%,至255.5亿手;期权成交量同比增长39.3%,至212.2亿手。全球期货、期权持仓总量在年底达9.873亿手,同比上升9.7%。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2020年已经是全球期货、期权成交量连续第三年创历史新高。从数据来看,仍是巴西、中国和印度交易所的快速增长贡献了大部分的增量。不同以往的是,2020年股票期权成交量呈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在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 商品类别中,能源和农产品衍生品成交量较大,分别为31.5亿、25.7亿手,同比增长24.0%、45.4%。从交易所排名看,印度国家证券交易所再次位居榜首,全年成交88.5亿手,同比增长48.1%;排名第二的巴西B3交易所成交量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至63.1亿手,同比增长62.5%;CME集团成交量位列第三,成交量为48.2亿手,与去年基本持平;洲际交易所排第四,成交量为27.9亿手,同比增长23.6%;排名第五的纳斯达克成交量为26.6亿手,同比增长49.0%。我国的大商所、上期所、郑商所、中金所场内衍生品成交量分别排第7、9、12、27位,香港交易所、台湾期货交易所排第17、18位。 在品种合约排名方面,农产品板块,国内商品交易所的品种占据了全球农产品合约前十,大商所豆粕、棕榈油、玉米、豆油期货位列前四名,郑商所的菜籽粕位列第5,其次依序是大商所鸡蛋期货、郑商所的白糖、棉花、菜籽油期货以及上期所的橡胶期货。能源板块排名前十中,莫斯科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上期所燃料油期货、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集团WTI轻质低硫原油期货排前三,郑商所动力煤期货排名第8,大商所焦炭期货排名第9。金属板块前十名中,上期所螺纹钢和白银期货、大商所铁矿石期货、上期所镍期货排前四,上期所热卷期货排名第7。在其他品种上,郑商所甲醇、PTA、玻璃期货位列前三,且在商品类衍生品整体排名中表现突出,分别位居第11、12、18位。 点评: 资金的涌动,造就了行情的神勇。在全球流动性再度泛滥的背景下,国内资本市场也难风平浪静。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 1月29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2021年全国“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的通知指出,2021年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玉米螟等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直接威胁粮食生产安全,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 《通知》分析了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据全国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监测和专家会商分析,2021年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呈重发态势,预计全国发生面积21亿亩次,同比增加14%,对70%以上的产区构成风险,需及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通知》要求确保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重大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跨区域迁飞性、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关键源头区和重发区防治处置率达到100%,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以上,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加快推广,农药减量化持续推进。 而在几日前,农业农村部曾印发通知称,2021年我国气象年景偏差,旱涝灾害可能南北连发重发,自然灾害风险形势严峻复杂,农业防灾减灾任务繁重。极端天气叠加病虫害两大预警信息,预示我国即将面临严峻的农业和粮食生产形势。 点评: 年景偏差加上虫害呈重发态势,一定程度上对当前火热的粮食行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从往年经验,天气和虫害情况对产量的影响普遍低于市场预期,做好前期部署能够有效防范。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数据显示,目前南方地区秋粮收购已接近尾声,东北地区仍处于收购高峰,预计旺季收购4月底结束。新粮上市以来,市场行情较好,玉米购销两旺。截至2021年1月5日,主产区入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1.1亿吨,同比增加500万吨。2020年,我国粮食市场化收购比重达到98%,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处于高位,企业商品库存明显增加,创近15年来最高水平,东北地区玉米商品库存已达到上年同期的3倍。“粮食企业商品库存增加,使我国粮食库存结构进一步优化,抵御市场风险和维持有效供应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说。 