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粮智庫

  版块   经管之道   为什么有的领导学习越多,团队却越来越糟糕
返回列表
查看: 508|回复: 0
收起左侧

为什么有的领导学习越多,团队却越来越糟糕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帖子

294万

积分

责任编辑

Rank: 8Rank: 8

积分
2948508

优秀版主

QQ
发表于 2021-2-3 15: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x
胡浩
恐怕没有一位企业领导者会想到,员工居然非常反感领导积极学习。
在一家企业的年终总结结束后,有几位员工聊天。
员工甲感慨:“好歹今年是熬过去了,真是折腾啊。”
员工乙感叹:“本来以为疫情就够糟心了,结果老板才是最折腾我们的。”
员工丙哀嚎:“老板整天出去学这个学那个,一会一个新理念,一会一个新方法,没一个有用的,感觉就是学来折腾我们的。去年抓执行力,今年上半年搞阿米巴,下半年又是OKR,真吃不消啊,不知道明年还有啥!”
爱学习肯定是好事,几乎所有优秀企业的领导者都是学习达人,他们通过不断的自我能力提升和认知升级来影响和带领企业发展。但为什么看起来同样的做法,例如在飞机高铁上捧着书读,同样学习了某套体系,却与优秀领导者的实际管理企业效果大相径庭呢?
看事物不能看表面,优秀领导者们有个很重要的特点: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并且学了之后能够对企业有用。而近些年很多人在采用“追热门”的学习方式,投入大量精力去听各种课,看各种书,参加各种论坛等等,学得不亦乐乎,似乎嘴里不说出几个新概念就很丢人,就落后了。再看看他们身后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表现为加班多、工作重复返工率高、工作计划变数大……在团队里充满抱怨,而领导者还在拼命学各种标杆企业,拼命学各种新鲜的知识和工具,然后不断地“扔”到自己的团队里。
难道“学习”多了,还能导致企业经营不好?当然不是,而是这些学得“越来越多”的领导们存在一些本身的问题。
他们“热爱学习”的原因当然是希望企业越来越好,希望自己能在未来继续带领团队发展,这是向上的动力,但现实情况有两点问题:
第一、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市场竞争和公司发展上有点费劲了,需要提升;
第二、由于创业期和快速发展期忽略了很多问题,积累下来,没有好的办法解决,想看看外界有什么好办法。
但是通过学习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这些领导者又陷入了三种错误,导致“领导学得多,团队却糟糕”的局面。
方法一、盲从
企业价值观,仅仅将眼光局限在“生意”上,整天盯着销售额、利润,就容易产生“盲从”的学习行为。
追求短期利益的人,一定具有更强烈的投机动机,他们的学习并不是去深入理解和切实应用,而是“拿来主义”。
人们蜂拥而至地学习华为的狼性文化、阿里的铁军、谷歌的OKR、联想的复盘、京瓷的阿米巴……成功的企业都有特别突出的优点,这会产生晕轮效应,让人无法看清整体情况,更看不到背后的运营,但在多数人看来,学习一流企业的做法、听一流专家的讲座,就是成功的捷径。
老胡认为,脱离了自己企业实际的学习都是在浪费金钱和时间,那些卓越企业的方法没有一个不是在自己实践中总结锤炼出来的,你如果学习它,就必须了解其背景、用以解决什么问题、如何应用、如何推行、需要哪些条件等等。
这两年掀起了OKR的热潮,我们今天先不谈OKR的实施方法,转过头看看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学OKR?说白了,就是过去用KPI苦不堪言,每月、每季、每年的制定和评估让员工累的要死,管理者也花费不少精力。突然听说谷歌用的OKR可以让员工自发地针对目标进行策略制定,还不用上级怎么管,就能有效地完成目标,于是就激动了,心中喊着“终于有替代KPI的了”,然后奔向OKR。
可能老胡说得比较直接,但实际情况大多的确如此。
