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入会,结交专家名流,享受贵宾待遇,让事业生活双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唐晓云 戴慧慧 彭建(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所助理研究员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科技在旅游业发展史上一直发挥关键作用。近20年来,以信息技术、通讯技术、高速交通等为代表的关键共性技术的发展提升了旅游行业现代化水平,改变了旅游活动的组织方式、旅游服务形式、旅游业组织架构,推动了旅游商业模式创新、产品和业态创新,并由此形成了新的劳动分工和职业岗位,大大提升了旅游行业生产效率和公共管理服务效能。
过去二十年旅游领域的科技发展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科技日益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旅游业与互联网、通讯、计算机软硬件、装备制造、大数据、环保等通用技术有效融合发展,逐渐形成了我国旅游领域的科技体系,涵盖了前端面向游客的服务技术、面向旅游企业的服务生产运营及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及后端的技术支撑,在游客出行的组织方式进化、企业旅游产品和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和思想跃迁、公共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带来深刻影响。
01 需求导向的科技供需体系初步形成,全球竞争进入新赛道
市场需求是推动技术扩散的基本动能。过去二十年,围绕广义旅游产品和服务供应链,全球旅游科技体系已经基本成型。旅游相关基础环境技术、旅游企业技术、旅游行政和公共管理技术是其中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相关的基础环境技术包含于道路交通、通讯、医疗、厕所、救援、金融、公共建筑等子领域技术当中。旅游企业技术是本领域技术发展的核心,主要包括旅行服务、住宿、景区(点)、旅游商品、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演艺等行业技术,其技术类型包含旅游信息化技术、旅游展陈技术、旅游装备制造技术、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等。旅游行政和公共管理技术主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市场监管、客流监控和安全疏导、营销推广等方面的应用。
旅游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正在进入新赛道。在全球旅游科技格局中,我国旅游领域的科技创新态势呈现少数“领跑”、部分“并跑”、多数“跟跑”的局面。新一代信息技术是我国旅游领域技术创新最活跃的组成,也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在人工智能旅游定制及推荐、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机器人客服和直播营销等领域处于“领跑”位势。旅游住宿业领域的技术应用主要有旅游预订和管理信息化、住宿节能减排两个方面,总体处于“跟跑”位势,以“泊来”为主。景区(点)、主题公园、旅游装备制造、旅游演艺娱乐等领域主要是装备制造技术、展陈技术与旅游信息技术的融合集成,这些领域整体处于“跟跑”位势。旅游装备制造技术方面的劣势相对突出。
02 互联网技术推动旅游市场、旅游产业深刻变革
互联网技术推动形成自主出游的组织方式,加速了旅游市场的散客化、大众化进程。我国从1994年开始全面引进互联网技术,新浪、搜狐、网易等基于Web1.0技术的三大门户网站相继成立,开启我国的互联网时代。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法定休假日,形成了春节、劳动节和国庆三个假日旅游“黄金周”,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旅游热情。同期,以携程、艺龙、去哪儿等企业创立为开端,开启了我国在线旅游服务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让人们可以通过在线旅行商(OTA)自主预订酒店和机票,改变旅游服务生产和消费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打破了国民出游需要通过旅行社团队出游的组织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旅行社业在人们出游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旅游领域创新形成平台经济,出现了在线客服、呼叫中心、广告推送等新产品和新服务。随着新千年后互联网技术进入到从搜索功能向社交网络发展的Web2.0时代,用户生成内容(UGC)开始盛行,以马蜂窝、游多多为代表的社交型在线旅行商相继出现。社交型在线旅行商的发展及互联网技术在酒店、景区、交通等旅游供应链的技术扩散,为以7天、如家、汉庭、锦江为代表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崛起创造了技术和社会条件,加速了中国大众旅游的发展进程。
移动互联网大幅推进基于共享理念的商业模式发展。2009年,互联网技术进入Web3.0时代向移动互联网迈进,智能手机逐步兴起。随着以12306火车订票、携程、途牛、驴妈妈等为代表的预订服务手机客户端上线,“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与信息技术发展而同期成长的80、90后年轻一族也随之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旅游市场的主导者。旅游消费需求也加速从标准化的旅行社产品,向个性化、品质化、家庭化、多元多层次的非标消费和消费升级演化。个性化、品质化、家庭化的消费需求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同频共振促进了基于共享思想的商业模式的形成。途家、易到用车、一嗨租车、滴滴快的、共享单车等共享业态不断涌现,携程、驴妈妈等相继发布高端旅游品牌,以妙计旅行为代表的依靠技术手段实现旅途个性化在线定制企业出现,极大扩宽了旅游领域跨界融合的通道。
03 高速交通技术发展极大拓展了旅游活动的位移空间
作为一种空间位移活动,交通技术对旅游发展举足轻重。过去20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大体飞机发展延伸了游客出行空间、提升了出行效率,直接推动旅游行业布局从点状到现状演化。旅游企业不断沿线聚集,将全国旅游客源地和目的地连接在一起,形成旅游网络图谱。