企业商品库存增加是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的结果,意味着粮食逐渐从“藏粮于库”向“藏粮于市”转型。过去,国家实行托市收购和临储收购政策,主要依靠政府储备抵御风险。粮食收储市场化改革后,多元市场主体积极入市收购,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逐渐形成。 粮食企业是市场化收购的主力军,是实现“藏粮于市”的重要载体。随着更多粮源由政府粮库转到社会主体手中、靠市场调节,粮价波动也更频繁。因此,需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的同时,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由以前的直接调控转向以政策引导为主的间接调控,确保粮食市场平稳运行。 点评: 从藏粮于库到藏粮于市是深化粮食流通市场化的路径,但刚好叠加新冠疫情带来的大变局,国内粮食行情出现了多年未见的大幅波动。政府库存与市场库存之间的比例如何设定?尤其是饲用粮的政府库存规模应该在什么水平?这些都成为新的课题。
农业农村部:2021年稳口粮和大豆,扩增玉米 日前,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中国农科院调研期间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又是建党一百周年,保持粮食生产稳定意义重大。农业农村系统已立下“军令状”,务必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13000亿斤以上,并力争稳中有增。具体说,就是要做到“两稳一增”:稳口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南方双季稻2020年扩种的面积不能减少,同时要提高单产;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小麦面积要力争有所恢复。稳大豆,继续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力争面积稳定在1.4亿亩以上,提高单产和品质,确保用于豆制品等的食用大豆国内自给。增玉米,重点扩大东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玉米面积。 他表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还需要强化政策保障,辅之以利、辅之以义。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压实地方党委政府的义务和责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落地,同时完善种粮农民补贴政策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据气象部门分析,今年旱涝极端天气发生概率增大,草地贪夜蛾等病虫害威胁依然存在,要提前制定预案,做好监测防范。 点评: 农业农村部立下粮食产量在13000亿斤以上的“军令状”,对于玉米,2020年初已经提出要“稳产”,这次进一步提出要“增产”,说明供给端已经开始从前几年的“调减”基调转向。
2020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 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全年数据。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生猪生产持续较快恢复。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5%,低于上年2.9%的涨幅,也低于3.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2%,鲜菜价格上涨7.1%,猪肉价格上涨49.7%。 点评: 粮食产量的稳定是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的基础。2020年,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也奠定了CPI的总体平稳。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近几次的全球性危机都导致流动性泛滥,而其引发的后遗症,往往不是通货膨胀,而是资本市场的疯狂,如股市、楼市,从而扩大了贫富差距,这对于传统经济学理论来说,是个很有研究意义的“新常态”。
国家统计局将编制粮食供需平衡表 1月8日,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国家统计局1月8日表示,国家脱贫攻坚普查目前正在进行集中审核验收和数据汇总分析,2021年将精心开展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调查,研究编制粮食供需平衡表。同时,将组织实施2021年统计督察,实现对各省级地区统计督察“全覆盖”。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今年国家第一次把粮食产量作为宏观的目标指标,要确保粮食安全和粮食供应。要加强粮食统计调查,进一步夯实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调查工作的基础,编制粮食供需平衡表。 同时,组织实施2021年统计督察,实现对各省级地区统计督察“全覆盖”。宁吉喆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严肃查处统计违纪违法行为,强化责任追究,推动严格落实统计造假弄虚作假“一票否决制”。 点评: 当前,我国各主体对粮食各品种,尤其是2020年涨势凌厉的玉米的供需情况预估分歧很大。我们要切实提高官方供需平衡表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让其成为市场真正采纳和广泛应用的价格方向标。