要知道,OKR并不是替代KPI的,并且要求更高,你的员工素养和谷歌是一个水平线吗?团队的敬业度水平是一致的吗?员工针对目标O制定的Key Results,管理者难道不需要进行审核、讨论和优化吗?
往往“趋之若鹜”的原因在于想得太简单,人们不是真的想去学习和学透,而是希望能够“轻易”地找到“万能良药”,不需要费心“把脉”就能解决问题。更搞笑的莫过于领导者们听多了、看多了,回过头来开始“嫌弃”自己的组织和团队了,这是非常要命的事。有位公司老板抱怨说:“人家华为的员工都是硕士博士,还没日没夜的奋斗,看看我们公司的员工,本身条件就不怎么样,还整天计较加班,计较奖金,要是能招到华为那样的员工就好了。”
知道员工们怎么说吗?估计这位老板如果知道了会气得吐血,员工们私下里是这样说的:“学华为是没错,他怎么不学华为的员工持股呢?他怎么不学华为的薪酬呢?整天说我们这里不好那里不好,他也不是任正非啊。”
看到了吗?这就是盲从的结果,拿来主义做不好企业领导。
方法二、自私
这是众多中小企业老板的主要毛病,自己学习花再多的钱也愿意,给团队成员导入培训或者其他学习资源却“抠”得很。
有个年营收过亿的家具厂老板,但凡聚会就要吹嘘自己最近报了什么班、学了什么课程。机缘巧合下,老胡在朋友公司见到了这位老板,他正在跟人说最近加入了XXXX三天两夜训练营,非常骄傲地说:“三天两夜花了46万的学费,特别高端,学到很多,很值!”(其实行业内的人都知道这种档次的训练营都是打鸡血的忽悠课,专门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中小企业老板去听课)
老胡问他:“那你的公司给员工培训的费用预算有多少?”
他想了想,回答:“没有培训预算,他们就是干活的,不用学太多,按照要求做就好了。”
谈话没有继续下去了,因为这样的企业老板还称不上领导者,他一方面看不到员工的价值,另一方面也防着员工成长,他认为员工懂得多了,对他的挑战就会多了。
最悲哀的在于,他参加的那种数十万元的课,其实什么也学不到,因为没有足够的辨别力。
自私的企业领导者绝对无法做出伟大的企业。
老胡看中了一支股票,无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不错,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特意询问了一位恰巧在那个行业的朋友,他非常资深,已经位居某跨国企业中国区主席。与他的谈话,提醒了我投资其实是一门管理功课。
他说:“这个企业我很熟,是我们的核心合作伙伴,但是我非常纳闷的是,国内这些企业天天喊着降成本、提升质量,把压力都转移到供应商采购上,却忽略很多内部管理的问题,包括人员水平不稳定带来的成本损失、由于培训不到位导致的废品率居高不下等,尤其是根本不关注基层员工的心态和情绪问题,高压力高强度工作,动不动就罚,员工心情不好了,能做到100分的事,很可能就变成80分了,虽然标准上可能没问题,但整个团队就不再追求尽力的效果,不再追求高质量,长此以往导致客户满意度不高,退货率高居不下。这些成本其实远远大于把供应商价格压一个点两个点。”
听了他的话,我思考良久,放弃了选择这支股票,也许它还在不断地创造新高,但不愿意在员工身上投资的企业又能走多远、走多高呢?
错误三、随性
正是由于学习上的“拿来主义”,一会学这个,一会学那个,其实是一种带有焦躁情绪的“试用”方式,领导者快速导入一套方法,期待着出现原有问题被立刻解决的奇迹,一旦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立刻就取消,马上再去找找还有什么好方法,有什么卓越企业的做法可以学一学。
这种方式下,团队被折腾来折腾去,无所适从。其实方法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两点:企业是否适合,以及是否能坚持用好。尤其是第二点,但你真的想到要把方法“用好”,而不简单是用起来的时候,第一点“企业是否适合”也会逐步变得可行,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不断优化方法及改变自己的过程,当新的方法引入企业后,方法已经不是原来的方法,企业也不再是原来的企业了。