首先,公路网络连接客源地与目的地,为旅游活动创造了条件。1993年印发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系统规划》于2007年基本贯通,《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继印发,系列公路利好政策和技术提升创新助力全国高速公路网建设,全国的旅游目的地从点连成线,渐成网络。
其次,高速铁路发展大幅促进了“快旅慢游”发展。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印发,2006年研发CRH系列动车组实现时速300km/h的技术突破,为京津城际铁路、武广高铁、京沪高铁、京广高铁、兰新高铁、广深港高铁等开通提供技术保障,推动中国铁路进入高速时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国庆假日期间高铁和自驾出游的占比超过六成。
此外,民航的发展为游客提供远距离旅行条件。2002年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东方航空集团公司等6大集团公司组建,民用航空航线从1999年的1115条增加到2018年的4945条,从技术和规模上帮助游客拓宽旅行距离。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显示,过去二十年随着铁路、公路、民用航空里程的增加国内旅游人数加速增长。
04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领旅游业现代化进程
以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旅游行业融合加速,在为游客提供智能化、便捷化、安全的旅途服务及产品和业态创新方面开创了新局面。2015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带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之后,政府政策频繁出台,引导大数据技术不断与市场融合发展。微信、支付宝便捷支付带领人们进入“无现金”的日常生活,无人商店、人脸识别支付、二维码扫码服务等为旅途提供智能数字化服务。
近年来,旅游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呈现加速趋势。景区、酒店纷纷与智能科技相结合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智能体验服务。诸如景区景点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导览和讲解、VR/AR体验,无人酒店、酒店内人工智能助手,语音拍照翻译软件等深度进入旅游的各个环节,科技点亮整个旅途,也撑起旅游业的现代化进程。
05 面向高质量旅游发展的科技创新发育不足
我国旅游领域的科技发展还有很大空间,存在“三多三少”和“六个不足”。基于旅游业的综合性特征,当前旅游领域的技术应用主要是集成创新为主,技术创新集中在供应链末端的服务界面居多,面向服务和产品生产全流程的少,综合效能差。技术模仿创新的多,原始创新的少。重视科技应用“物化”的多,基于人文关怀的少。同时,旅游科技还存在面向散客化市场的便利化和安全化出游创新应用不足,对旅游发展的自然和物理环境技术支撑不足,对老人和小孩等特殊群体关注不足,高端装备制造技术发展不足,企业对旅游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旅游创新体系的政策支持和创新体系发育不足等问题。
旅游领域的科技发展趋势分析
01 数字化及其相关技术将主导旅游业升级进程
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各国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核心地位。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18年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新图景》报告,47个国家数字经济总规模超过30.2万亿美元,占GDP比重高达40.3%,其中中国保持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地位,规模达到4.73万美元。服务业的数字经济在整个经济体比重占比最高,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发展是顺势发力,已然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中国文旅融合数字创新发展报告》显示,60%左右的成熟互联网用户认为数字经济会成为未来文化和旅游的主要经济形式和主要增长点,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互联网下半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数字创新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数字化及其相关技术也将成为主导未来产业升级的关键技术。
02 面向文化和旅游融合的特定技术将不断创新发展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文化场馆的数字化建设,旅游演艺借助技术力量着重文化内容的打造,夜经济下的饮食文化、休闲文化的挖掘探索,文创产品的科技创新,文化艺术的数字展览,新媒体、新媒介对文化艺术的新表达,非遗等文化艺术结合新技术全新呈现,等等,为技术应用创新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让人们在平凡的旅途中享有更多有品质的文化产品,增加旅途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5G、虚拟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全息技术等新型科技为艺术带来不一样的创作源泉,也为艺术的表达提供全新的展现形式,进一步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科技、文化和旅游的三者结合,赋予文化作品新的内涵展现形式,结合旅游活动形成具有科技感的文化参与模式,为游客提供互动式的、科幻的文化旅游体验。随着日常生活中科技应用场景的普及,大众对科技需求呼声倍增,从旅游典型业态景区、旅行社、酒店的科技应用,到城市文化休闲活动、数字艺术的产品创新,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无不体现科技的身影。