部分省市发现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形势仍严峻 1月25日,四川省非洲猪瘟防控形势研判座谈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赵勇出,就全国而言非洲猪瘟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已有部分省(市)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在疫情防控方面不能掉以轻心。并部署开展今冬明春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中国一些猪场鉴定出新形式的非洲猪瘟病毒,行业人士认为该病毒由违法疫苗造成”。报道指出某集团公司下属母猪场中有超过1000头母猪感染了两种新毒株的非洲猪瘟病毒,据第一财经报道,已得到在某集团公司的回应确有其事。个别受到感染的猪只,均已被扑杀。该业内专家曾向媒体表示,不清楚病毒的来源,但是确实发现了一些基因缺失病毒造成的轻度感染。两种新毒株相比野毒缺失1或2个基因,尽管不具有之前流行的野毒一样的致死能力,但是可以导致慢性症状,减少产猪仔数。公司以及其他一些大型生产商,为了阻止出现传播,进行了扑杀,使新病毒具有实质高致死能力。尽管已知的感染数量比较少,但是如果新毒株广泛传播,将给整个行业再次带来巨大伤害。 据第一财经报道,对于尚未有疫苗的“非洲猪瘟”的防控,中国一直坚持“综合性生物安全防控”的技术路线,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意想不到的是,一些非法使用所谓“非洲猪瘟疫苗”的行为,可能带来了新的变异毒株。 点评: 疫情防控仍然任重道远,无论人还是猪均如是,任何新的苗头都值得十分警惕。
ADM预计中国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将持续两年 近日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商之一,阿彻丹尼尔斯米德兰公司(Archer Daniels Midland Co.)表示,该公司认为市场存在“真正的需求”,重建从玉米到大豆的全球供应将需要18至24个月。首席执行官卢西亚诺表示,即使高价格带来更多产量,市场也需要粮食。 随着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中国为养猪提供大量饲料,农作物价格正在飙升。中国的养猪量正在从非洲猪瘟中恢复,恢复速度比大多数贸易商预期的要快。玉米、大豆和小麦价格最近都达到了至少6年来的最高水平。 卢西亚诺在公布财报后与分析师通话时表示:“我们看到一个真实需求、真实有效需求的环境正在发生。重建这种供需平衡需要18到24个月的时间,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状况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 中国已经购买了创纪录数量的美国玉米,而大豆的购买量正以1991年以来的最快速度增长。26日,美国农业部表示,这个亚洲国家采购了136万吨玉米,这是自7月份以来最大的单日采购量。 卢西亚诺说,ADM预计,2020/21年度,中国将从所有产地进口创纪录的2500万吨玉米,而且这一水平在未来是可持续的。他补充说,中国还试图通过出售小麦库存来满足猪的需求。 “我们认为,库存、储备远低于市场报告的水平,”他说。“他们正试图重建自己的牧群,但同时也通过专业化的喂养方式,将更多的谷物纳入口粮,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对所有这些大宗商品的需求将持续多年增长。” 中国也在购买美国的乙醇,2020年上半年已经购买了大约2亿加仑的燃料,首席财务官雷杨说。这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纪录。卢西亚诺说,提前交货的作物价格高于推迟交货的供应,这意味着客户只是购买了即时消费所需的产品,而没有保留库存。 点评: 前有高盛预计中国将进口玉米5000万吨,今有ADM预计进口2000-2500万吨,总的来说,新的一年我国玉米进口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继续创纪录。但这个明显的利空却被市场解读为利多,不排除会推升一波新的行情,这刺激国家进一步加大采购以平抑价格,最终很可能导致供需转向比预想中来得快,来得猛烈。
生猪上市首日触及跌停,主力合约跌13% 1月8日,生猪期货正式在大商所上市。这也是历经近20年跟踪研究,我国推出的首个以活体为标的的交易品种。虽然生猪期货上市意义重大,但在上市首日,这一期货品种却遭遇大跌,LH2111合约触及跌停,跌幅15.99%,报24935元/吨。生猪主力合约一度大跌13%。 事实上,对于生猪期货上市首日走跌,市场也早有预期,多个机构看空期价。比如,东证期货分析认为,国内生猪产能处于逐步恢复的趋势下,猪价或已进入下行周期中,2021年生猪价格重心预计将下移。2021年国内生猪价格预计将在20元/公斤之上运行,预计上半年运行区间25-35元/公斤(折25000-35000元/吨),下半年将下滑至20-25元/公斤(折20000-25000元/吨),以择机沽空的操作思路为主。 点评: 生猪期货上市首日大跌,随后连续下跌到一个低位持续徘徊,这态势估计也出乎很多人意料,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随着产能的逐渐恢复,尤其是存栏量已经基本回升至常态化水平,猪价在远期回调是大概率事件。
来源: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