很多领导者崇拜华为,积极学习所有华为用过的方法论,的确在三十年的发展里,华为通过引入国际级咨询公司以及自己的不断创造,产生了很多的方法论和工具,并且在公司里都用得很好。
但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引入,在华为也不是一下子就全面铺开应用起来,不是所有人都已开始虚心接纳,潜心学习的。华为的学习之所以能成功,“削足适履”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1998年下半年华为公司开始启动财务“四统一”项目,从帐务体系设计到制度、流程、监控、编码的统一,先后进行了现状调研、模板设计、试行、全面实施和推广工作,在整个过程中,经历了脱下“旧鞋”、“削足适履”穿上美国咨询公司“新鞋”的痛苦和折磨,也体会到由此带来的流程优化、效率提高的喜悦。
下面是参与项目员工的回顾:“公司要求财经管理部推行“四统一”,参照标准是国外优秀大公司的财务运作。从98年到99年前期,顾问公司一直在帮助我们设计财务最优模板。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放弃目前已经“穿”了多年、习惯的财务运作方式,自然在我们潜意识中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尤其是在早期讨论顾问提交的最优模板时,总是说三道四,净挑它的刺。
第一次听顾问汇报华为的未来帐务体系框架时,对顾问设计的分模块、多专业的帐务体系框架很不以为然,唯一感到他们报告做得比较花哨、汇报水平比较高。事隔一年多,现在才感到分模块、多专业的帐务体系对于公司发展的重要性。
对顾问提供的最优模板难以认同的思想一直存在于我们的潜意识中,特别是在推行最优模板中遇到较大阻力时,不愿放弃我们原有财务运作模式和财务观念的表现就更为强烈。
从99年开始我们部分实施顾问设计的、不适合我们“尺寸大小”的财务最优模板,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削脚皮”和“塞棉花”。1999年9月我们按照顾问提出的方案,实施取消手工记帐凭证,以提高财务的工作效率,但这突破传统会计习惯。尽管项目组当时已经接受,部分基层主管和员工却不接受,前后为这个问题沟通讨论不下10次,始终不能达成共识,1999年11月项目组在取得财经管理部领导同意下强行推行,1999年12月正式取消手工记帐凭证,现在运作情况良好。”(摘自2000.5.18第104期《华为人》报)
恐怕从现在眼光看来,人们很难想象在华为要取消手工记账凭证都经历了那么艰难的过程。如果华为公司没有以未来的眼光来突破现有环境舒服看待问题,没有“削足适履”的精神去改变认知和坚持,就不会有现在的华为。
员工不怕领导引入新的方法,不怕变革,就怕“变来变去”,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却还在原地停步,这是多数企业领导者必须要意识到的。
领导者的学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组织的学习,避免以上三个问题,才有可能推动团队真正地不断吸收新的能量为己所用,产生向好的负熵力。
最后,三点提醒:
1.一定要搞清楚战略再学习,才有根本,不盲乱;
2.要学会“改编”技能,拿别人的东西来就能发挥作用的东西太少。
3.一定带着你的骨干一起学,“只有老板最聪明”是管理的悲剧,你必须要让团队成长,而不是一个人学得特别多,切勿把聪敏才智和激情仅仅留在老板身上。
管理,并不是管理者的专利。带着你身边的人一起学管理,不论是否在传统意义上的“管理岗位”上,不论是否想成为管理者,都应该学习如何对待目标、团队、工作项目、情绪、沟通等等,管理是让人变得更好的一门课,而非上级对下属的手段。
每个人都应该学管理,因为它包含了你职场中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况应对之法。
来源:世界经理人
粮农智库促进乡村振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收藏:0 | 帖子:3378

有图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