03 旅游装备制造、生态环保技术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智能家居生活已经成为新一代年轻人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尝试不同科技项目正在成为游客消费新的增长点。旅途中的智能机器人、娱乐机器人、智能腕表、VR/AR眼镜、穿戴式设备、智能导览等智能服务和娱乐装备技术不断为游客带来智能化、便利性新体验,可望在未来将逐步成为旅途中的必需品。景区、酒店、机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纷纷部署智能技术装备,改善目的地服务体验,提升旅游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北京大兴机场、雄安新区市民服务中心等科技含量高的城市地标已然成为新型的游客网红打卡之地。低空飞行器、地效飞行器、无人驾驶车船、房车营地等水面、地面、低空装备,以及冰雪、山地、水上运动等装备将伴随体育旅游、山地旅游、海洋旅游、房车营地旅游和低空旅游发展迎来发展机遇。
此外,面向“五位一体”的发展总体布局,伴随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持续推进和低碳发展模式的逐步形成,旅游领域的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技术将有望实现大发展。
04 旅游目的地将依托智慧城市发展开启新一轮技术升级
依托各级政府部门智慧城市检核和全域旅游发展升级,建立便捷、安全、智能化的公共休闲社区成为城市旅游建设的目标。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共性技术的支撑下,城市智能交通导引、智能休闲社区、数字博物馆/艺术馆、智能信息系统监管平台、面向每个游客定制化营销体系等不断满足市民和游客品质生活需求的智慧化工程都将有望被重点布局。为吸引游客,保障游客更加智能化、安全性、便捷性服务,全国各主要旅游目的地将开启新一轮旅游技术升级。
05 新技术演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智能旅游时代的到来
以需求为主导是旅游科技领域的发展主线。恩格斯在《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写道,“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无论是品质导向的新消费主义生长,还是更加安全更好体验的需求呼唤,科技无疑将在未来的旅游发展的重要动能。我国旅游业如要在新一轮全球旅游产业价值链中寻求更高位次,需加快培育以市场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以此带动行业的全面升级。
为此,未来的旅游领域科技创新,从需求方面要面向品质服务开启旅游技术创新之路;在供给方面要使数字成为流动的生产要素,加快旅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的多链融合与服务场景叠加应用,加快建设共享共建的数字基础设施,将5G、先进分析、区块链、人机交互、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入扩散到旅游企业的管理流程、运营流程、服务供应链条、产品和服务创新、城乡跨区域供应、线上线下服务融合等领域,尤其是应用到景区、主题公园、酒店、旅行服务商的服务生活化、专业化衍生当中,商业模式的新场景创新当中。随着新技术在旅游领域创新应用,旅游业的智能时代也将随之而来。
政策建议
01 推进政府、业界、行业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
科技正在改变生活,我们的产业服务对象已经先于产业进行了现代化、信息化提升,服务对象日益增长的品质化旅行消费诉求与现有制度安排下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水平日渐背离,高效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急需通过科技创新来完成。无论是政府、业界、还是行业发展方面,应该尽快转变思想观念,把技术创新作为旅游企业发展的新动能,用科技手段来提升和改善旅游公共管理及旅行服务品质,通过科技来推动旅游产业的整体现代化水平。
02 以政策推动行业层面对市场需求的响应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超过90%的游客愿意花更多的钱或时间去体验旅游科技。游客对以科技提升出行便利性、安全性、品质和体验感的需求随着5G、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发展不断提高,而旅游相关企业的技术响应还更多地停留在硬件的炫技上,与市场需求相去甚远。例如,目前仅有少数景区、酒店采用科技手段减少游客等待时间,且便捷程度和广度有待加强。
以景区的电子票为例,许多景区电子票据仍然需要现场或者提前换纸质票入园,即买即用服务稀缺。许多景区、博物馆、酒店、机场等场所启用的机器人服务和科技体验项目,大多数交互性不强、缺乏内容创新、服务价格贵,且排队时间长,很难让游客真正享受旅游科技带来的品质服务。基于旅游企业市场高度分散,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企业的现代化提升成本高,需要通过文化和旅游及科技部门的政策引导,在专项资金支持、试点示范引领、财税优惠等政策促进来提升技术扩散进程。
03 规范大数据采集使用,保障游客合法权益
在线旅游业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创立,旅游市场主体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满足游客的个性化、智能化、便利性需求。但在缺乏政府监管的前提下,特别涉及到旅游数据采集和使用方面,市场乱象明显,非法采集游客脸部等生物数据、利用游客个人消费数据进行“大数据杀熟”等现象仍时有发生,游客合法权益遭到侵犯。亟待规范大数据标准和数据使用伦理,保障游客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生态建设的稳定性和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04 促进旅游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旅游科技大部分是旅游结合共性技术的集成应用,或者再造场景应用,各环节专业了解科技的旅游工作者稀少,对先进科技进行旅游领域创新研究开发的人才稀缺。需要政府主管部门推动培养研究科技的旅游工作者,为旅游量身打造适合旅游自身发展的旅游科技,更好地从需求出发提供更加适合的科技服务和科技创新。
|